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扫码上书,品相九五,价格最低,无写无画。
丁伟华 陈金心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8-04 / 其他
售价 ¥ 15.00 2.5折
定价 ¥59.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3-20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人治到法治: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华为总结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人才管理机制,其理念和方法也更加多样化,有循环附能、TUP、获取分享制、三优先三鼓励、以项目为中心等等。这些看似与其他企业相类似的管理方法,却有着华为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应用模式。因而,学习和了解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学习中国本土管理智慧的集大成。本书将从目标管理、价值驱动、组织优化、人才选用、循环附能、沟通协调、内部竞争、绩效牵引、激励机制等9个方面,系统阐述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方法。本书可供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企业内训、员工教育的培训教材。
丁伟华 管理顾问、职业培训师。十四年华为公司中国、西非、南部非洲等地区部工作经历,先后在研发、市场、人力资源等部门工作,担任过各代表处/地区部销售管理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讲师等职。对销售管理体系建设,以及人力规划、组织建设与管控、职位与任职、薪酬、绩效、干部、人才、培训赋能、组织氛围等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主导和参与过多个部门的项目型组织建设、人才管理与发展规划、管理者继任计划、人力规划及优化、综合经营指标优化等内部改善和变革项目。 陈金心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培训师,19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管理顾问经历。湖南省高级人力资源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南省企业培训师协会特聘讲师,现任某上市公司分公司总经理。曾在多家大中型公司担任人力资源经理、学院院长、人力资源总监等。主导过一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的设立、定员定岗与岗位职责的梳理、薪酬制度与考核体系的构建、员工晋升通道的构建等。
第1章 华为的管理进步 // 1 1.1 顺应潮流,中华有为 // 2 1. 改革开放下的深圳精神 //2 2. 从销售代理到自主研发交换机 //3 3. 用追求和理想凝聚人心 //5 1.2 高速成长下的混乱与思考 // 6 1.“个人英雄主义”的偶然性成功 //6 2. 学会了高速成长,却不会踩刹车 //8 3. 游击作风还未褪尽,国际化管理风格缺失 //10 1.3 华为的追求与学以致用 // 11 1. 三分天下,华为必有一席 //11 2. 和世界顶级公司合作,少走弯路 //12 3. 脱下草鞋,换上一双“美国鞋”//14 1.4 从思想共识到规范化管理 // 15 1. 华为人价值观大讨论和思想的碰撞 //16 2. 构建人力资源体系,解决人才管理问题 //17 3. 以市场为驱动,解决产品研发的问题 //19 1.5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迭代 // 20 1. 从拍脑袋到科学管理 //20 2. 构建人力资源“三支柱”//21 3. 向战略性人力资源进阶 //22 1.6 华为的管理创新与进步 // 24 1. 中西合用,非驴非马 //24 2. 向军队学习,文化与管理融合 //25 3. 适应组织发展,持续优化管理 //26 第2章 文化与氛围建设 // 28 2.1 土狼思维:创业与生存本能 // 29 1. 野蛮生长与土狼式进取 //29 2. 任总是一个很好的鼓动家 //30 3. 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猎物 //32 2.2 基本法:思想、文化与管理 // 33 1. 创建“基本法”的背后 //34 2.“基本法”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35 3.“基本法”成为华为管理的宏观架构 //36 2.3 用价值观引领管理制度建设 // 38 1. 赋予员工追求的意义 //38 2. 让奋斗行为与个体欲望相融合 //40 3. 价值观必须通过行为显化出来 //41 2.4 坚持走群体奋斗的道路 // 42 1. 与生俱来的集体主义情怀 //42 2. 鼓励集体英雄主义与奉献精神 //44 3. 个体在团队中实现价值 //45 2.5 华为文化的组织管理创新 // 46 1. 