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剡溪书局
  • 全新正版 彻悟生死 解思忠 9787542656483 上海三联

全新正版 彻悟生死 解思忠 9787542656483 上海三联

举报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ISBN:    978754265648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ISBN:  978754265648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14.93 5.0折

定价 ¥29.8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6-08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哲学心理学
      货号:
      3699786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解思忠,1946年出生于山西运城,1964年考入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技术10年,高级工程师;1980—1990年在建设部工作,历任高等教育处副处长、法规处处长;1990年进入中南海,历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教科文卫组组长(正处级)、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副司长、司长;1998年任国务院稽察特派员,2000年转任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均为副部级);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2013年退休。
      业余早期从事文学创作,出版4部长篇文学作品,并有中短篇文学作品获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后从事人的素质与人生哲学研究,出版专著12部,曾兼任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人生篆书”,即将传统人生格言与人生感悟用小篆写成书法作品(别署大隐);其作品曾获启功“得其髓”与季羡林“学者书法之典范”评价,以及“日本国际书道金奖”、“当代中国作家书法优秀奖”等奖项;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鉴于有关著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所创建的关于素质内涵与分类的理论填补了该领域空白,2008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年鉴编纂委员会授予“中国改革30年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其事迹亦相应收入《中国改革30年人物录》一书。
      2004年出版的《前沿的中国人——中国高层新智囊》一书(章晓明著),将其收入20名“影响中国轨迹的精英人士”;并以“解思忠: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为题,介绍了他集官员、学者、作家、高工等于一身的独特经历。

      目录
      前言
      一、“记住你即将死去”——古希腊特拉普修道院的问候语
      二、“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千年长叹
      三、“生死根本”与“齐生死”——佛道两家的生死观
      四、“只知道‘生’不管‘死’”——梁遇春笔下国民的“人死观”
      五、”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对死亡的恐惧”——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六、“一个人如果负担太重的话,死是最好的解脱”——毛主席语录
      七、“寿则多辱”——《庄子》引尧帝所言
      八、“我是赖活着不如快死啊”——一位久病卧床老人的心声
      九、“好生易得,好死难求”——谚语
      十、安宁死
        (一)何谓“安宁死”
        (二)台湾地区的“安宁缓和医疗”
        (三)大陆开始流行“生前预嘱”
        附录一  生前预嘱——我的五个愿望(文本)
        附录二  七十预嘱
        (四)“不赌为赢”
      十一、安乐死
        (一)何谓“安乐死”
        (二)安乐死在国外
        (三)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两次安乐死“悲剧”
        (四)一场长达数年的讨论
        (五)“可以做,但不可以说”——一位学者的坦言
        (六)一位助人解脱的白衣天使
      十二、自安死
        (一)何谓“自安死”
        (二)自安死的哲学解读
        (三)自安死的现状
        (四)一位自我解脱的白衣天使
      十三、关于“人工冬眠”的最新报道
      十四、“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十五、“生不负人,死不烦人”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解思忠人到中年开始致力于人的素质与人生
      哲学研究,步入老年后又将研究方向聚焦到生死问题。《彻悟生死》面对年过七十老人这一特定群体,从哲学层面解读了死亡,并介绍了安宁死、安乐死与自安死等方面的常识与信息,旨在探求积极有为的生死观,全面提高生命质量,安详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


      精彩内容
       在美国,不仅成立有“死亡教育学会”和“国际死亡研究所”,出版有《生死学》、《死》等书刊,而且从大中小学到为社会成员举办的讲座中,都有死亡教育的内容。美国规定对中小学生要进行死亡教育,使他们从小能对死亡持一个科学的态度,从而避免对死亡产生恐惧心理,以及对亲人的死亡过度悲伤。
      美国波士顿还专门为儿童开设了一家“死亡博物馆”,旨在让儿童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美国中小学学生
      的长辈去世后,校长和班级指导老师都要去参加葬礼
      ;在葬礼上,他们手持鲜花,轻声劝慰学生节哀,记住已故亲人的遗训。
      日本在大量引进美国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出版了不少专门论述死亡的书刊;其中《学习快要死亡的经验》、《生与死的思考》和《死前的准备教育》等图书,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日本上智大学每星期
      开设一次“死亡哲学课”,每年组织一次以普通市民为对象的“思考生与死的学术讨论会”,聘请晚期癌症患者登台演讲如何面对死亡。
      法国、成立了总统委员会来专门处理有关生与死的社会控制问题,前总统密特朗还亲任由36名哲学、
      宗教学、伦理学、生物学和医学专家组成的国家生命与健康科学伦理顾问委员会主席。
      德国实施了“死的准备教育”,出版了《死前的准备教育》等教科书,引导人们以坦然、明智的态度去面对死亡。
      据统计,近20年来国外有关死亡的书籍出版量增加了近10倍,报刊、广播和电视经常开设诸如“死亡哲学”之类的专题讲座,对公民进行死亡教育。
      影视等文学艺术作品的介入,也使得死亡的话题更加贴近大众。例如,2005年荣获第77届奥斯卡、金球奖双料最佳外语片的影片《点燃生命之海》,就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描述西班牙一位全身瘫痪卧床30多年的病人争取安乐死的故事。再如,由奥地利、
      法国和德国三国合拍,2013年荣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爱》一,也是一部以死亡为题材的影片。该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妇,在妻子身患中风、病情日益恶化,并决意赴死的情况下,丈夫帮助她完成心愿后,自己也紧随而去的动人故事。
      在西方国家与日本,墓地大都建在市区,有的还与公寓比邻而建,植花种草,装点得像公园一样,便于人们到里面作短暂的休憩,阅读碑文,体验生命——每座坟墓不仅埋葬着一个人,也埋葬着一个人生,埋葬着一本关于生死的教科书。
      韩国还开设有“棺材学院”,报名入学的人在写好遗嘱,与亲人告别,并聆听过追悼会后,身着死者入殓时一般穿的麻衣,躺进棺材,静悄悄地待几个小时,以体验死亡。
      在印度,公共茶室的桌子上都放个小棺材。有中国游客感到不习惯,认为不吉利,并对此提出质疑。
      印度人解释说:既然早晚都要死,不如早一点去面对,去思考,去接受,这样,当某一天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恐惧;而且,面对棺材喝茶时的心情会变得格外平和,也能真正品出茶的味道来。
      从上述这些事例不难看出,在一些国家,死亡已成为哲学和有关学科研究的对象,死亡教育已纳入各级各类教育,有关死亡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向死而生”的理念正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
      P8-10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