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问津书店
  • 关学谱系与思想探研 (关学文丛)

关学谱系与思想探研 (关学文丛)

举报

978756952018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ISBN:  9787569520187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售价 88.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5-05

    数量
    库存5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教育
      货号:
      674538210362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学研究的论文汇集。书稿以对关学谱系文献和思想文献的探研为主,以论文为基本体裁,围绕张载、薛敬之、吕柟、韩邦奇、南大吉、王心敬、张秉直、吴大澂、党晴梵、曹冷泉等在关学史上地位相对重要而当前研究薄弱的人物展开研究。对《关学编》文献源流和近现代关学研究成果的述评,是本书最重要的亮点和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张载和关学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汇集,书中对关学文献源流特别是近现代关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探研与评述,通过对关学谱系文献与思想文献的探研,展现了张载、马理、吕柟等诸多关学学人的思想及其传承脉络,也展现了党晴梵、曹冷泉等近现代学者在关学研究方面的成就。  丛书简介: “关学文丛”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介绍关学的学术著作,系统介绍了关学的本源根基、学脉传承、学术宗旨,全面展现了关学的核心思想、谱系发展及研究状况。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传播关学传统文化、展现关学学人的人格节操和精神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魏冬,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关学研究、儒释道与藏汉文化关系研究。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米文科,宝鸡文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哲学研究方向,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多种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吕柟文集》(上下冊)(关学文库收)等多部。   目  录   关学谱系建构研究 冯从吾《关学编》及其补续“关学”观念内蕴发抉 ——兼论关学史研究所面临诸问题 / 003 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编》补、续文本源流述略 ——兼论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传统的自我建构意识/ 015 关学思想流变研究 “横渠四为句”的内在意蕴 ——以张载生命历程、境界追求和思想体系为基本视域的解读 / 033 本体歧义与虚气之争:张载哲学本体论研究刍议 ——兼论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基本定位 / 047 张载思想中的“自诚明”与“自明诚”问题 / 059 《宋元学案》对张载思想中几个问题的诠释 / 070 在荀子与张载之间:礼学的主要倾向及现代价值 / 080 明代关学四期发展说 / 093 明代关学与朱子学之关系 / 107 南大吉的良知学及其对明代关学的影响 / 119 韩邦奇学术特色及其关学定位 ——兼论明代早中期关学对张载之学的传承 / 131 明代陕西提学使与关学的发展 / 141 晚明清初关中王学述论 / 155 王心敬的“朱王会通”思想 / 166 吴大澂与晚清关学 / 178 清初陕西学政与关学的复兴 / 189 关学近现代转型研究 关学近代重构的主体之维 ——基于党晴梵《关学学案》等文本的观念解读 / 201 曹冷泉先生关学研究述评 ——兼论现代关学研究之基本认识与方法 / 2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学界说基本观点平议 / 237 业师刘学智先生关学研究之主要创获 / 247   内文(节选):   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编》补、续文本源流述略 ——兼论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传统的自我建构意识   冯从吾的《关学编》是关学史的第一部文献,对此后关学史的撰述具有奠基之功。入清而来,关学学人先后有王心敬、刘得炯、周元鼎、李元春、贺瑞麟等人对《关学编》予以续、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关学学术史的撰述。对此,今人陈俊民、徐兴海、王美凤等已有研究成果。但人们往往忽略的是:清代关中学人对《关学编》的续补,并非单线进行,而是大抵经过一个由分趋合、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首先,王心敬—周元鼎(简称王系)、刘得炯—李元春(简称李系)分别沿着不同的路向续述了从冯从吾——李二曲的关学学人,并对冯从吾的《关学编》原编(以下简称原编)做了补述。随后李元春弟子贺瑞麟再次续入李元春等关学七人,与之同时的柏景伟则将冯从吾的原编、以上两系的关学续补编、贺瑞麟的再续编予以删定整合、汇为一稿,而贺瑞麟在柏景伟殁后对合本的补正,则形成了今天《关学编》的基本面貌。对《关学编》文本之原编、补编、续编、再续编历史情况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解今天《关学编》文本的形成流变,而且有助于理解清代关学学人对自身传统建构的差异和趋向。 一 今人对明清两代《关学编》的原编、补编、续编、再续编首次进行点校整理的重要成果,应是陈俊民、徐兴海两位先生点校、198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理学丛书之《关学编(附续编)》。该著大略分为正编和附录两部分,附录一“关学续编”是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先后按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三位作者为序分为三卷。关于该书“关学补编、续编”部分的版本依据,据该书《点校说明》云:“以沣西草堂本为底本,主要以朝邑蒙天庥荫堂本作对校,同时参考其他本子点校完成的。”沣西草堂本,也就是光绪辛卯(1891)长安沣西草堂柏子俊(柏景伟)所刻的《关学编续编》本;而作为对校本的朝邑蒙天庥荫堂本,也就是道光庚寅(1830)朝邑蒙天庥重刊、李元春重订的增订《关学编》本。但对于沣西草堂本,陈、徐二人虽认为“此本将冯从吾《关学编》四卷作为原编,而将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各自的补续作为续编(并按补续者为次),共三卷,同原编汇集一书,可谓关学之全编也”。但也提出:“未知各依何种版本重刻。”实际上,柏景伟的沣西草堂本并不仅仅是综合各种《关学编》版本简单予以重刻,而是在重刻之前,先对原编之后的续编部分予以删定。柏景伟对于关学诸编的做法是:   冯恭定公《关学编》,首圣门四贤,卷一有宋横渠张子九人,卷二金、元杨君美先生十二人,卷三有明段容思先生九人,卷四吕泾野先生十三人。公序其前,而岐阳张鸡山序其后,此原编也。丰川续之,则自少墟以及二曲门下诸子。周勉斋即续丰川于其后。桐阁又续之,则于宋补游景叔,于明补刘宜川诸人,以及国朝之王零川。贺复斋又续七人,即列桐阁于其中,为续编卷三。丰川编,远及羲、文、周公,下及关西夫子而下,非恭定所编例,去之。   可见,柏景伟所订之关学诸编,除以冯从吾原编作为前四卷之外,其续补编则分别以王丰川(王心敬)—周勉斋(周元鼎)所续作为第一卷,桐阁(李元春)所续作为第二卷,贺复斋(贺瑞麟)所续作为第三卷。补续合计,共为三卷。这是柏景伟所刻的《关学编续编》本的四个文本来源。 但是,对于王心敬—周元鼎以及李元春的《关学编》续补两种文本,柏景伟并不仅仅是简单拿来纳入其中付刻了事,而是对其做了多处删定。除以上柏景伟在《小识》中言及对于“丰川(王心敬)编远及羲、文、周公以及关西夫子而下,非恭定(冯从吾)所编例,去之”之外,今结合光绪辛卯(1891)长安沣西草堂柏子俊(柏景伟)所刻的《关学编续编》本、清乾隆王氏家刻嘉庆七年(1802)周原鼎增补的王心敬增辑《关学编》本,以及道光庚寅(1830)朝邑蒙天庥重刊李元春重订的增订《关学编》本,可见柏景伟对王心敬—周元鼎续编、李元春续编所做的删定如下: (一)对王心敬—周元鼎续编本:将王心敬在孔子之前补入的伏羲、泰伯、仲庸、文王、武王、周公六人,在孔门四贤之后补入的董仲舒、杨伯起二人删去,并删去其所定之《凡例》十条以及圣、贤、儒等品目,一仍冯从吾原编之旧;对王心敬所续入自冯从吾至李二曲部分,除删去《元洲单先生》下王心敬一段按语外,其余依其所订录入。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