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江苏读客文化
  • 创造力

创造力

举报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20098949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4页
  • 字数:    368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20098949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4页
  • 字数:  368千字

售价 38.65 5.6折

定价 ¥69.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8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教育
      货号:
      SC:9787220098949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诚,1977年取得普渡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浸会大学心理学与教育学荣休教授,曾任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系主任及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曾是普渡大学、匹兹堡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访问学者。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著有两本关于青少年和儿童社会发展的专著,编辑有一卷名为《中国方式的成长》(1996)的文集。他的研究方向覆盖了创造力、自杀、抑郁、自我概念、性别角色和价值观。
      许娜娜,香港中文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学士、英语语言的教育学文凭和教育心理学的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她现为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创造力、创造企业、动机导向和天才学生教育。
      吴恩泽,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规划与可持续办公室高级规划官,获香港大学心理学学士、香港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学位。曾就职于香港浸会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并参与编辑针对小学教师的《基础学校中天才教育的渗透模式:理论和实践》(2003)的中文手册。她的研究方向包括文化和跨文化研究以及性别相关话题。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前言
      创造力到底是什么?ix使其概念进一步明晰化并得以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几十年以来,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这些相关问题都吸引了诸多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其他非专业人士的关注。本文集将从东西方的视角出发,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探索和回答。读者也许会发现本书的一些回答令人满意而另外一些问题则依然令人困惑,这确实反映了创造力研究和教育的现状。我们希望读者在本书中能分享到犹如阅读导航图般的快乐。

      2001年,香港浸会大学儿童发展中心迎来了10周年庆典,中心借此契机发起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召开第二届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创造力:灵光乍现!”此次会议于2001年6月26日至28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除了把在创造力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聚集在了香港,同时还吸引了约300名当地和海外学者参与了其中的7个分会,进行了共计50次的主题演讲。这次会议以推进创造力发展和儿童、青少年、家庭、学校、社区在创造力方面的提升为目标,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来自各个学科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有益且难得的交流机会。

      此次研讨会对于所有的与会人员,尤其是进行大会演讲与发言的人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为了进一步扩大这次会议的影响,会后我们分别发起了关于创造力的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出版计划。我们请在大会发言的学者贡献出他们的专业论文,这是本书11个章节的来源。此外,我们还非常荣幸地邀请了几位没有参加此次研讨会的x学者以提供稿件方式参与这项出版工作,这也使本书最终更加丰富和完整。这就是本书的诞生过程。

      在此,我们首先要感谢本书所有作者的相互协作和不懈的努力;其次,我们还要感谢各位审稿人,感谢他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评审论文并给作者和编辑提供宝贵的意见。我们希望本书能启发读者去重新思考关于东西方创造力的精髓,并能在这一领域作出进一步的贡献。

      序言
      对于一个职业平面设计师来说,拥有创造力无疑是
      ...
      内容简介:
      本书侧重于从东西方文化与教育的比较视野,分别从文化属性、社会心理、人格发展、教育机制、艺术功能、多元智能、创造力促进等诸多方面探讨了东方与西方在创造力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同和异,特别关注源于西方文化但却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的创造力理论在东方文化中的应用与实践。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有大量的文化与教育案例研究,重点涉及了东方的中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西方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
      摘要:
          
      目录:
      第一章创造力:一次东西方之交汇(001)
      1.引言(001)
      2.焦点和构造(004)
      3.东西方之交汇:何时?何种方式?(005)
      参考文献(007)
      第二章个体创造力与文化(009)
      1.引言(009)
      2.共同创造力与个体创造力(010)
      3.文化投资(012)
      4.创造力支持(014)
      5.文化约束(014)
      6.内隐理论(016)
      7.结语(017)
      参考文献(019)
      第三章创造力:发展和跨文化问题(022)
      1.引言(022)
      2.发展问题(024)
      2.1什么是创造力(024)
      2.2认知和发展(025)
      2.3意动与发展(028)
      2.4环境与发展(029)
      3.跨文化议题(033)
      3.1定义(033)
      3.2文化背景与创造行动的数量(035)
      3.3文化对创造力的表达(037)
      4.综合发展观点与跨文化观点(038)
      4.1发展过程中文化对创造力的定义(039)
      4.2文化在发展中影响创造力产出数量的方式(040)
      4.3发展过程中文化对创造力的引导(042)
      5.总结(044)
      参考文献(044)
      第四章中国人的创造力:超越西方的视野(053)
      1.引言(053)
      2.创造力:个体和社会现象(054)
      3.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造力概念化(056)
      3.1中国创造力的外显概念(056)
      3.2中国创造力的内隐概念(060)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