基于文化认同的迫切性:指引与保护 //47 2. 基于文化认同的彻底性:宣传贯彻与研讨 //48 3. 基于文化认同的正确性:约束与监督 //49 2.6 管理文化氛围的机制和工具 // 50 1. 从闲聊到严谨的组织氛围调查 //50 2. 教育既要耳提面命,也要规范化管理 //52 3. 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改进 //54 第3章 组织变革与优化 // 56 3.1 从功能型到矩阵型 // 57 1. 直线型组织结构 //57 2. 矩阵型组织结构 //58 3. 从集权到分权 //59 3.2 从弱项目型到项目型 // 60 1. 弱组织性组织 //61 2. 面向客户的“铁三角”//62 3. 建立灵活适配的项目型组织 //63 3.3 面向市场,让一线呼唤炮火 // 64 1.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65 2. 对基层作战单元授权 //66 3. 平台的客户是作战部队 //67 3.4 组织规模的发展与控制 // 69 1. 初期的急速扩张 //69 2. 谋求公司组织结构的设计 //70 3. 持续的组织变革与优化 //71 3.5 减少层级,简化管理 // 73 1. 依托流程建设,打通部门“墙”//73 2. 按流程定责任,逐步淡化功能组织权威 //74 3. 减少管理层次,压缩管理干部的数量 //75 3.6 持续优化人才结构 // 77 1. 人才循环流动,激活组织 //77 2. 用内部人才市场优化岗位 //78 3. 减少机关人员,加大一线投入 //79 3.7 朝着熵减的方向发展 // 80 1. 组织要充满活力 //81 2. 高度秩序化带来熵死 //81 3. 活力与秩序之间“翻烧饼”//82 第4章 职位管理与能力评估 // 85 4.1 个人英雄主义与野蛮发展 // 86 1. 任正非亲自跑销售 //86 2. 头衔、能力上头说了算 //87 3. 一起上山下乡,不分彼此 //88 4.2 组织膨胀与普遍性难题显现 // 89 1. 组织的三大“黑洞”//90 2. 组织太臃肿,效率降低 //91 3. 组织僵化,适配性差 //93 4.3 建立科学的职位管理体系 // 93 1. 划分职业通道,分类管理 //94 2. 职位分析:有职、有权、有责 //95 3. 职位评估:定位责任与职级 //97 4.4 任职资格牵引能力建设 // 98 1. 牵引人才不停进取 //98 2. 任职的开发与评审 //100 3. 任职资格随组织发展而动态变化 //101 4.5 选对人才,规范上岗 // 102 1. 对岗位责任制进行合理设计 //103 2. 跑步上岗,快速适应 //104 3. 任命公示,公开监督 //105 4.6 人岗匹配,易岗易薪 // 107 1. 人岗匹配,实现人力资源的精细管理 //107 2. 人人都要按岗位要求作出贡献 //108 3. 易岗易薪,激活人才创造力 //109 4.7 以作战记录匹配任职资格 // 110 1. 在连续的实战中测试人才能力 //110 2. 以关键事件评价干部能力 //111 3. 简化任职资格流程,以作战记录做人岗匹配 //112 第5章 人才招聘与发展 // 114 5.1 从拉人头到按素质模型招人 // 115 1. 拉人头,不分专业,能干活就行 //115 2. 多招人,没事做,招来洗沙子也可以 //116 3. 按素质、潜能、品格、学历和经验招揽人才 //117 5.2 到一流高校招聘一流人才 // 119 1. 掠夺式校招:“一次进万人”//120 2. 校园宣讲:尊重知识资本 //120 3. 从人才聚集地,集中招聘人才 //122 5.3 缺什么学什么,自我培训 // 123 1. 找到人生切入点,加强自我培训 //123 2. 善于归纳总结,不断进步 //124 3. 干一行,爱一行,成为专家 //126 5.4 系统培训,让人才快速转身 // 127 1. 大队训练营:培养新人的摇篮 //128 2. 在职培训,不断学习进步 //130 3. 导师制:让“老狼”培养“新狼”//131 5.5 训战结合,快速成长与转型 // 132 1. 人才在战略预备队与一线滚动 //133 2. 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亮剑”//134 3. 专家、干部循环上战场,拓宽视野 //135 5.6 从人才我有到人才我用 // 136 1. 聚集优秀人才,提高人才浓度 //137 2. 匹配战略,做到人尽其才 //138 3. 纳得下世界级的人物服务公司 //139 5.7 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人才”思路 // 140 1. 炸开金字塔顶端,让人才辈出 //140 2. 在人才与资源集中地,培养和使用人才 //142 3. 瞄准未来,布局人才战略 //143 第6章 干部管理体系建设 // 145 6.1 品德是底线,核心价值观是基础 // 146 1. 干部的个人品德是第一位 //146 2. 对干部严要求就是帮助干部成长 //147 3. 干部必须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148 6.2 能力和经验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 149 1. 干部要有战略洞察力 //150 2. 干部要敢于决策,不能明哲保身 //152 3.