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中国书店中关村店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路史节读 十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刊 4册

举报
  • 作者: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1901)
  • 纸张:    竹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四部分类:    史部 > 杂史类
  • 尺寸:    27 × 15.1 × 4.2 cm
  • 册数:    4册
  • 作者: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1901)
  • 纸张:  竹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四部分类:  史部 > 杂史类
  • 尺寸:  27 × 15.1 × 4.2 cm
  • 册数:  4册

售价 6500.00

品相 八品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2-11-07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线装古籍 > 历史
      货号:
      立7庆
      品相描述:八品
      有折角、小撕口、小缺肉等古籍常见问题。
      商品描述:
      旧装,原签,初印。天头敞阔,版面清爽,字形整饬,点划清晰爽利,批注详实,精刻精印。

      南宋罗泌采用道家等遗书之说,上溯高推旧史所称“三皇五帝”以上往事,著成《路史》一书,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
      清人廖文锦依此节订,加以批注是为《路史节读》,成书于嘉庆年间,至光绪二十七年由其孙廖寿丰付梓行世。

      廖文锦:
      (1773—1834),字邵庵,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青坑村人。廖鸿章的孙子。
      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历充国史馆纂修提调,文渊阁校理,道光元年任江西乡试主考官,道光二年出知河南南阳府、署南汝光道(从三品),屡平冤狱。

      廖寿丰(1835-1901)
      字谷似,晚年自号止斋,福建汀州府永定县青坑人,廖鸿章的长玄孙。熟悉历史,精通数学和历算,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编修。
      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六月十七日,即“公车上书”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向光绪皇帝递交《清浙江巡抚廖寿丰创办求是书院兼课中西实学事奏折》。
      廖寿丰创办求是书院,创办自费留学,1898年和1902年输送许寿裳等32名学生赴日本留学。
      求是书院的创立,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以后的新式高等学堂的办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后来改为大学学堂,虽然几经波折,但它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海内外闻名的重点大学—浙江大学。廖寿丰所提倡的“求是”校风,源远流长,延至如今的浙江大学,并进一步弘扬光大,逐渐升华为“求是精神”,成为浙江大学的精神瑰宝和宝贵的光荣传统。

      廖鸿章(1701-1766)
      字羽明,号南崖,永定县太平里青坑(今坎市镇清溪村)人。父冀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曾任江苏吴县知县,善决狱,有政声,尤其是督教子孙甚严。他传下的四代中,出了4个翰林,3个举人,即:子守谦举人;孙文锦翰林,文耀举人;曾孙维勋翰林,维嵘举人;玄孙寿恒、寿丰都是翰林。这个“科第世家”加上鸿章侄辈及其后人中的2进士、4举人,构成了永定俗语“独中青坑”所由来的清代科举奇迹。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