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轻舟飘远书店
  • 中国大气PM2.5污染防治策略与技术途径郝吉明,尹伟伦,岑可法 主编科学出版社

中国大气PM2.5污染防治策略与技术途径郝吉明,尹伟伦,岑可法 主编科学出版社

举报

新华系统图书,正版特价新书! 天津,河北,无锡,成都四大仓库发货,70%城市次达!

  •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ISBN:    978703048460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ISBN:  978703048460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27.60 7.1折

定价 ¥18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4-21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店铺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93.92% (338笔)
    好评率
    99.98%
    发货时间
    10.37小时
    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工程技术
      货号:
      1201331011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1946年生于山东梁山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核环境工程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现兼任中国环境与发展靠前合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代表性著作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模拟研究》等。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Haagen-Smit Clean Air Awards等荣誉称号。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摘要
      第l章我国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1.1大气PM2.5及其前体物的排放特征
      1.1.11990~2013年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1.1.2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清单
      1.1.3中国高分辨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空间分布
      1.2大气PM2.5及其前体物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时空变化特征
      1.2.1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大气PM2.5浓度特征
      1.2.2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大气PM2.5前体物浓度特征
      1.2.3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特征
      1.2.4大气PM2.5化学组成时空变化特征
      1.3区域大气PM2.5的输送特征
      1.3.1中尺度大气输送网络统计分析
      1.3.2PM2.5区域性重污染过程筛选
      1.3.3首都及其外围圈层PM2.5重污染过程的浓度分布及其输送通道
      1.4面向环境基准的PM2.5毒理特征
      1.4.1PM2.5的细胞毒性特征
      1.4.2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
      1.4.3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
      1.4.4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
      1.4.5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水平
      1.4.6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验证
      1.4.7PM2.5诱导16-HBE细胞IL6升高剂量一效应关系
      1.5大气PM2.5来源解析
      1.5.1基于空气质量模型的:PM2.5来源解析
      1.5.2基于后向轨迹模型的大气PM2.5来源解析
      1.6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我国能源利用过程大气PMz.s排放综合控制对策和技术途径
      2.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2.1.1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2.1.2主要用能行业现状
      2.2我国PM2.5及其前体物排放现状
      2.2.1我国主要用能行业污染点源及控制政策
      2.2.2我国主要用能行业PM2.5及其前体物排放特征
      2.3我国主要用能行业PM2.5及其前体物控制技术
      2.3.1颗粒物控制技术
      2.3.2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2.3.3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2.3.4汞等重金属污染物控制技术
      2.3.5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
      2.4我国主要用能行业PM2.5及其前体物减排情景分析
      2.4.1情景设置
      2.4.2污染物排放预测
      2.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我国交通系统对大气PMPM2.5污染的影响和控制战略研究
      3.1我国交通系统大气污染排放控制面临的挑战
      3.2我国交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3.2.1移动源排放测试方法和系统
      3.2.2道路机动车排放特征分析
      3.2.3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特征分析
      3.3我国交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建立
      3.3.1移动源排放清单的方法学和数据库
      3.3.2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3.3.3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3.4交通源排放控制技术和控制策略发展趋势研究
      3.4.1国内外道路移动源排放控制体系分析
      3.4.2道路移动源排放控制技术措施库的建立
      3.4.3中国道路移动源排放控制技术和控制策略
      3.4.4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控制技术和控制策略
      3.5我国交通源污染控制情景分析和排放趋势预测
      3.5.1我国道路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趋势
      3.5.2我国道路移动源排放控制情景设计和排放趋势预测
      3.5.3非道路机动车排放趋势预测分析
      3.6中国交通源PM2.5污染控制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4章森林植被对PM2.5污染的影响及控制策略
