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剡溪书局
  • 全新正版 牛津通识读本:罗素(新版) (英国)A.C.格雷林|译者:张金言 9787544770590 译林出版社

全新正版 牛津通识读本:罗素(新版) (英国)A.C.格雷林|译者:张金言 9787544770590 译林出版社

举报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ISBN:    978754477059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ISBN:  9787544770590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8.11 4.6折

定价 ¥39.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7-04

    数量
    库存3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政治
      货号:
      30779253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A.C.格雷林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哲学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著有“牛津通识读本”之《维特根斯坦与哲学》(2001),以及《哲学逻辑导论》(1982)、《驳怀疑论》(1986)、《贝克莱:中心论证》(1986)等书。担任《卫报》专栏作者多年,并为《观察家》、《经济学人》等刊物撰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平与作品 
      第二章 逻辑与哲学 
      第三章 哲学、精神与科学 
      第四章 政治与社会 
      第五章 罗素的影响 
      索引 
      英文原文 

      内容摘要
      罗素是20世纪*为知名、*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对罗素生平与著作的这部研究作品中,作者不仅介绍了罗素在哲学和逻辑方面的专业贡献,而且呈现了罗素在教育、政治、战争和性道德等方面的广泛观点。一般认为,罗素是现代分析哲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全球范围内社会观念的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对罗素在这些广泛领域内的成就给出了清晰勾勒。

