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江苏读客文化
  • 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

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

举报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ISBN:    9787513320122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40页
  • 字数:    350千字
  • 版次:  1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40页
  • 字数:  350千字

售价 35.40 6.0折

定价 ¥59.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10

    数量
    库存6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5.14% (2468笔)
    好评率
    99.89%
    发货时间
    12.34小时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社会文化
      货号:
      SC:9787513320122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熊培云,评论家,时代观察者。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曾任《南风窗》杂志主笔,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主编推荐:
      这是"菊与刀"之外的另一个日本,也是打开未来的中国之书 
      从北海道到冲绳,一次漫长的思想游历 
      思考中国与日本的现实问题,回望东方与西方的世纪纠葛日本是中国之药

      熊培云旅日日记  完整呈现   

      在日本,思考中国与世界
      内容简介:
      行万里路,写一卷书。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有关“日本是中国之药”的结论,注定这不只是一本日本之书,更是一本中国之书。
       
      日本是中国的一味药。至于药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如果认真学习日本的社会建设,日本将是一味良药,可以医治中国“弱社会”与“强个人”的病灶。如果只是看到日本在向右转、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在街头举旗叫喊,从而继续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来强化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则可能适得其反。倘若良药未成反自制苦果,将是一味毒药。
       
      我之所以仍然热衷于寻访一些我所喜爱的历史人物,固然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与思想上的共鸣,此外还有对历史木已成舟的某种伤怀。我相信这种伤怀不仅是基于古老的悲剧意识,更是我对所有尼布尔意义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回望。我想从黑暗年代里寻回一点光亮,希望那些曾经照亮过去的人也将照亮未来。
       
      大自然馈赠人类太多的恩情。它给了人类免费的死亡,人类却没有耐心等待这份施舍,所以不仅发明了断头台并给刽子手发工资,还制造战争把无数血肉之躯送上战场。然而,我还是要感谢大自然有关生与死的无私的施舍,它教会我们要节制贪欲。因为有了这份免费的死亡,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积极行善,至于除恶的事情交给大自然就好了。
       
      好的观念将人带上康庄大道,坏的观念让人万劫不复。当一个国家被一种坏的观念所笼罩,这个国家也就开始了它的灭顶之灾。日本当年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明治维新”滑向“一亿总玉碎”之疯狂的。在这里,“意义猛于虎”。许多人受意义的激情驱使,最终又被意义吞没。
       
      人类尚未形成。虽然我们名义上同属人类这一
      ...
      摘要:
          自序:
          
      人类尚未形成2014年6月,我赴东京大学做客座研究员。几个月后,便有了这部日记体访学笔记。它详细地记录了我日本旅居期间的所见与所思。这是我在写作上的又一次尝试。我曾经说过,寻找一种适合我自己的表达方式,是比拓展我的言论自由更严肃的事情。旅日数月,甘苦自知。除了日常的读书、交谈和讲座,每晚我还必须整理出当天重要的见闻和思考。为省时并便于现场记录,平常出门我除了背一个长镜头相机,还要带上一台笔记本。随身带相机是做记者时养成的习惯,我喜欢用相机做笔记,见到有意思的东西便拍下来,尤其是文字资料,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上。至于随身带电脑,接近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几年前我曾两次访美,一次为观摩美国大选,另一次是为寻找美国非暴力运动的思想资源。几个月里我先后跑了美国东西部许多地方,并记下了厚厚几本笔记。不幸的是,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将它们一一整理出来。或许将来直接变成遗物也未可知,我有时会这样想。而这次,我不得不像个打字员一样度过劳累而充实的每一天,虽然同样地日日辛苦,但后期整理确实要容易得多。从日本回到中国时,我的电脑里已经有四五十万字的文稿等着我了。
          
          
      问题与方法
          
      去日本之前,我准备探讨的是有关中日和解的主题。这是我的一个心结。早些年在法国,我时常惊讶于法德之间的和解。而东亚,尤其中日之间的纷争让我不得不为这两个所谓“同文同种”的国家叹息。我清晰地记得五年前第一次到日本时的感受。当时天空中飘着细雨,我走在东京的大街上,仿佛并没有走出中国。这里有太多和中国相似或相关的东西,比如人的肤色、体型以及随处可见的汉字。不同的是日本人喜欢打躬。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到了近代才丢掉的礼节。以前,中国人不仅打躬,还要作揖。刘半农曾写过一本《作揖主义》,大意是说不管有什么天大的事,不与别人争论,多作几个揖,送走后好忙自己的事——“要办事,还是办我的事;要有主张,还仍旧是我的主张”。 然而明治维新以后,就是这个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质的日本(春秋人格 儒家思想 天子崇拜),渐渐与中国结下冤仇。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日本曾是东亚优选的学生,谁知他竟以弑师之礼毕业——不仅攻击了中国,也攻击了美国。此“和魂”者,亦变异为“不和之魂”也。百余年前,亨利·朗费罗(Henry W. Longfellow)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能读懂每个人秘藏的历史,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发现他的哀伤和痛苦,所有的仇视也就放下了(disarm all hostility)。”我相信了解是和解的前提。在此背景下,我准备了不少有关日本的问题。比如:媒体与知识分子在日本法西斯化过程中起了怎样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天处于十字路口的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变质,日本能否守住和平宪法第九条等。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该怎样应对目前中日关系恶化的局面。此外,日本普通的国民,甚至包
      ...
      目录:
      001 自序:人类尚未形成
       
       
      上卷
       
      027 加拿大华裔青年的忧虑
      030 邂逅石桥湛山
      032 抗日剧里的灰太狼
      034 与铁牛坐禅
      037 幅馆卓哉的眼泪 
      042 山梨一日
      050 落地而死的麦子
      057 从涩谷谈话到日比谷抗议
      066 “同学,请把你的骨头带走”
      069 宗教与迷失
      075 国会故事
      089 樱桃的滋味——阿信故乡纪事(一)
      097 樱桃的滋味——阿信故乡纪事(二)
      107 现在思考这个国家
      112 “笔部队”与书籍广告
      121 清朝的维稳外交——池袋夜谈
      124 中国崩溃论与大正民主运动
      133 武田泰淳的悲伤——学术会议纪要(一)
      137 分人主义——学术会议纪要(二)
      140 “在东京合作盖房吧”
      148 世态炎凉——新宿自焚案报道观察
      154 “Show my power”
      158 请穿过布满地雷的森林——东大授课纪要
      165 天皇责任与社会抵抗
      174 中国会崩溃吗?
      181 西山事件
      187 从义战到欲战
      191 小日本主义
      197 媒体将日本拖入了战争——寻访石桥湛山
      209 日本的三条道路——中江兆民的预言
      213 国家的品格
      217 八木谷的故事——秋叶原叙往(一)
      225 磨刀霍霍的媒介素养
      230 关东大屠杀
      235 西山太吉的微笑
      240 靖国神社
      ...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