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白鹭洲书院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 王铎摭谈

王铎摭谈

举报

978750397536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页数:    140页
  • ISBN:  9787503975363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页数:  140页

售价 60.4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4-26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四年老店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9% (530笔)
    好评率
    99.65%
    发货时间
    35.29小时
    店主
    地址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781886753891
      商品描述:
      商品名称 王铎摭谈/文艺研究小丛书   作者 薛龙春   编者 王伟   责编 汪勇   定价 42.00   ISBN号 9787503975363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版印次 1版 1次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140   出版时间 2024-01   印刷时间 2024-01         本书收入薛龙春教授曾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三篇论文,分别为:《从“点画”到“线条”:论晚明书法的小大之变》《顺治十年刊〈拟山园选集〉的篡改与王铎形象的重塑》《王铎、周亮工的文艺交往与清代书史“字体杂糅”现象》,三篇论文都以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王铎为中心,研究王铎在明末清初的书法风格的转变、清代书法字体的杂糅,以及王铎对自己著作集的删改所反映出背后的心态。         从“点画”到“线条”:论晚明书法的小大之变   顺治十年刊《拟山园选集》的篡改与王铎形象的重塑   王铎、周亮工的文艺交往与清代书史“字体杂糅”现象          这本小书收录了我发表在《文艺研究》上的三篇与王铎个案研究相关的论文,发表时间分别为2014年、2020年与2022年。   我从2006年开始研究王铎,目前已经完成了30多篇文章,但*后抡成一书尚需时日。一方面,我仍在思考全书的结构,至今尚未完全成熟;另一方面,自2016年以来,我的研究兴趣陆续被其他的课题所前引,尤其是黄易与程邃的个案研究,分散了我不少精力。202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王铎四题》,收录了4篇相关的论文,如今《文艺研究小丛书》再将我的3篇论文结集,读者们或可从中大致了解我的研究旨趣。   在中国,艺术史还是非常年轻的学科,与历史学、文学史等成熟的学科相比,很多基础工作都付诸阙如。在此情形下,大谈结构与脉络,不免流于游谈无根。我在进入这一领域以来,一直坚持做深入的个案研究,也主张学者们多做个案研究。因为我们不仅要解释什么样的形式传统、什么样的社会行为促成了风格的形成,我们也希望在风格中看到那个对于今天而言已很陌生的社会。   很多人将个案研究等同于个人研究,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个案必然涉及研究对象各个时期的社交圈、仕履所及的区域,以及他的社会与文化阶层中的各色人等,因此材料的范围往往巨大,比如我已出版的《王铎年谱长编》涉及当时的人物超过一千人。个案研究的一个好处,是通过某一艺术家相关文献、图像资料的收集、年谱编纂、往来书札考证等,可以深入一个时期、一个区域的艺术生态之中。这不仅利于我们真正理解某一艺术家及他的创作意图,对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与区域的风趣与习俗,我们必然也会有更为全面与准确的把握。   艺术史研究毕竟不是哲学研究,也不是思想史研究,它的使命之一是借助文献与图像的勾连,培植对于历史细节的深刻感受力。这种感受力不仅对于理解艺术极其重要,对于打破我们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时空隔阂也至关重要。这种感受力不来自所谓的大理论,而来自对文献与图像的细读,而细读又必须建立在对某一时期各种性质、形式的史料的充分占有与系统整理之上。日复一日,我们渐渐对这些材料谙熟于心,我们渐渐从中获得真正的知识与趣味,这时我们有可能会发现一些真问题。眼下的很多研究看起来架构宏大,但任何一个具体的点都显出与研究对象的疏离,在此基础上的立论难免显得似是而非,不可究诘。材料工作做得如何,是个案研究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尽管这样的工作非常缓慢,但是奏效。比如我们阅读入清之后王铎与友朋之间的大量诗文与书札,尽管其中并没有许多关于书画的材料,但这些看似无用的阅读经验,却使得我们有机会走进清初贰臣的心理与情感世界,而这种感受在我们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与判断时,会发挥独特的作用。   ……   第三篇《王铎、周亮工的文艺交往与清代书史“字体杂糅”现象》,同样关心王铎与大的艺术风气之间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王铎以楷书书写篆书与古文字样的特点,并非论述的重心。他的学生周亮工受其启发,发展出一种对于隶楷之间过渡性字体的想象,这种想象左右了清代碑学的审美旨趣,并成为社会精英归并自己的依据。换句话说,碑学对于篆隶之间、隶楷之间、隶草之间的过渡性字体都有浓厚的兴趣,而魏碑恰恰就是周亮工所说的隶书与楷书之间的“过文”。在这些过渡性的字体大量发现以前,清代碑学在“字体杂糅”上是具有想象力的,但20世纪以后,西北地区的木简出土恰恰消解了这种想象力。不过作为字体杂糅的逻辑发展,康有为在此时提出了一种集大成的、包罗万象的“千年未有之新体”。相关的讨论见于我的《王铎与“奇字”》《康有为与民国书学的“集大成”》。   这三篇文章都不是王铎“个人研究”所能涵盖的。换言之,我始终将王铎研究与明末清初所蕴藏的迁逝感、士人的焦虑感、社会交往、物质文化与美学风尚等联系在一起,出入艺术史的内外,一方面回应王铎创作活动的艺术史意义,另一方面也企图将王铎视为动乱时代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从贰臣群体如何回应当时的指责,又如何重新规划历史形象,来认识那个时代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   这三篇文章,责编分别是陈诗红女士、金宁先生与王伟先生,他们在拙文发表时都曾提供有益的意见与帮助。现在王伟先生又热心地将之收入《文艺研究小丛书》,从而让它们拥有更多的读者。对于作者而言,真是一件幸事。对于这几位老师的帮助与青睐,我要表达由衷的谢意,也希望读者诸君对于拙文的立论与写作给予指教。   2023年6月1日于杭州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