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剡溪书局
  • 全新正版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王锦萍著;陆骐, 刘云军译 9787573200372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全新正版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王锦萍著;陆骐, 刘云军译 9787573200372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全新正版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王锦萍著;陆骐, 刘云军译 9787573200372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全新正版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王锦萍著;陆骐, 刘云军译 9787573200372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全新正版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 王锦萍著;陆骐, 刘云军译 9787573200372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举报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 作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    9787573200372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ISBN:  9787573200372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售价 39.07 5.0折

定价 ¥7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5-13

    数量
    库存1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31642291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蒙古征服,使中国社会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战后,华北地区的人们如何重建他们的社会?他们的努力如何改变、影响随后几个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本书基于数量惊人的碑刻资料,讲述了一个相当不寻常但未引起足够注意的故事:蒙古征服下,华北地方社会中的男男女女如何顽强地适应前所未有的环境,并在以佛道为主的宗教组织领导下创建全新的社会秩序。而因王朝更迭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这种全新的社会秩序在明朝建立200年后瓦解。


      作者简介

      王锦萍,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专研宋至明时期北方中国的社会文化史。王锦萍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及硕士学位,师从邓小南教授;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师从韩森(Valerie Hansen)教授。在赴新加坡任教以前,作者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媒体评论】
      近三十年来,关于中古中国社会史和地方史的重要著作大量涌现,但几乎所有的著作都集中在南方地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华北地区传世文献的匮乏,要完成类似深度的中古北方社会史研究,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随着碑刻资料的出现(有些是新近发现的,有些是以往被人们忽视的),华北社会史研究蔚然成风,并正在改变我们对中古中国的认识。王锦萍是这一新兴学术潮流的领军人物,《蒙古征服之后》是这一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韩明士Robert Hymes 哥伦比亚大学 在这本新社会史著作中,王锦萍挑战了老旧的“汉化论”叙事,该叙事总是将 “儒士”看做主导政治和社会演进的阶层。蒙古人的征服淘汰了统治古代中国的传统模式,蒙古统治阶级选择了僧道而不是儒士作为其统治地方社会的主要合作伙伴。蒙古统治下的华北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其独特的宗教组织一直延续到明中叶。——艾骛德Christopher Atwood 宾夕法尼亚大学 本书对于汉人在动荡历史时期转向大众道教的研究非常引人注目,尤其是王锦萍对碑刻资料的独到解读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这一社会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在面对蒙古人对佛教的青睐和明朝统治者对理学的推崇的挑战时,全真教表现出极强的韧性,这一点之前从未被如此详尽的描述和解释过。《蒙古征服之后》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优秀学术著作,它提醒我们,还有太多的历史真相需要我们通过更贴近基层社会的研究去挖掘。——王赓武Wang Gungwu 新加坡国立大学 王锦萍的这部著作,以及其出色的将文言文文本译成英文的能力,是汉学研究的典范。它提高了我们对蒙古统治时期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此,在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中,任何社会学的研究都要参考该著作。——马颂仁Pierre Marsone 法国高等研究院 这是一本兼具宏观的视野和细致深刻的个案探索的中国近世社会史力著。作者先以金末名士元好问亲历战争摧残与重建华北社会的过程,揭示了全真教及佛教组织取代说经论道、争取仕进的士人阶层的史实。后细致观察了在政治庇护下,全真教及佛教组织在重建基层社会中力行实践,通过扩展宫观、主导水利组织,取得发展优势的过程。最后作者观察到,到明代,由于政策发生变化,士人、村社起而取代佛道组织,在地方社会的建设中起了主导作用。不过在山西,基于边境防卫的需要,明王朝设置了藩王与卫所,受其庇护,佛道消退过程较其他地区缓慢。作者长期深耕田野,整合大量未被利用的碑刻资料,对学界长期忽视的山西基层社会进行跨朝代及具体个案研究,深入探寻了历史长河中地方社会主流势力的转折变化轨迹;更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出南北社会的差异。作者强调在关注全国共性的研究之外,更要挖掘地区的殊异性,以彰显多种社会秩序共存的重要意义。此一创见,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开拓了新视野。——黄宽重Huang Kuan-chung 中研院史语所


      目录

      致 谢 
      自 序 导 论 
      1 元好问和金代“功名社会” 
      2 全真教团与1234—1281年战后社会重建 
      3 佛教僧团、政治权势和亲属关系 
      4 僧道、水利组织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秩序 
      5 明代地方主导权的连续与变化 
      结 语 
      附录1 本书使用的未发表碑刻铭文 
      附录2 《亮公孝行之碑》与《宣授五台等处释教都总摄妙严大师善行之碑》录文
       
      参考文献 
      索引 
      图表索引
      中文版后记
      【前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