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燃犀小医童的书店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论语拾遗》 著者蘇轍(宋)明刊本。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举报

本店另提供独特加厚仿古【道林纸】制作技艺,该纸质纹理紧密自然,较低反射率、较强抗水性等特点,使得色彩层次感更强,效果更加逼真饱满。如有其他需求欢迎店内搜索或消息联系。

  • 作者: 
  • 出版社:    不详
  • 年代:    明代及以前 (1644年及以前)
  • 装帧:    平装
  • 页数:    26页
  • 作者: 
  • 出版社:  不详
  • 年代:  明代及以前 (1644年及以前)
  • 装帧:  平装
  • 页数:  26页

售价 35.00

品相 九五品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1-11-01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国学古籍 > 文学
      品相描述:九五品
      辙为,其生平事迹,详见《诗集传》。此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谪居黄州时,撰《论语说》,取辙所解者十之二三。大观元年(1107),闲居颖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兄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按苏轼《论语说》,《宋史·艺文志》作四卷,马端临《文献通考》作十卷,今已不见传本,故不详其始末,其详说更无从考索。辙此书所补凡二十七章,其以“思无邪”为无思、以“从心不窬矩”为无心,观点颇近于禅理;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有爱而无恶,亦属冤亲平等之见;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虽死而不乱,尤显去来自如之义。
      商品描述:
      凡攻驳其兄说者三处:“请讨陈恒”一章,轼以为能克田氏则三桓不治而自服,孔子欲借此以张公堂;辙却以为,虽知其无益,而欲明君臣之义。“子见南子”及“齐人归女乐”二章,轼以为灵公未受命者故可,季桓子已受命者故不可;辙却以为诸侯之如卫灵公者多,不可尽去,齐间孔子,鲁君大夫已受其饵,孔子不去则坐受其祸。“泰伯至德”一章,轼以为泰伯不居其名,故乱不作,鲁隐、宋宣取其名,是以皆被其祸;辙则以为鲁之祸始于摄,宋之祸成于好战,皆非让之过。其说较其兄说为允当。他如以刚毅木讷与巧言令色相证;以“六蔽”章之不好学与“入孝出弟”章之学文互勘,亦颇有所发明。此书对《论语》一书的说解,独成一家;籍其内容,尚可管窥其兄《论语说》之一鳞半爪,对研究宋代的《论语》之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