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绍瑞图书专营店
  • 正版书籍 常熟翁氏文化世家 藏书世家家族史料集 曹培根著 历史资料地方史志书籍翁同苏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书籍 广陵书社

正版书籍 常熟翁氏文化世家 藏书世家家族史料集 曹培根著 历史资料地方史志书籍翁同苏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书籍 广陵书社

举报

978780694484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ISBN:  978780694484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售价 28.5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1-02

    数量
    库存99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655524446404
      商品描述:
       本书选择从文化世家角度研究翁氏,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查阅现有成果,避免研究重复。据翁同龢纪念馆编《二十世纪翁同铄研究》统计,100年间翁同龢研究情况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学术界对于翁氏并没有多少研究,除他的门生故旧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悼念文章(包括祭诗、祭文),整理出版部分翁氏生前的诗文外,学术界没有人对翁氏作专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有的学者开始研究翁氏,但因为受到左的思想影响,翁氏是作为封建官僚而基本上被否定的。直至八十年代以后,学术界才开始重视翁氏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翁氏的论文l95篇,有关翁氏的学术专著有11种。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谢俊美教授研究翁氏20多年,先后推出《翁同龢》、《翁同毹传》、《翁同龢评传》、《常熟翁氏》和整理出版《翁同龢集》等。九十年代,常熟市先后举行了翁同龢与甲午战争、翁同龢与戊戌变法两次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甲午战争与翁同龢》、《戊戌变法与翁同龢》。《二十世纪翁同龢研究》共62.4万字,绝大多数是这两次研讨会上的学术论文。近20年来,学术界对于翁同龢的研究,无论是研究规模,还是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度,都远远超过以往的80年。但是,现有成果研究重心多为史学领域。翁氏饱读经史,娴熟诗文,工于书画,创作甚丰,在各个领域造诣甚深,而各个方面的成就每每被翁氏显赫的政治地位所掩,现有成果研究内容往往顾此失彼。翁氏特别是翁同龢是集内外矛盾于一身的人物,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对他们的评价不尽一致是正常的。然而,有些研究成果却对翁氏评价有失公允,甚至出现个别作品歪曲史实肆意诋毁翁氏的情况。因而,即使是史学领域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挖掘史料加以深入研究。 二是翁氏文化世家理应值得关注。翁氏在藏书、文学、书画艺术等方面卓有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翁氏藏书被列为中国明清九大藏书之一,早在1907年6月,日本人岛田翰撰《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并购获本末》称:“盖海内藏书之家,称四大家,近又加五:聊城杨氏,钱塘丁氏,常熟瞿氏,归安陆氏、宗氏、盛氏,德州徐氏,武进董氏,湘潭袁氏,常熟翁氏是也……叔平尚书、漱六太守,所积充牛刃,几埒四家。”翁氏藏书积六世,历时160余年,翁氏后人将精品转让给上海图书馆,被称为海外收藏的最后一批中国善本的回归,为清代以来藏书楼画上了句号,标志着中国古代、近代私家藏书历史的终结,可见翁氏藏书的影响。本书第一章翁氏藏书世家,即探讨翁氏藏书世家的形成环境、常熟翁氏藏书世家、翁氏藏书的数量和质量、翁氏藏书来源、翁氏藏书的特点、翁氐藏书思想、翁氏藏书印章和题跋等问题。
       
        
        曹培根,男,1957年生于江苏苏州。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授。1985年起从事文献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至今,有《文献检索知识概要》(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文献史料论丛》(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文献检索方法与影响书导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阅读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书乡漫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前言
       第一章 翁氏藏书世家
       第一节 翁氏藏书世家形成环境
       第二节 常熟翁氏藏书世家,
       第三节 翁氏藏书数量和质量
       第四节 翁氏藏书来源
       第五节 翁氏藏书特点
       第六节 翁氏藏书思想
       第七节 翁氏藏书印章和题跋
       
       第二章 翁氏文学世家
       第一节 翁氏文学世家形成环境
       第二节 常熟翁氏家族及其著作
       第三节 翁同稣的创作
       
       第三章 翁氏书画世家
       第一节 翁氏家族书画创作
       第二节 翁同稣的书画创作
       
       第四章 翁氏住宅文化
       第一节 翁氏第宅胜迹
       第二节 翁同稣纪念馆
       第三节 翁氏“綵衣堂”
       
