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刘丽 著 / 巴蜀书社 / 2009-08 / 平装
售价 ¥ 168.00
品相 九品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2-10-05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
革命思想或批判意识是马克思学说的灵魂。宗教批判作为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在马克思思想中有着令人瞩目的影响力,尽管宗教批判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宗教观、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施蒂纳的浪漫主义及虚无主义宗教思潮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显示了马克思对近代以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宗教批判的继承与超越。近代宗教批判不仅开启了宗教世俗化的大门,同时也催发了现代性的产生。现代性是在理性和主体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理性、主体性在近代西方价值文明核心地位的确立,宗教批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近代其他宗教批判思想的比较,彰显出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独特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一方面,马克思批判抽象的、虚幻的、与现实分离的神的世界及其世俗基础;另一方面,以宗教批判为起点的马克思思想还对现代理性和主体性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现实个人的价值目标——人的全面解放,从而在一定范围内给伴随神的缺场而来的人类精神危机指明了出路。同时,马克思的宗教观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宗教政策、处理宗教事务指明了方向。
前言第一章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背景一、近代宗教批判运动概述(一)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本主义宗教批判(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宗教批判(三)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的宗教批判二、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思想(一)黑格尔(二)施特劳斯(三)鲍威尔(四)费尔巴哈(五)施蒂纳第二章比较视野中的马克思宗教批判一、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的超越(一)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三)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二、马克思宗教批判与近代宗教批判之比较(一)立场之比较(二)方式之比较(三)效应之比较第三章以宗教批判为起点的理论展开一、哲学革命理论(一)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渊源(二)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形而上学革命二、宗教批判与“现实的个人”的建构(一)对黑格尔“理性人”的扬弃(二)对费尔巴哈“自然人”的扬弃(三)对施蒂纳“唯一者”的扬弃(四)“现实的个人”的内涵三、社会革命学说(一)宗教批判与人类解放(二)人类解放与共产主义学说四、马克思思想不是新宗教(一)关于马克思思想的“先知”与“上帝之城”说(二)关于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原罪”说理解第四章马克思宗教观阐释及其意义一、宗教的起源(一)宗教是人的意识的产物(二)意识的产物成为掌控人的宗教二、宗教的发展规律(一)宗教的发展取决于人类的物质活动(二)宗教的消亡是一历史过程三、宗教的作用(一)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二)宗教在文明起源中的作用(三)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四、马克思宗教观实质——宗教批判五、马克思宗教批判的走向六、马克思宗教观的现实指导意义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