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正版*现货实拍*速发】
潘金贵 编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2012-12 / 平装
售价 ¥ 145.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16点前付款,当天24点前发货;16点后付款,次日24点前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2-23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证据法学论丛
证据法学在西方尤其是英美法国家是一门“显学”,而在中国却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在中国的法科教育中,证据法学不仅被排除在“主干课”之外,多被设为“选修课”甚至不开设,而且连“名分”都没有,官方的课程称谓是“证据学”,似乎与法无关。中国对证据法学教育的漠视颇让外国的教授们感到“莫名惊诧”!当然,这或许与中国没有一部法律叫“证据法”也有一定关系——中国的证据规则都是粗疏地规定在诉讼法典之中,虽然近年来陆续颁布了几个涉及证据方面的司法解释,但是证据法典依然阙如。这固然是受大陆法系证据立法模式的影响,但如果了解中国证据立法的艰难历程,认为证据法在立法者的意识中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并非妄论。
潘金贵,1973年12月出生,贵州省毕节市人,法学博士,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西南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网、司法部、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日数项,科研成果有数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作为兼职律师担任了国内多起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的辩护人。
用证据说话:基于实践的感悟与思考(代创刊词)证据法理证据:概念、属性及构成刑事证据法的程序向度——对达玛斯卡“证据法支柱性要素”的解读律师——委托人特权研究质证漫议——以时下刑事司法为背景的思考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与书面证言的使用规范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刍议——以新《刑事诉讼法》第57条第2款为契机的分析论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构建——以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为视角前沿聚焦对非法证据“零排除”的思考论非法口供排除的证明机制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评析证据合法性的证明问题研究论批捕环节非法证据的排除与人权保障实证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证明机制研究——以非法言词证据排除为基点的实证分析张某涉嫌贩毒案的证据分析证据法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异域法苑《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78条之证据排除的实践与原则关于证据的若干问题探讨美国刑事错案形成的证据因素及其控制中美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比较研究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的域外考察及其借鉴意义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