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通雅轩古籍书店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图文详情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吴昌硕诗札册(秋水斋金石丛刊 8开经折装 全一函一册)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西泠印社
  • ISBN:    978755084623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8开
  • 作者: 
  • 出版社:  西泠印社
  • ISBN:  9787550846234
  • 出版时间: 
  • 装帧:  其他
  • 开本:  8开

售价 308.00 7.7折

定价 ¥39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5-06-13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九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6.22% (1454笔)
    好评率
    99.73%
    发货时间
    15.69小时
    店主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商品描述:
      在古代,文人以诗文抒怀言志,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皆被视为诗文之余的技艺。对于吴昌硕而言,诗是他的毕生追求,“诗人”更是他最珍视的身份。康有为在《贺吴昌硕八十》二首之一中写道:“篆刻高名海外知,鸡林制像更求诗。谁知诗字皆忠愤,错被人呼作画师。”短短几句,便将吴昌硕对诗歌的痴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吴昌硕曾说他“三十始学诗,五十始学画”,这其中有自谦之意,如今已难以确切考证他究竟几岁开始学诗、作诗,但诗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诗歌的滋养,铸就了他艺术审美的卓越高度。
      吴昌硕曾表示:“吾诗自道性情,不知为异,又恶知同?”从中可见,他始终秉持着以诗抒发性情的生活理念。施浴升在《缶庐集序》中评价其诗:“(吴昌硕)初为诗,学王维,深入奥窔,既乃浩瀚恣肆,荡除畦畛,兴至擩笔,输泻胸臆,电激雷震,倏忽晦明,皓月在天,秋江千里,至忱深思,跃然简编。”这番评价,精准地概括了吴昌硕诗歌风格的发展演变与独特魅力。
      吴昌硕对诗歌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更融入了生活里。他十分在意自己的诗作,传世的诗稿以及与友人论诗的手札数量众多。在自题《缶庐别存自序》中,他以“夫东施,丑女也,爱己之心胜。窃以为与西施等美矣”自比,看似谦逊自嘲,实则字里行间满是对自己诗作的珍爱。闲暇时光,他常与沈石友、郑孝胥、郑文绰等文人雅士谈诗论道,还积极参与各类诗社活动。他的书画作品,也常常题上自作诗,诗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他就生活在诗意的世界里,每日都沉浸于寻诗觅句之中。其诗歌题材广泛,无论是与友人唱和酬答、赏花游玩时的有感而发,还是日常的所见所感、宴饮雅集的即兴创作,处处皆可入诗。就连梦境,也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芜园梦中作》《梦中得心均二句,因足成之》《梦中得心字韵,续成之》等诗作。
      沙孟海在《僧孚日录第十》中记载:“丈(吴昌硕)今年八十四矣。耄耋之年,尤惑于吟咏,新岁以来积诗已十余首。其季君东迈称,丈枕上得句辄披衣起写出之,因而受寒致患风咳。一日欲作诗,家人阻之,丈发怒倒地上不肯起,东迈大恐,走谒疆丈求为缓颊。”这段趣闻,生动地展现了吴昌硕对诗歌的痴迷与执着。
      在吴昌硕的艺术创作中,诗歌的影子无处不在。他的篆刻作品边款,时常刻着自作诗;绘画中的题画诗更是多见,朱关田先生曾辑录《吴昌硕题画诗》,整理出一千三百余首题画诗,并在序中提到:“以题画诗专为一编者,始于吴昌硕,见《缶庐诗》所附《别存》,刊于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癸巳初春。”此外,他的行书作品,也多以自作诗为创作内容。诗与他的书画篆刻艺术相互交融,共同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民国时期,时局动荡,新旧思想激烈碰撞,文化活动呈现出多元复杂的局面。上海作为当时的文化前沿阵地,汇聚了大批前清遗老、书画名家、收藏家等文化名流。他们大多钟情于书画、诗词、鉴藏等雅事,常以雅集的形式结社活动,如海上题襟馆、停云书画社、海上书画联合会、天马会、豫园书画善会等。吴昌硕便是其中极为活跃的人物,他因对诗歌的热爱,热衷于结交诗友,不仅积极参与各类书画社团活动,在诗词社团中也十分活跃,其中,盛极一时的淞滨吟社(淞社)便是他重要的诗友交流平台。
      民国元年(1912)十一月十二日,众多诗人相聚于上海徐园,举行消寒第一集,吴昌硕、沈焜等人皆参与其中。到了民国二年(1913)正月十一日,消寒集已举办至第七集。“淞滨吟社”正是由消寒集发展而来,是上海巨商周庆云资助发起的以诗词酬唱为主的文化群体。杨钟义在《淞滨吟社集》序言中写道:“梦坡居士以吴兴词人为淞社祭酒,三年以来同人酬唱之作裒然成集。”这里的梦坡居士,便是周庆云的号。