       第五章 翁氏爱国世家
       第一节 翁氏爱国世家形成环境
       第二节 翁氏家族成员爱国言行
       第三节 翁同稣的爱国人生经历
       后记   
          
        
           前言第一章翁氏藏书世家第一节翁氏藏书世家形成环境第二节常熟翁氏藏书世家,第三节翁氏藏书数量和质量第四节翁氏藏书来源第五节翁氏藏书特点第六节翁氏藏书思想第七节翁氏藏书印章和题跋第二章翁氏文学世家第一节翁氏文学世家形成环境第二节常熟翁氏家族及其著作第三节翁同稣的创作第三章翁氏书画世家第一节翁氏家族书画创作第二节翁同稣的书画创作第四章翁氏住宅文化第一节翁氏第宅胜迹第二节翁同稣纪念馆第三节翁氏“綵衣堂”第五章翁氏爱国世家第一节翁氏爱国世家形成环境第二节翁氏家族成员爱国言行第三节翁同稣的爱国人生经历后记
       常熟翁氏老家的又一批书400余种,1712册,由翁氏后人捐献给常熟图书馆。其中有《贞观政要》、《才调集》、《羽庭集》、《皇极经世》、《今水注》等20种明刻本、清初刻本、抄本和稿本,以及翁同苏手校汲古阁刻本《后汉书》残本、翁斌孙抄校本《东华录》及翁曾源、翁曾荣、翁之润、翁之廉等翁氏家族成员的藏书。
       归常熟博物馆收藏的有稿本《皇朝兵制考》、稿本《笏斋日记》(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等。
       此外,上海图书馆藏有稿本《蓼野自订年谱》、《翁铁庵自叙年谱》等。
       上述图书大多属于善本。
       翁之惠三子、翁之廉嗣子翁兴庆(万戈)继承的翁同苏部分遗书,于1949年初由天津整理装箱,经上海赴美轮船运抵纽约,在温湿合度、防虫防火的环境里秘藏。至1969年台湾艺文印书局影印翁氏藏书《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前,翁氏藏书几乎是默默无闻。1985年翁氏藏书在美国华美协进会展出,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文物界的震惊。1987年近代著名版本学家傅增湘孙傅熹年赴美国考察各机构所藏中国书画及古籍善本,并乘当年圣诞节的假期访翁兴庆新汉普沙州莱姆镇莱溪居所藏翁氏遗书,回国后,傅熹年在《书品》杂志1989年第3期发表《访美所见我国善本书籍简记》,使学术界对翁氏藏书得以进一步了解。
       1996年文物出版社影印了32册《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使销声敛迹的秘籍变成了新发现。2000年2月22日,翁兴庆夫妇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帮助下,身带翁氏遗书从美国飞回祖国,转让上海图书馆。   
          
        
        鱼米之乡常熟,位于江苏东南部,北临长江,商周时属勾吴北境,秦汉隶会稽郡、吴郡,两晋设海虞、南沙县治。梁大同六年(540),置常熟县,始有“常熟”之名。命名之因,元代至正间《重修琴川志》载“土壤膏沃,岁无水旱”而得名。明万历间《皇明常熟文献志》则记“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为之灾,则岁得常稔”。《常昭合志稿》述:“高乡濒江,有二十四浦通潮汐,资灌溉,而旱无忧;低多田皆筑圩,足以御水,而涝亦不为患,以故岁常熟而县以名焉。”常熟地势高爽,土壤肥沃,河渠纵横,塘泾棋布,岁岁常熟,年年丰收,是资源充裕、物产富饶的经济重镇。宋以来,常熟是国家财赋的首区。据《新建顺民仓记》描述,宋时常熟为贮粮大县,“常熟。大县也。考其民版之数至四万户,岁输之粟至八万石”,因而粮仓无法容纳,不得不扩建粮仓。翁同苏《瓶庐丛稿》卷一载《钱漕略》称,常熟、昭文“两县漕米凡十万石,抵湖北一省”。  天下常熟,世上湖山。常熟有虞山、尚湖,是山水交辉的古城。山孕精神,水育灵性。常熟地灵人更杰,是历史上的文化重镇,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常熟虽然在中国政治版图上并不显得很重要,但是,在中国文化版图上却处于重要位置。常熟是吴文化的核心区域、孔子门生、“十哲”之一——常熟人言偃道启东南,文开吴会。常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文学之乡的美称。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