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塑封消毒 正版书 套装书只有一本
程建华 、洪文 编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3-09 / 平装
售价 ¥ 6.30 1.8折
定价 ¥35.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4-18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统计学原理与应用/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高校系列
《统计学原理与应用/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高校系列》是按照教育部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经管类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而成的,所有参编人员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统计学教学经验,对每一章节教学内容都进行了严格仔细的审定。
《统计学原理与应用/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高校系列》每章以问题为导向引入该章的教学内容,通过要回答或拟解决问题的讨论,给出理论表述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强调“理论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教学理念。在写作方法上突出与统计软件的结合。虽然教材仅以Excel(非真正意义上的统计软件)作为处理数据和统计计算的工具,目的是希望展示使用软件工具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既考虑到基础统计学内容的完整性,也考虑到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为此设计以下主要教学内容:绪论、统计调查与数据整理、统计数据描述、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及指数分析等。
《统计学原理与应用/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高校系列》可作为高等学校全日制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相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理工科从事统计分析应用的参考书和阅读文献。
第1章绪论1.1引言1.2统计的涵义1.2.1统计的涵义1.2.2统计方法1.3统计的应用1.3.1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3.2统计的应用1.4统计学的重要概念1.4.1总体和样本1.4.2标志与指标1.5统计软件介绍1.5.1统计软件简介1.5.2Excel简介本章小结习题第2章统计调查与数据整理2.1问题的提出2.2数据的计量与类型2.2.1数据的计量2.2.2数据的类型2.3统计调查的形式与方法2.3.1数据调查的组织形式2.3.2搜集数据的具体技术2.3.3次级数据的搜集2.4调查方案设计2.4.1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2.4.2统计调查问卷设计2.5统计数据的预处理2.5.1数据的审核与筛选2.5.2数据的排序2.6统计分组与变量数列2.6.1统计分组的概念2.6.2频数分布2.6.3变量数列的编制2.7统计表2.7.1统计表的作用2.7.2统计表的构成2.7.3统计表的种类2.7.4统计表的设计要求2.8统计图2.8.1条形图2.8.2直方图2.8.3圆形图2.8.4折线图2.8.5未分组数据——茎叶图2.8.6时间序列数据——线图2.9Excel应用2.9.1利用Excel图表向导制作条形图2.9.2利用Excel工具制作直方图本章小结习题第3章统计数据描述3.1问题的提出3.2总量指标3.2.1总量指标的概念3.2.2总量指标的种类3.2.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3.3相对指标3.3.1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3.3.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3.3.3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3.4平均指标3.4.1算术平均数3.4.2调和平均数3.4.3几何平均数3.4.4众数3.4.5中位数3.4.6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关系3.5标志变异指标3.5.1变异指标的概念3.5.2全距3.5.3平均差3.5.4标准差与方差3.5.5变异系数3.6分布的偏态和峰度3.6.1偏态3.6.2峰度3.7Excel的描述统计功能本章小结习题第4章抽样与抽样分布4.1问题的提出4.2抽样与抽样方法4.2.1抽样与统计量4.2.2抽样方法4.2.3抽样一般程序4.3抽样分布4.3.1抽样分布的概念4.3.2四大重要分布4.4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4.5单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4.5.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4.5.2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4.5.3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4.6双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4.6.1两样本均值之差的抽样分布4.6.2两样本比例之差的抽样分布4.6.3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本章小结习题第5章参数估计5.1问题的提出5.2参数估计概述5.2.1参数估计的概念5.2.2参数估计的分类5.2.3评价估计量的标准5.3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5.3.1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5.3.2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5.3.3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5.4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5.4.1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5.4.2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区间估计5.4.3两个总体方差比的区间估计5.5样本容量的确定5.5.1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容量的确定5.5.2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容量的确定本章小结习题第6章假设检验6.1问题的提出6.2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6.2.1统计学上的假设6.2.2弃真与存伪错误6.2.3显著性水平的设定6.2.4检验统计量的构建6.2.5接受域与拒绝域6.2.6P值的含义与应用6.2.7假设检验的步骤6.3单参数检验6.3.1单个总体均值检验6.3.2总体比例检验6.3.3总体方差检验6.4双参数检验6.4.1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检验6.4.2两个总体比例是否相等的检验6.4.3两个总体方差是否相等的检验本章小结习题第7章方差分析7.1问题的提出7.2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7.2.1方差分析的基本术语7.2.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7.2.3方差分析中的基本假定7.3单因素方差分析7.3.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7.3.2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7.4双因素方差分析7.4.1双因素方差分析概述7.4.2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7.4.3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本章小结习题第8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8.1问题的提出8.2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8.2.1变量之间的关系8.2.2相关关系的种类8.2.3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8.3相关关系的描述与度量8.3.1相关表8.3.2相关图8.3.3相关系数8.4回归分析8.4.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8.4.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8.4.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8.4.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8.4.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非线性回归简介本章小结习题第9章时间序列分析9.1问题的提出9.2时间序列分析概述9.2.1时间序列的含义9.2.2时间序列的种类9.2.3编制时间序列的原则9.2.4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9.3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9.3.1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9.3.2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9.4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9.4.1发展速度9.4.2增长速度9.4.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9.5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9.5.1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9.5.2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模型描述9.6时间序列的要素分解9.6.1长期趋势项的测定9.6.2季节变动项的测定9.6.3循环变动项的测定9.6.4不规则变动项的测定本章小结习题第10章指数分析10.1问题的提出10.2指数的基本概念10.2.1指数概念10.2.2统计指数的作用10.2.3统计指数的分类10.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10.3.1简单指数法10.3.2加权指数法10.4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10.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2证券价格指数10.4.3进出口贸易指数10.4.4企业景气指数10.5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10.5.1指数体系10.5.2因素分析本章小结习题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