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江恩慧 、 李军华 、 陈建国 、 王远见 、 曹永涛 著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19-03 / 精装
售价 ¥ 64.96 5.1折
定价 ¥128.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01-1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黄河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及滩区减灾技术研究
《黄河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及滩区减灾技术研究》突出微观、介观、宏观尺度的有机统一,强调河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协同发挥,注重现场调研、理论研究、数学模型计算与实体模型试验等研究方法的紧密融合,首次从理论层面揭示了黄河下游滩槽水沙交换机理及漫滩洪水水沙运移与滩地淤积形态的互馈机制,量化了无防护堤、防护堤、分区运用等不同运用方案下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及对山东窄河段冲淤与防洪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下游宽滩区泥沙配置潜力和可兼顾下游防洪与滩区发展的洪水泥沙调控模式、减灾技术和运用机制,首次构建了同时反映河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二维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优化了宽滩区运用方式。
《黄河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及滩区减灾技术研究》可供从事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河流泥沙动力学、防洪减灾、水沙资源配置与利用、河流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江恩慧,1963 年10 月生,教授级不错工程师。现任水利部黄河泥沙主任,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靠前大坝委员会水库泥沙专委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协会副理事长、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中、英文版)等杂志编委、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硕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
前言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内容与总体思路1.3 主要技术方案第2章 黄河下游河道及宽滩区现况2.1 黄河下游河道基本情况2.2 黄河下游宽滩区基本情况2.3 黄河下游洪水特性与滩槽冲淤变化情况2.4 宽滩区的滞洪沉沙功能2.5 近期黄河下游宽滩区治理实践概述第3章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研究边界条件设置3.1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3.2 国外学者对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讨论3.3 黄河下游河道现行治理方略3.4 研究方案总体设计第4章 滩槽水沙交换机理及漫滩洪水与滩槽形态调整互馈机制4.1 滩槽水沙交换机理已有研究成果概述4.2 考虑滩地横比降影响的滩槽水沙交换机理研究4.3 滩槽水力泥沙因子横向分布的数值解与验证4.4 滩槽淤积形态对漫滩洪水水力泥沙因子横向分布的反馈机制4.5 讨论与启示第5章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山东窄河段的影响5.1 准二维洪水演进及冲淤演变数学模型概况5.2 准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方案5.3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下宽河段的冲淤情况5.4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山东窄河段的影响5.5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山东窄河段影响综合评述第6章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二维数学模型模拟6.1 防护堤溃决模拟技术及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完善6.2 二维水沙数值模拟计算边界条件6.3 下游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滞洪沉沙功效对比6.4 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效果和淹没损失可视化展示平台6.5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二维模型模拟研究结果综合评述第7章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运用效果实体模型检验7.1 实体模型试验概况7.2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水沙演进的影响7.3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的滞洪沉沙效应7.4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防洪情势的影响7.5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模型试验效果综合评述第8章 宽滩区滩槽泥沙优化配置及效果8.1 黄河下游滩槽泥沙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8.2 黄河下游宽河段泥沙配置方法8.3 黄河下游宽滩区泥沙配置方案第9章 下游宽滩区洪水泥沙调控与减灾技术研究9.1 宽滩区减灾技术与措施9.2 基于综合减灾的黄河下游洪水泥沙调控模式9.3 黄河下游宽滩区泥沙资源利用模式9.4 黄河下游宽滩区综合减灾技术第10章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0.1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的评价原则10.2 二维评价指标体系架构及评价模型10.3 各评价指标及其内涵10.4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10.5 二维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检验第11章 不同运用方案综合效应评价及未来宽滩区治理模式11.1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综合效益评价11.2 黄河下游宽滩区进一步治理面临的新形势11.3 未来黄河下游宽滩区治理模式11.4 宽滩区良性运行机制11.5 宽滩区推荐治理模式综合效应评估第12章 结论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