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江苏读客文化
  • 名家笔下的老武汉

名家笔下的老武汉

举报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作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ISBN:    9787548846437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8页
  • 字数:    90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ISBN:  9787548846437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8页
  • 字数:  90千字

售价 20.70 4.6折

定价 ¥45.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8

    数量
    库存58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SC:9787548846437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敏,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优选个人,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教研优选个人,湖北省基础教育科研之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学科带头人,黄冈名师。获全国生态语文优质课竞赛特等奖、湖北省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武汉市“一师一优课”竞赛一等奖、武汉市综合实践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课内比教学”一等奖。多篇论文在重量、省级杂志发表并获奖。
      主编推荐:
      看美丽的珞珈秀色,品独特的过早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老城市学生人文读本”丛书之武汉卷。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示武汉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二是精选历代有名文人描写赞美武汉的美文佳作(请名家朗诵),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了解并热爱武汉的地方文化;三是设计研学路线、研学活动,名师带领学生研学,名师带领学生游名城。这是一套针对小学生开发的城市地域文化书。作者选择武汉市的名师,请武汉市的文化大家审稿、把关、写序、推荐。
      摘要:
              汉味杂记
          樊星
          有没得“汉味”?
          好像说不上来。
          说没得?你只要去南京、上海这些和武汉处在同一纬度上的城市走走,回头来再“运一运”——武汉人把品味说成“运味”——就发现:“汉味”绝对存在!
          那“汉味”又是么味呢?
          不错。武汉人的口音有特点,所谓“汉腔”。“汉腔”比南京话、上海话,哪个粗?哪个婉转?当然是“汉腔”粗啰。武汉人说话喜欢带“码子”,这是有名的。不是有句俗语吗?  “四川的娃子,湖北的老子。”就是说:四川人说话好带“娃”,湖北人说话好充“老子”。
          除此之外,武汉的建筑也有些特点:黄鹤楼就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吧。但也只有一座黄鹤楼呀。江汉关一带的洋建筑不活脱脱是上海外滩的摹本吗?
          的确。有得纯正的“汉味”。
          随便举个例子:武汉小吃,举世知名,还上了中央电视台。但武汉小吃的正宗品味是么事?说不上来。五芳斋的汤圆是宁波味,福庆和的米粉是湖南味,谈炎记的水饺是北方味。老通城的豆皮虽是武汉特产,但据说也是一个御厨从宫廷中带出来的,搞了半天,还是源于北方。蔡林记的热干面也是武汉特产,可是面食本来就不是武汉人的主食,而且从热干面丰富的佐料来看,我怀疑它是由四川担担面演变而来。“苏味”讲究甜,“川味”讲究麻辣鲜,“粤味”讲究清淡,“汉味”呢?武汉人随么味都能吃得热火朝天。由此可见,武汉人胃口杂,武汉人泼辣。
          武汉人的泼辣之处,不仅在吃上,而且在适应力上。
          武汉的气候也很有特色。天热起来就成为有名的“火炉”,冷起来就冰天雪地,像个冰窖。北方人过不惯武汉的夏天,南方人受不了武汉的冬天。只有武汉人,“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潇洒得很。热天屋里住不得了,武汉人把竹床、躺椅往马路边一摆,就开始吃瓜、聊天、下棋,到了后半夜,再消消停停地睡。不分男女老幼,家家如此,年年如此。街头乘凉大军气势之雄壮,也是武汉的一大特色吧。天冷起来了呢?屋里没得暖气.人们就生个火炉。晚上睡觉,人们抱个热水袋,身子一缩,两耳不闻窗外风。这样也过得蛮好。这就叫:热也热得,冷也冷得。有么法?武汉的天气这么反复无常,发牢骚又有么用?只有泰然处之,才吃(读“qia”)得住。外地人吃不了的苦武汉人吃得住,这就叫泼辣,这就叫坚韧,这就是武汉人的“味”。
          武汉的天气,冷就大冷,热就久热。究天人之际:武汉人怒则大叫,喜则大笑,精起来骨头里面熬出油(武汉煨汤堪称一绝),打起来“四海翻腾云水怒”(武汉人喜欢看热闹,喜欢“黄鹤楼上看翻船”)。这种多重性格的杂糅统一,与武汉气候的反复无常恐怕不无关系。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两个人常常为一点小事争执起来,都要占强(不然就掉底子、丢面子了),于是气得浑身发颤、脸色苍白,于是骂得昏天黑地、尖刻狠毒,于是打斗者无形中便实现了“角色转换”,变成了两个表演者了!而这场表演马上便成为围观者的谈资——怒火与笑谈就这样奇特地组合在一起。而两个人的打斗若是被好心人拉开了呢?打斗者边走还要边吼些“你跟老子记到!”“你打得轻爽!”之类
      ...
      目录:
      第一章 日暮乡关何处是

      汉味杂记

      因直而炎,因爽而快

      "玩味"

      武汉,一座火辣辣的城

      夏日闲趣

      倾城之梅

      群文探究

      第二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伯牙绝弦

      孔子使子路问津

      禹柏与柏泉

      蛇山之巅黄鹤楼

      群文探究

      第三章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与其诗《黄鹤楼》的故事

      李白的武汉情缘

      ……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