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樊波 、 王伯敏 、 周积寅 著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2008-12 / 平装
售价 ¥ 795.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1-04-15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中国画艺术专史:人物卷
《中国画艺术专史:人物卷》这部分的作者,尽管还可以攀登最高点,但至少已经把攀登百丈高崖的困难征服了。作者把思维活力投入这门学科中,而且起到了对史的融合、转化的效果,这就是胜利,这就是硕果。撰写花鸟画史,仅从对描绘对象的客观存在中,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从而寻求人在生活中率真的审美情操。其所难易之处,_任于归结到这门艺术所要表现的笔墨形态。而这种表现,正体现在东、西方以至五大洲人们的共同语言与不同习惯上。
樊波,1957年出生,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从事书画研究、创作和教学工作。
主要著述有《董其昌研究》(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时间与存在》(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画中历史》(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2007年版)、《中国水墨·樊波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
序/1总论/5绪论/15第一编原始人物画的萌芽形态(史前至先秦前)引言/23第一章考古发现所提供的原始人物画材料及其开端的确定/25第二章原始人物画的存在方式及其原因探讨/28第一节原始人物画存在方式之一:二度平面/28第二节原始人物画存在方式之二:物质载体/29第三节原始人物画存在方式之三:环境和场合/31第三章原始人物画所蕴含的创作动机及其文化观念结构/33第一节原始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生存需求/33第二节原始人物画所包含的巫术心理/39第三节原始人物画所展露的图腾和神灵崇拜倾向/42第四章原始人物画形式构造的特点/49第一节高度简略化和残缺感/50第二节部分特征的突出和强化/51第三节形象和布局的涣漫分立/51第四节剪影式和类型化/53第五节原始的视觉经验和物象呈现方式/54第五章原始人物画以及文化观念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57结语/63第二编人物画的确立(先秦至两汉)引言/65第一章先秦时期人物画的初步确立/70第一节人物画确立的标志形态——帛画人物/70第二节人物画的重要景观——青铜器、漆器等工艺制品上的人物形象/75第三节先秦哲学和美学对人物画及其理论建构的影响/82一、儒家学派关于审美和艺术社会教化的思想主张/82二、道家学派对于“形神”关系的考察及其他思想观念/83第二章秦汉时期人物画的进一步拓展/88第一节人物画艺术种类的扩增/88一、壁画人物/88二、画像石、画像砖/90三、木板画、木简画/92四、帛画人物、漆画人物、陶画人物数量的增长/93第二节人物画艺术题材的拓宽/95第三节人物画的题材艺术叙述和构成特点/99第四节秦汉人物画的三种风格倾向/104一、两汉帛画人物——精美、致密、森严/104二、秦汉壁画、漆画、木板(简)人物画——简率、奔放、稚拙/107三、秦汉画像砖、画像石——圆浑、质朴、雄健/111第三章人物画理论观念的延伸/117第一节关于“气”的思想及其影响/117第二节对于“形神”关系的探讨/119第三节绘画理论的过渡性/120第四章两汉人物画透视出的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122第一节“重经授学”的文化时代/122第二节“天人感应”和“祥异”之兆/124第三节“行孝敬老”的社会风尚/128结语/133第三编人物画的兴盛(魏晋南北朝)引言/135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自觉与人物画兴盛——时代文化背景考察之一/138第一节混乱苦痛的社会政治/138第二节自由解放的玄学思想/140第三节放达任诞的行为方式/143第四节艺术传统的历史渊源/145第二章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兴盛原因再探究——时代文化背景考察之二/150第一节人物品藻的风气/150第二节佛教思潮的蔓延/151第三节书气画意的贯通/156第三章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兴盛