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经济学家 凯恩斯 里昂惕夫 冯诺伊曼等经济学家如何影响世界大战的胜负 艾伦博拉尔德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正版
举报
9787521756210
-
作者:
艾伦·博拉尔德
-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ISBN:
9787521756210
-
ISBN:
9787521756210
-
出版时间:
2023-10
上书时间2024-01-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书名: 战争中的经济学家 定价: 79.00 作者: 艾伦·博拉尔德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3-10 页码: 392 装帧: 1 开本: 16 ISBN: 9787521756210
1.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冷战时期,是近代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而经济学家在战时,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为战时军备融资、稳定国内经济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协调国际之间的贸易关系等。经济学家及其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日益重要,与政治与战争的关系也更加紧密,更加不可分割。
2.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这段战争的促进和催化。经济学从这段时期开始,从古典自由主义过渡至更为复杂的现代经济学体系,诸多有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货币政策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如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因此,可以说,现代经济学的诞生是与战争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
3.在战后恢复生产生活阶段,更加离不开科学、适时、准确的经济政策,而经济学家在此时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从二战至今,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经济学理论与经济政策,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趋势更为复杂,局地军事冲突迭起,经济学家以及经济政策的作用更为突显。希望书中七位经济学家的成与败的故事,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教训。
5.本书视角新颖,通过七位经济学家的经历与故事,将当时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的战事、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主要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
通常,战争被认为是军队之间的对抗,战场是政治家和军人的舞台。然而,本书则要给出另一种叙事,讲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后方,一群经济学家如何运用他们的学识和专长制定经济政策、参与军事决策。
1935—1955年是又一段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关键时期,其间不仅爆发了空前惨烈的二战,也开启了全新的世界秩序。在这段历史中,有六个国家的七位经济学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以传记式的体例简要概述了七位经济学家的成长历程,他们在1935—1955年这段时间扮演的角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这些鲜活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较量、不同制度和价值观的对抗。这些较量和对抗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战争进程和战后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当前的世界格局。书中还展现了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在这段时期的颠覆性突破和发展。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一本值得你抽出时间细细品读的佳作。
目 录
“比较译丛”序
1章 跌倒七次, 第八次还能站起来吗?
高桥是清在1934—1935年的日本
第2章 世界上有钱的人?
孔祥熙在1936—1937年的中国
第3章 自封的经济奇才
亚尔马·沙赫特在1938—1939年的德国
第4章 “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聪明”
凯恩斯在1939—1941年的英国
第5章 精打细算的冰雪人
列昂尼德·康托洛维奇在1941—1942年的苏联
第6章 帮助轰炸战术的反战分子
瓦西里·里昂惕夫在1943—1944年的美国
第7章 “如果他们说轰炸在1点开始”
约翰·冯·诺依曼在1944—1945年的美国
第8章 战后经济学家
1946年, 战后的经济学家
第9章 冷战中的经济学家
1946—1955年的金钱、 电脑和模型
10章附录 战时经济学
艾伦·博拉尔德(Alan Bollard),现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新西兰储备银行(中央银行)行长、新西兰财政部长和新西兰商务委员会主席,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执行主任。
序言与致谢
将军不能仅凭自己赢得战争。本书讲述了六个国家的七位经济学家在1935—1955年世界频繁爆发各类战争期间扮演的角色,其中涵盖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这些经济学家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立场,面对不同的挑战。这是一个关于好与坏的经济思维、好与坏的政策、好与坏的道德立场的故事。尽管存在差异,但这七位经济学家也有相似之处和互有联系。
1935—1955年是一个充满冲突、对抗和毁灭的时期,可能有多达8 000万人死于这一时期。以此衡量,这是世界历上糟糕的时代。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的技能被用来为军队融资、识别经济脆弱性以帮助战后重建。经济学开始被视为一种政策工具,经济学家作为顾问越发受到重视。宏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计算科学全部诞生于这一时期。
战争带来了许多创新与进步,经济学也不例外。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多夫曼(Robert Dorfman)认为,凯恩斯宏观理论、投入产出分析、国民收入核算、线性规划、博弈论、一般均衡理论是20世纪重大的六项经济学发展成果(Dorfman,1995,第305页)。有这些成果都与本书中的经济学家有关,而且都是他们在战时斗争中发展或使用的。