      4.1森林植被阻滞吸收PM2.5等颗粒物的作用表现
      4.2森林植被对PM2.5的调控证据
      4.3森林植被树木吸附、吸收PM2.5等颗粒物及其前体物功能分析
      4.3.1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滞尘能力的分析
      4.3.2森林植被对PM2.5前体物S02、NOx、HF等吸收能力
      4.3.3森林植被对PM2.5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吸收分析
      4.3.4森林植被对PM2.5中重金属离子的吸收研究
      4.3.5森林植被对PM2.5中有机物成分的吸收研究
      4.3.6湿地环境对PM2.5颗粒物污染的影响
      4.4森林植被的BVOCs排放状况及调控策略
      4.4.1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合成
      4.4.2不同树木BVOCs排放种类与特征
      4.4.3树木释放的BVOCs的功能
      4.4.4正确认识树木BVOCs释放与PM2.5的关系
      4.4.5树木BVOCs排放控制
      4.5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4.5.1研究结论
      4.5.2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5章我国农业源氨排放数量及时空分布
      5.1种植业氨排放的数量与时空分布
      5.1.1种植业氨排放的计算依据
      5.1.2农田氨排放机理
      5.1.3农田氨排放模型
      5.1.4与农田氨排放有关的基础资料
      5.2区域种植业氨排放的数量
      5.2.1东北地区农田氨排放的数量与强度
      5.2.2华北地区农田氨排放的数量与强度
      5.2.3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氨排放的数量与强度
      5.2.4华南地区农田氨排放的数量与强度
      5.2.5西北地区农田氨排放的数量与强度
      5.2.6西南地区农田氨排放的数量与强度
      5.3我国种植业氨排放的分布
      5.3.1我国种植业氨排放数量空间分布
      5.3.2我国种植业氨排放的强度及空间分布
      5.4养殖业氨排放的数量与分布
      5.4.1养殖业氨排放模型
      5.4.2我国区域氨排放数量
      5.4.3我国养殖业氨排放的空间分布
      5.5我国农业源氨排放总量的时空分布
      5.5.1农业源氨排放总量的时空分布
      5.5.2农业源氨排放的强度的时空分布
      5.6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我国大气PM2.5污染的监测网络与方法体系构建
      6.1大气PM2.5监测方法与仪器设备比对研究
      6.1.1国外大气PM2.5监测方法应用与仪器配备情况
      6.1.2国外大气PM2.5监测方法应用情况
      6.1.3我国大气PM2.5自动监测方法比对结果分析
      6.1.4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中PM2.5监测方法应用情况
      6.1.5我国大气PM2.5与PMlo监测方法比较
      6.2PM2.5监测网络设计与建设
      6.2.1国外大气PM2.5监测网络布设情况
      6.2.2我国大气PM2.5监测网络总体布局分析
      6.2.3我国现有大气PM2.5监测点位代表性分析
      6.3我国大气PM2.5监测网络运行初步结果分析
      6.3.1我国城市PM2.5污染状况分析
      6.3.2我国农村地区PM2.5污染状况
      6.3.3我国背景地区PM2.5污染状况
      6.3.4国务院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对PM2.5的考核要求
      6.3.5我国大气PM2.5来源解析结果分析
      6.4我国大气PM2.5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现状
      6.4.1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要求
      6.4.2PM2.5监测方法体系
      6.4.3PM2.5监测设备技术要求
      6.4.4PM2.5监测系统运行与质量控制
      6.5大气PM2.5监测结果评价与信息发布
      6.5.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6.5.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
      6.5.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6.5.4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办法
      6.5.5PM2.5监测结果信息发布
      6.6PM2.5研究性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6.6.1超级站的定义与功能
      6.6.2国外超级站建设运行概况
      6.6.3国内超级站建设运行概况
      6.6.4大气PM2.5研究性监测
      6.6.5研究性超级站建设
      6.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PM2.5测试方法综述
      6.7.1固定源PM2.5直接采样方法
      6.7.2固定源PM2.5稀释采样方法
      6.8基于虚拟撞击原理的固定源PM2.5采样器的研制
      6.8.1虚拟撞击原理
      6.8.2虚拟撞击采样器的设计与加工
      6.8.3虚拟撞击采样器的标定
      6.8.4虚拟撞击采样器基本参数对切割效率的影响
      6.9移动污染源排气中PM2.5测试方法
      6.9.1移动源排放PM2.5监测方法
      6.9.2移动源排放PM2.5测量技术
      6.9.3移动源PM2.5监测未来发展
      6.10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我国大气PM2.5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途径和对策建议
      7.1国内外大气环境PM2.5相关控制法规和政策分析
      7.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7.1.2能源利用
      7.1.3固定源污染控制
      7.1.4移动源污染控制
      7.1.5扬尘污染控制
      7.1.6VOCs污染控制
      7.1.7区域污染控制
      7.2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与PM2.5的非线性响应关系研究
      7.2.1中国大气污染现状的模拟与验证
      7.2.2区域源排放一浓度非线}生响应模型的建立
      7.2.3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识别
      7.3大气PM2.5及其前体物控制技术综合评估
      7.3.1污染物控制技术综合评估方法
      7.3.2典型行业污染物控制技术综合评估案例
      7.4我国大气PM2.5污染控制目标和多污染物综合防治情景
      7.4.1区域空气质量分阶段控制目标
      7.4.2各省、各污染物减排量分配
      7.4.3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技术途径和路线图
      7.4.4污染控制措施的环境效果后评估
      7.5我国大气PM2.5污染控制策略和防治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索引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