      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即癸丑上巳,王羲之等人于兰亭雅集,成为历代文人传颂的佳话。民国二年(1913)恰逢癸丑,淞滨吟社效仿兰亭雅集,在上巳节这一天举行了首次雅集。《淞滨吟社集》之《淞滨吟社甲集》记载:“后永和二十六癸丑之上巳,修禊于双清别墅,会者二十二人,因纪以诗。”这二十二人便是淞滨吟社的创社社员,其中不乏沈守廉、潘飞声、周庆云、刘承幹、李瑞清、刘世珩、章梫、张钧衡、汪洵、缪荃孙,以及吴昌硕与沈焜等知名人士。直至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淞滨吟社历时十余年,共举办雅集五十七次,周庆云、刘承幹、吴昌硕、缪荃孙、潘飞声、沈焜等人是其中最为活跃的成员。由于淞滨吟社参与人数众多,且成员多为当时上海文化界的主流人物,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即便在今日,仍有不少学者对这一文化群体展开深入研究。
      沈焜(1872—1938),号醉愚,嘉兴石门人,是活跃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嘉业堂主人刘承幹在为沈氏诗集《一浮沤斋诗选》作序时提到:“醉愚于宣统己酉岁(1909)辞武进盛氏馆而依余治笔札……”由此可知,1909年起,沈焜便开始为刘承幹的嘉业堂起草各类文书,尤其是书信。
      吴昌硕与沈焜交往留下的资料颇为丰富,如《缶庐诗》卷第八所载的《答沈焜》《醉愚书来,言归舟所遇,赋此却寄》;《缶庐诗补遗》中的《读醉愚上恭邸诗即和》《书闷赠醉愚》《兵警(和醉愚)》《醉愚示近作》《醉愚过我小楼同赋》等诗,从中可见二人交往之密切。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吴昌硕与沈焜的交往是否始于消寒集、淞滨吟社雅集,但可以肯定的是,淞滨吟社雅集期间是二人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
      鹤鹿文化所藏的《缶翁遗墨》一函,其中一册的函套及册页封面皆由王震题写“缶翁遗墨”,册页信札第一开钤有鉴赏印“林熊光玺”,信札末页钤“朗庵所藏”,后还有王震的跋文。从鉴赏印可知,原藏家林熊光(1897—1971),号朗庵、磊斋,室名宝宋室,是台湾板桥林家后裔。他192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日本经商,1945年台湾光复后返回台湾。林朗庵雅好文物,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收藏极为丰富,家中藏有宋徐熙《蝉蝶图》、米友仁《江上图》、李公麟《春宴图》、燕文贵《夏山行旅图》、赵伯驹《海天落照图》等珍品,著有《宝宋室笔记》,辑有《磊斋玺印选存》。林氏年轻时,多次请吴昌硕为其刻印、题写斋号。1920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林朗庵,便请吴昌硕为其刻白文“林熊光印”、朱文“朗庵”对章;1924年,又请吴昌硕题写“宝宋室”斋号,吴昌硕还为此赋诗二首并作长跋。
      《缶翁遗墨》诗札册中载有吴昌硕诗、信二十九通(四十开),除最后二通(三开)上款为“砚铭老兄”外,其余二十七通(三十七开)均为吴昌硕致沈焜的诗、信。1920年,嘉业堂刘承幹为吴昌硕续刊《缶庐诗》第五至第八卷。这些书札、信札内容大多是吴昌硕抄录自己的诗作,寄给沈焜请其指正,且多次提及雕版刻书之事。由此推测,嘉业堂续刊的吴昌硕《缶庐诗》很可能由沈焜具体负责校正工作。《缶翁遗墨》中所载吴昌硕自作诗共二十三首,与《吴昌硕诗集》对照发现,多数曾刊载于《缶庐诗》。其中,《兵警(和醉愚先生)》《邻翁招饮》等诗,在《缶翁遗墨》册与《缶庐诗》中存在差异,这当中或许有沈焜修改润色的功劳。这也充分体现出,吴昌硕即便晚年已声名远扬,却依然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请教,他对学诗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仰。这批诗、信中还提及周庆云(梦坡)、孙德谦(隘庵)、朱锟(砚涛)、张钧衡(石铭)等淞社社员,以及淞社的相关活动信息,为研究吴昌硕的诗友交往和当时的文化活动提供了珍贵资料。
      《尚书·虞书》有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亦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向来是历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心灵寄托,也代表着中国文人至高的审美境界。历代文人、书画家大多喜爱以诗人自居,吴昌硕更是以“平居数长物,夫婿是诗人”来自我诠释。诗歌陪伴吴昌硕走过一生,成为他矢志不渝的追求,无论中年寄人篱下,还是晚年功成名就,他对诗歌的热爱始终如一。令人欣喜的是,他的弟子诸乐三、沙孟海、王个簃等,也皆擅长作诗。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恰似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血脉,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在一代又一代文人的传承与发扬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
      附册为释文与文章册。
      《吴昌硕诗札册》有两个版本,竹书箧为典藏本,蓝色函套为精装本。
      典藏本外函用抽拉式竹书箧,书籍封面用定制宋锦,内页与精装本相同。典藏本共制作120套,其中本社限量60套,“庐”字段编号(依天干地支序),编号随机。
      精装本为函套装,书籍正本为蓝色布面精装。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