战争也带来一些好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学家从他们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正是在这一时期,经济学从古典的自由放任原则和封闭经济体的临时财政管理,发展出了管理经济的多种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已了解的更为复杂的财政和货币稳定政策、对动态增长过程的理解、各国际机构在国际经济互动中的作用,以及利用经济理论、计算能力和数据方面的技术进步建立更复杂的数学模型。这些新方法加上政府职能的增强,终在战后帮助人们实现了较好的生活水平。
本书聚焦的七位经济学家全部为男性(女性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分析、计算、规划和组织的角色,书中也提到了几位,但多数情况下她们都是在幕后),他们当中有日本人、中国人、德国人、英国人、俄罗斯人和移民到美国的人。他们的经济学背景不同,有人自学成才,也有人学术性很强;他们的动机不同,有人爱国,也有人追逐私利;他们的职位不同,有人是政府高官,也有人是大学学者;他们的角色不同,有人处于核心决策层,也有人在大学从事象牙塔式的学术思考。
但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当中几乎有人都来自从事专业工作的中产阶层家庭,父母知识渊博,经历过艰难时期。几乎有人年轻时都曾经历动乱和分裂,多数人在革命和战争期间经受过个人苦难,有时还会为个人和家庭的安全而逃亡。他们聪明过人,父母欣赏他们并给予支持(尤其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一位既支持他们又有影响力的母亲);他们设法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尽管有时是在端情况下;他们挑战自己的良师,多数人还有颇具影响力的妻子。他们兴趣广泛,多数人因偶然机会才开始学习经济学;他们聪明又傲慢,在那个困难且不寻常的时期四处游历;他们有国际视野,愿承担风险,勇于探索;他们与政治现实作斗争,不寻求利用经济学知识为战争服务;他们都很有韧性:这造就了他们的洞察力和影响力。
这些人都相信经济实力能够发挥作用,都对经济做出了贡献,这些贡献对政治结果和军事目的产生了影响。他们在不同制度下工作,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大的经济思维框架。他们种族不同,但都是(或成为)信奉决定论传统的基督教徒。从不同的方面来说,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人。
这七位经济学家都不是“战争贩子”(也许有一个人例外)。他们中的多数更喜欢安静的书房而不是战场,更喜欢钢笔而不是步枪。虽然他们下定决心执行战时任务,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同样也满足于研究经济发展、探索新思想,以及挣钱。他们并没有寻求战争,而是战争找到了他们。
这些经济学家中的大多数都知道其他人或互相认识。他们是否曾经想过他们之间是直接的对手,是梦想用新的经济武器打败另一方的经济学家,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争期间,蒙哥马利将军把隆美尔将军的照片放在自己的营房里那样?或许没有,但他们都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对经济的贡献能够如何改变国家的战时前景,也知道敌对国家是如何使用经济学家的。
他们的故事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大致按时间顺序讲述。每一章讲述一位经济学家的故事,通过他的战时经历,回溯他的早期生活和经历,将故事连接起来。本书不是这七个人的完整传记,相反,叙述的重点是他们每个人面对的几个重大经济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叙述按时间前后进行,并突出他们之间的互动。
故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开始,一直讲述到冷战时期。我们的一位经济学家是日本的高桥是清,他比其他几位都年长。事实上,本书是以他的死亡开场的,然后再回过头来解释,这样一位如此重要并多次出任日本大藏大臣的政治家,一个曾出色开拓债务市场并将日本从严重衰退中拯救出来的人,为什么在1936年却因他的财政信念而惨遭杀害。叙述接着转向被侵略的中国以及担任财政部长兼央行行长的孔祥熙的混乱生活,他周旋于士兵、军阀、帮派头目之间,在极为动荡的环境里筹措战时资金。与此同时,也把自己的腰包填满,满到即使是今天的寡头们也只能在梦里想象。当中国需要援助时,他通过亚尔马·沙赫特与德国搭上关系。沙赫特是德国经济重建和军备重整的设计师,当时正心神不安地为纳粹工作。沙赫特是一个独断专行、纪律严明、教条主义的经济学家,与孔祥熙完全相反,他目睹了由自己提供资金的武器终被用来入侵西欧。
由于对全面冲突毫无准备,英国不得不为战争努力筹措资金,从而严重依赖那位无所不知、固执己见的经济学天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洞察力,他开创了经济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并展示出这种思路如何帮助支付战争费用。此时的欧洲风起云涌,苏联正陷入残酷的战争,那里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经济学者列昂尼德·康托洛维奇,他发现自己身在前线,处境危险。他一直在探索新的方法,以提高苏联工厂的运营效率,但被偏执的斯大林阻止,无法将他的技术应用于整个经济。
终德国和日本战败,流亡美国的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和冯·诺依曼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他们以各种方式运用经济学和数学使轰炸更有效和更致命。停战终于带来了和平,但随着冷战的爆发,东西方之间的对峙变得日益脆弱。随着紧张气氛升级,美国的冯·诺依曼和苏联的康托洛维奇运用他们的思想以帮助自己的国家,而里昂惕夫则试图促进和平的经济。
这些经济学家不都是道德上的英雄:没有某种程度的经济管理,重大战争将不可持续。也许有人会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为复杂的经济管理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屠杀并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附录概述了这些经济政策发挥作用(或失败)的许多不同方式,以及各种背景条件如何影响这些政策的有效性。
从根本上说,本书不是一部战争经济史,不是一部经济政策的学术研究,也不是一部传记研究,更不是一部关于在战时如何提高经济效率的指南。相反,本书描述了这些经济学家所处的复杂、有时甚至是可怕的境地,以及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经济学和个性去解决问题。这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但它也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军队一向知道人力、物资和补给线的重要性,但通常不考虑如何筹措资金,也不会考虑如何管理面临大规模军事破坏的经济。单凭战术高明的将军和聪明的政客无法赢得战争。他们也需要尖的经济学家。
我在此感谢有提供过帮助的人,我在与他们的讨论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我特别要感谢罗伯特·巴克尔(Robert Buckle)、珍妮·莫雷尔(Jenny Morel)、阿尔伯特·博拉德(Albert Bollard)、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凯蒂·毕肖普(Katie Bishop)、约翰·斯莫尔曼(John Smallman)、牛津大学出版社、沙曼·巴克尔(Sharman Buckle)和迈克尔·詹斯(Michael Janes)。此外,我还要感谢原来的同事在注释、翻译和音译方面提供的帮助,特别是有关日本、中国和苏联的外文材料。相关版权已确保合规。 '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