的几个重要标志/160第一节审美创造的自觉意识/160第二节鲜明独特的审美风格/161第三节绘画美学理论的建立/162第四章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面面观/164第一节佛画之祖:曹不兴/165第二节人物画之圣:卫协/166第三节骨趣风范的彰显:荀勖(兼论张墨)/168第四节儒道释之兼糅:戴逵/169第五节自然作为人物画的背景:以宗炳和王微为例/175第六节新异鲜丽的审美倾向:从谢赫谈起/175第七节人物画题材的重要突破/177一、秦汉以来各种传统题材的直接沿袭/177二、具有时代内涵和标识的三种新的题材类型/179第五章重要人物画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184第一节春蚕吐丝神妙高古——顾恺之人物画的语言特征和风格境界/184第二节笔迹劲利秀骨清像——陆探微人物画的语言拓展和造型风格/192第三节钩戟利剑面短而艳——张僧繇人物画语言和造型上的重大变革/195第四节曹衣出水简易标美——曹仲达、杨子华人物画的语言形态和风格样式/199一、曹仲达/199二、杨子华/201第六章魏晋南北朝的壁画人物和刻线人物/205第一节壁画人物和刻线人物的参证价值/205第二节壁画人物的审美风格——庄严妙好万象包融/211第三节刻线人物的审美特征——空灵剔透流动如生/217第七章“线”的风韵——中西绘画比较视野中的汉魏六朝人物画/220第八章魏晋南北朝人物画批评的理论建构/227第一节人物画批评形式种类/227一、画赞/227二、序文/227三、画品/228四、论述/228第二节人物画批评的标准、条件及其作用/228一、谢赫《古画品》作为绘画批评论著的几个显著特征/229二、姚最《续画品》批评意识的新发展/231第三节人物画批评理论的两大谱系/233一、顾恺之“形神”理论的思想渊源及解读的两个层面/234二、谢赫“气韵”说的审美内涵及理论渊源/237第四节人物画审美创造及欣赏理论/240一、对审美创造过程的探讨/240二、审美创造的想象作用/242结语/247第四编人物画的重大发展(隋唐五代)引言/249第一章隋唐政治和文艺的完满联姻/252第一节政治昌明和文艺认同/252第二节政治昌明和艺术赞颂/254第二章隋唐的文化交流、艺术交汇和思想交融/256第一节文化交流/256第二节艺术交汇/257第三节思想交融/258第三章唐及五代文艺“重法”的审美风范/260第一节法度美和天才美/260第二节人物画“重法”的代表/262第四章隋唐五代人物画发展历程之考察/266第一节隋代前序/266第二节初唐奠基/267第三节盛唐气象/268第四节中唐风貌/269第五节晚唐余韵/270第五章争奇斗艳的人物画语言和风格形态/273第一节隋唐著名人物画家艺术语言和风格考察之一/273一、山川人马备该绝妙——展子虔及董伯仁人物画的意境美/273……第六章五代人物画的精神格调和审美风致/309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壁画人物/322第八章隋唐五代人物画理论中的历史意识第五编人物画的持续发展(宋代)第一章宋代人物画的基本阵营和发展梗概/354第二章宋代人物画发展所面临的两种处境/359第三章宋代人物画的两种风格旨趣——并论武宗元和李公麟的人物画/365第四章宋代人物画题材的两种取向/383第五章宋代人物画中的笔波墨澜/404第六章宋代及辽、金、西夏人物画的几种类型样式和题材风貌/413第六编人物画的延续形态(元代)第一章元代人物画的历史处境及衰落原因之探究/443第二章元代人物画家对李公麟的推崇及其意义/446第三章赵孟烦的“崇古”主张为元代人物画所提示的境界/452第四章肖像画在元代的新发展/458第五章元代其他人物画家及其多种题材取向/462第六章宋元的壁画人物/468第七章宋元人物画鉴赏理论和创作方法的探讨/491第七编人物画发展的复苏趋势(明代)第一章明代人物画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三条线素/506第二章明代人物画的综合势态/520第三章明代人物画的主观倾向/524第四章明代人物画的感性色彩/531第五章明代人物画的“白描”精神/537第六章明代诸家人物画风格之考察/543第七章明代壁画人物/592第八编走向近代的人物画(清代)第一章清代人物画的审美格局及发展阶段/604第二章清代宫廷人物画的审美趣味和功能/611第三章清代人物画的变异趋向/619第四章清代人物画中的洋风洋调/625第五章清代后期人物画透发出来的近代气息/634第六章清代主要人物画家的审美风格巡览/643第七章从明清木板年画的兴盛来看民间人物画的审美取向和特点/708第八章明清人物画理论的总结/718第九编人物画发展的新纪元(近现代)第一章人物画现代审美形态的建立/732第二章现代人物画家的新风格建构/755余论/816后记/824图版目录/826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籍要目/836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