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153 6.3 绩效是分水岭,一线实战是必要条件 // 154 1. 选干部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攻占山头 //155 2. 干部既要让部门盈利,也要有战略贡献 //156 3. 抢滩登陆,活下来就是将军 //157 6.4 三权分立和程序化的选拔机制 // 158 1. 公平、公正、公开选拔干部 //158 2. 通过三权分立,让优秀干部浮上来 //160 3. 三权分立是为了增加合理性 //160 6.5 授权后也要监察,保障干部队伍纯洁性 // 161 1. 强化内控及风险监管 //162 2. 内审以挽救干部为目的 //163 3. 打击内部腐败,绝不迁就 //164 6.6 干部要循环流动,避免烟囱式发展 // 165 1. 岗位轮换,提升综合能力 //166 2. 能上能下,持续赋能,消除惰性 //167 3. 干部走“之”字形成长道路 //168 6.7 面向未来发展建立人才梯队 // 169 1. 构建干部人才梯队培养机制 //169 2. 识别和选拔后备干部 //170 3. 建立后备干部总队,布局人才储备 //172 第7章 价值链与绩效管理 // 174 7.1 以客户为中心定目标,以结果导向评价 // 175 1. 对准客户目标牵引绩效 //175 2. 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构建评价机制 //177 3. 把握“五看三定”,做正确的事,正确做事 //178 7.2 展开研讨,输出统一化、标准化的关键绩效 指标 // 180 1. 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阶段模型 //180 2. 找到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181 3. 确定适合组织的评价指标 //182 7.3 战略层层解码,分解为个人绩效 // 183 1. 战略解码,让每个员工理解 //184 2. 围绕战略目标解码,不能孤立地建立 KPI //185 3. 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目标一致 //186 7.4 绩效评价要看贡献,更要看过程 // 188 1. 绩效考核要看结果、看贡献 //188 2. 按规则考核,确保考核的公正性 //189 3. 绩效的考评要关注长期表现 //190 7.5 干部对组织绩效负责,做好述职和总结 // 191 1. 干部要关注团队成功和项目利润 //191 2. 做好向上级单位的述职报告 //193 3. 完不成任务的干部要免职 //195 7.6 用绩效沟通,优化管理与促进成长 // 195 1. 主动沟通,打消员工疑虑 //196 2. 要多肯定周边部门和下属的贡献 //197 3. 引导员工正确对待绩效结果 //199 7.7 巩固绩效成果,循环提升绩效水平 // 200 1. 发现绩效考核问题,及时改善 //201 2. 将他人的优点都变成自身的优点 //203 3. 为绩效优秀的员工设置挑战性目标 //204 第8章 薪酬与激励体系 // 206 8.1 以业绩论英雄,不让雷锋吃亏 // 207 1.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207 2. 要让面向客户的贡献者“升官发财”//209 3. 在利益问题上对员工诚信 //210 8.2 从股权到虚拟受限权,再到 TUP // 211 1. 形成合伙人制,捆绑双方利益 //211 2. 通过股权激励,与员工分享利润 //212 3. 推出 TUP,实现激励手段多样化 //214 8.3 多贡献者,多拿年终奖与项目奖 // 215 1. 奋斗越久越划算,工资变成零花钱 //215 2. 完成目标,领取丰厚年终奖 //217 3. 按贡献发放领取项目奖金 //217 8.4 以奋斗者为本的薪酬与福利机制 // 219 1. 让员工的高投入得到高回报 //219 2. 提供良好的福利 //220 3. 加大对艰苦地区的补助 //221 8.5 激励要控制刚性,增加弹性 // 223 1. 刚性与弹性,短期与长期 //223 2. 创造性劳动,增加短期激励 //224 3. 长期激励要控制在合理水平 //225 8.6 表彰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才 // 225 1. 把英雄的盘子变大,敢于表彰 //226 2. 激励多样化,关爱和表扬员工 //227 3. 积极包容员工的个体差异 //229 8.7 拉开差距,机会和待遇向奋斗者倾斜 // 230 1. 价值分配上要敢于打破平衡 //230 2. 让拉车人比坐车人拿得多 //232 3. 拉开顶端差距,还要重视金字塔的基座 //233 第9章 管理人力资源 // 235 9.1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 // 236 1. 设计与更新人力资源制度 //236 2. 推进管理的流程化与标准化 //237 3. 维护制度合理性与权威性 //238 9.2 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流程拉通 // 240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