      精彩内容
      第一章 生平与著作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名声(有时是不好的名声)主要是由于他参与社会和政治争论得到的。在差不多60年的时间里,他曾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公众人物。在通俗的报章杂志上,他有时是个遭受诽谤的对象,而有时(在受到尊敬的时期)则是个权WEI性人物;在担当后一种角色时,他也曾上电台发表广播演说。他对于战争与和平、道德、两性关系、教育和人类幸福都发表过很多意见。他发表过许多通俗的著作和文章,他的见解给他带来了非常不同的反应,从被判入狱到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他的*大贡献和声誉的真正基础却在逻辑和哲学这些专门领域。他对20世纪英语国家的哲学的内容和风格所产生的影响极其普遍而深入,实际上是无所不在。哲学家们使用他的著作所提出的技术和思想而不感到有必要提起他的名字(有时是认识不到有这种必要);这才显示出真正的影响力。这样看来,他对哲学的贡献比起他的学生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来要重要得多。哲学从维特根斯坦那里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从罗素身上却获得一个整体框架,构建人们现在所说的“分析哲学”。
      在这个名称中“分析”的意思是指使用来自形式逻辑的方法和思想,对哲学上重要的概念以及体现这些概念的语言做出严格的分析。当然,分析哲学并不是单靠罗素一个人创建的。他曾受到逻辑学家皮亚诺和弗雷格以及他在剑桥的同事G.E.摩尔和A.N.怀特海的影响。其他影响则来自笛卡尔、莱布尼茨、贝克莱和休谟等17、 18世纪思想家。实际上他的第yi部哲学著作就是以同情的态度做出的关于莱布尼茨的研究。但是他把这些影响集聚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研究哲学问题的新方法,应用锐利的新逻辑来阐明这些问题。这就是说,他在革新20世纪英语国家哲学传统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因此罗素既是一位被当作圣贤和人类导师的通俗意义上的哲学家,又是一位学术专业意义上的哲学家。在以下各章中我将讲述他以这两种哲学家面貌做出的贡献。在本章中我将概述他那漫长、丰富,有时还充满激荡起伏的一生,就其全部内容和多样性来讲,它构成了现代*崇高的个人传记之一。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于1872年5月18日生于名门望族,属于贝德福德公爵家系中*幼的一支。他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约翰·罗素勋爵,曾提议通过1832年的议会选举法修正法案,成为走向议会民主化的第yi步。约翰勋爵曾两度任英国首相(1846至1852年,1865至1866年),并由维多利亚女王将其晋升为伯爵。罗素的外祖父奥尔德雷的斯坦利勋爵曾是约翰勋爵在政治上的盟友。
      罗素的父母是奇特而引起争议的一对,他们献身于进步事业,比如主张计划生育和争取妇女的投票权。 他的父亲安伯利子爵选定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作为他非宗教意义上的教父。密尔死时罗素还不满一周岁,所以对他的影响尽管很大,却是间接的。
      安伯利曾当过短期的下院议员,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却因大家知道他支持避孕的看法而被葬送。安伯利夫妇的进步思想可以从他们聘请D.A.斯包尔丁作罗素兄长弗朗克的家庭教师这件事上看出来。斯包尔丁是一位聪慧的年轻科学家。他患有严重的肺病,因而不能结婚成家。安伯利夫妇认定这不是他必须独身的理由,所以罗素的母亲“让他同她一起生活”(照罗素在其《自传》中的说法)。罗素还补充说,“虽然我没有证据表明她这样做得到了什么乐趣”(《自传》,第12页)。
      罗素的母亲和姐姐在1874年因患白喉症去世,当时他才两岁,紧跟着18个月以后父亲也离开人间。安伯利已经为他的儿子们找好两个不可知论者当他们的监护人,斯包尔丁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他们的祖父母(罗素勋爵和夫人)却极力反对。他们提出诉讼,想推翻安伯利的遗嘱,让孙子们在彭布洛克乡馆同他们住在一起。这座乡馆是里希蒙园中由皇家赏赐的宅邸。比罗素长七岁的弗朗克觉得那里的生活无法忍受,于是起而反抗。他被送到学校去住。伯蒂则比较听话,性情又温和,就留在家中。仅仅过了三年,他的祖父便去世了,从此他就完全处在他祖母的影响之下。祖母是位古板严谨的苏格兰长老会教徒,是第二代敏托伯爵的女儿。罗素的性格往往被说成是受他贵族出身的影响,(在看来需要的时候)出身甚至可以成为性格的辩护理由。但是*早塑造他性格的却是他祖母的清教主义;它代表中产阶级的而不是上层阶级的维多利亚时期的风尚。她在罗素12岁生日时赠给他一本《圣经》,扉页上写下了她喜爱的一句箴言:“汝不应随众作恶。”这句话成了罗素终生信守的准则。
