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影印》朱墨套印本陈眉公批评红拂记 一函二册 大开本
举报
-
作者:
张凤翼著,陈继儒批评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建国后 (1949至今)
-
纸张:
白棉纸
-
刻印方式:
影印
-
装帧:
线装
-
尺寸:
29 × 19 × 3 cm
-
册数:
2册
-
作者:
张凤翼著,陈继儒批评
-
出版人:
不详
-
年代:
建国后 (1949至今)
-
尺寸:
29 × 19 × 3 cm
-
册数:
2册
上书时间2024-06-2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风华珍丛之九——《陈眉公批评红拂记》是明代著名戏曲家张凤翼创作的剧本,是中国著名的传奇,这个剧本故事情节来源于唐末杜光庭撰的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到了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亦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中篇小说《红拂夜奔》,侠客行,红拂女,在他的笔下隐喻着一个忧郁的命运。
《红拂记》的故事本末描述了一代名将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伎红拂所倾慕,随之私奔,途中结识豪侠虬髯客张志坚,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器宇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帝业。李靖、红拂、虬髯客三人,后人亦称“风尘三侠”。
在中国戏曲史上,《红拂记》是最具影响力的剧本之一,梨园子弟争相展演,是名副其实的“场院上曲”。特别是在明代,这部剧作问世不久就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它生发出的豪侠天下、英雄美人的审美接受,既迎合了晚明文人的趋奇心理,又反映了当时一般士子的普遍理想,加之创作形式和演出体制上的成功变革,最终促成了《红拂记》的盛行,并对之后明清戏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人以“红拂夜奔”为基础改编创作了了戏曲、小说、电影等很多种文艺形式。《红拂记》不仅版本、改本的数量繁多,而且为之做批注的文人墨客亦不乏大家,例如陈继儒、李卓吾等。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上海人。学识广博,工诗善文,兼能书绘,赞同书画同源。作为明代大儒,自然不能不垂青盛行一时的《红拂记》,他对红拂记所作的精彩批评,后来连同剧本被清末大藏书家刘世珩刻入暖红室汇刻传奇第十种。此版正文分上下卷,用宋体刊刻眉批,每一出戏后空白处多有行书评点。上下卷后均附“云间陈继儒眉公音释”,包含“释义”、“音字”等注解。暖红室本红拂记因其结构奇巧、语言丰壮、版画精美、开本阔大、镌刻秀逸,至今仍令人沉醉不已,成为藏家宝爱的案头之书。为了美美与共,乙未仲夏扬州古椿阁特据暖红室刻本红拂记原大影印出版,以飨爱书之人。
宋锦函套,花绫为书衣。采用天蓝色凤舞祥云精品花绫做封面,风雷火轮宋锦做函套,体现了清爽、简洁、流动之美,映衬那段“红拂夜奔”的美丽传奇。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