      第五章 罗素的影响对于哲学家罗素的任何评价都不能忽视下述事实,即他的著作远远未能达到倘若遵循自己的方法论建议本该取得的那种严格性和认真程度。在他的著作中确实有一些众所周知的粗心和肤浅之处。在哲学界有一件事经常引起人们的惊讶,这就是他那部*成功和拥有广大读者的《西方哲学史》(我们有理由说这是大多数人的哲学知识来源)在哲学讨论上有若干极不确切的地方,尽管该书有许多其他优点。对于他的某些错误现在的学生在*初写论文时都会注意避免;例如“使用–谈到”的区别,这标明实际使用与谈到一个表达式的重大区别。在上面句子中我使用了“表达式”一词;而我现在则是谈到该词,通过加引号来标明这件事实。这种区别在哲学争论的许多场合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看清“Cicero有六封信”与“‘Cicero’有六个字母”表示很不相同的意思就可以揭示区别的所在。
      罗素有时表现出的对力求精细的必要性(这是从事哲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责任,如果人们想做到精确、清晰和严格的话;哲学也需要想象和创造,然而除非与精确相结合,否则想象就不会给人带来多大成果)的忽视使一些人感到不满。诺尔曼·马尔科姆在评论《人类的知识》时把这本书说成是“一个魔术师喋喋不休的废话”。看来似乎自相矛盾的是,罗素在哲学辩论上提出的标准很高,而照这些已经达到的高标准来衡量的话,他本人有时却没有做到。
      然而这些缺点并不严重。罗素有时凭借他那无与伦比的散文,让我们完全为其文章中的机智所折服,行文流畅却不顾条件的限制和细节;在大多数这类情况下,只要读者多加小心,他所造成的问题并不算大。无论如何,他还是意识到自己有时行文过快。他对那种喜欢大量脚注的学究作风很不耐烦。他急于得出实用的结论,找到一种为科学提供*好的经验基础的有效而稳定的观点。特别是在他的一些后期著作中,他的态度是:如果已经勾画出一种理论的大纲,其中细节的充实可留待以后完成。即使这时他的思想仍令人兴奋,有时还很新颖。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上面这些话只适用于罗素在匆忙中工作的情况,可以说他画的是木炭画而不是油画。在*佳工作状态下,他的哲学著作内容丰富,讲述细致、独具慧眼、思想深刻。这句话特别适用于他在1900到1914年这段时期所写的著作。《逻辑与知识》中收集的文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R.L.古德斯坦在讲到《数学原理》做出的某些贡献时说:“在某些方面,《数学原理》代表了理智成就的一个高峰;特别是附有可还原性公理的分支类型论,是逻辑和数学全部文献中*精细和*富创造性的概念之一;这种说法也适用于罗素某些比较重要的哲学著作。这确实是很高的评价。
      人的声誉有着一条几乎不变的曲线。生前不断上升,尽管晚年有所下降,可是到了出讣告和举行悼念仪式的时候,却又突然猛升上去。然后再跌落下来,经过整整一代的时间不受重视。但是这种声誉*终还会恢复并得到后人的公允评价。罗素死于1970年;在其后的几十年里,他的名字(正如上面所讲,不是他的真正影响)只有在讨论那些深受他的著作影响的题目时才会被人提到。其中主要是:关于指称和摹状语的讨论、存在的分析,以及知觉理论的*新发展历史。造成这种退居脚注地位的一个原因是有一段时间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一种与罗素的分析风格十分不同的东西(维特根斯坦的声誉升降却与上述曲线走势不同;在他刚刚死后有三十年一直受到热心门徒的崇拜,但是尽管他的哲学天赋很高,近来也得到了比较冷静的评价)。事实上大多数从事哲学工作的人仍然继续采用罗素的分析风格,但是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名气和他的门徒的充沛活力却使人得出几乎相反的印象。赖尔有一段话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他认为罗素并不想建立一个由其门徒组成的学派。他说:“罗素教导我们不要思考他的思想,而要去想怎样发展我们自己的哲学思想。一方面我们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再成为罗素的信徒;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多少又都是罗素的信徒。”一般来说,思想家通过对哲学的重大问题(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生活的重大问题)提出有吸引力的答案而招来信徒。罗素对于答案则抱着怀疑的态度,尽管他也在全力去寻找。他在《哲学问题》的结论部分谈到哲学的价值时写道:研究哲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哲学问题给出确定的答案,因为一般来说人们无法知道确定的答案就是真理,而是为了这些问题本身;因为这些问题扩大我们关于可能的事物的想法,丰富我们理智上的想象,减少那种封闭理智不去思辨的独断自满;但是*重要的还是因为通过哲学静观看到宇宙的宏大,心灵也变得开阔起来,从而能够达到那种同宇宙合一的至善境界。
      不管选用什么尺度,罗素(他通过静观看到许多宇宙)都算是一个有着伟大才智的人。他改变了哲学的进程并赋予它一种新的性质。就人们自身的活动范围来讲,历史上很少有人可以得到这样的评价。即使这样,一些人也是靠偶然机会或短暂的努力取得声誉的,例如亚历山大·弗莱明和加夫里罗·普林齐普,且不必管其各自的好坏如何。与这些人恰成对比,罗素的成就是靠纪念碑式的手段取得的:写过许多本著作和很多篇论文,做过许多次讲演,前后历经几十年,足迹遍及各大洲。因此他确实是一位可以同亚里士多德、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并肩站立的超乎寻常的伟人。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