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乐淘正品书城
  •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举报

全新正版现货

  • 作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9787100207034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售价 152.10 8.4折

定价 ¥180.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4-29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宗教
      货号:
      29417017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士参阅。

      【内容简介】: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这一主题,把马克思哲学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这一宏大背景中,从理论与文本、理论与历史、理论与现实这三个维度展开了对马克思哲学的新解读。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首次明确提出并深入论证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并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成果重新阐释已经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忽视、被遗忘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系统论证马克思有所论述、但未充分展开,同时又契合着当代重大问题的观点,从而展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杨耕,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获哲学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J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J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先后出版专著20部,代表作为《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东方的崛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J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7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国家级奖6项。

      【目录】:

      序言 马克思哲学: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

      第一章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
      一、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机械唯物主义与现实人道主义
      二、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终结以抽象本体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考察与审视
      一、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到“辩证唯物主义”
      二、从“历史科学”到“历史唯物主义”
      三、从“实践人道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与理论特征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二、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三、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征: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第四章 马克思: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一、反对形而上学与建立“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
      二、从人的存在出发与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三、超越近代唯物主义的视野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
      一、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
      二、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后现代”
      三、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

      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语境与多重逻辑
      一、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理论逻辑
      三、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困境

      第七章 实践:人的存在方式与世界二重化的基础
      一、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三、实践过程中的实践理性与评价理性
      四、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五、实践: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六、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

      第八章 实践本体论:内涵、实质与意义
      第九章 社会历史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
      第十章 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
      第十一章 世界历史、东方社会与社会主义
      第十二章 意识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十三章 社会批判及其核心:资本批判
      第十四章 社会有机体方法:社会的总体分析法
      第十五章 “从后思索”:认识历史的根本途径
      第十六章 科学抽象:社会科学的分析工具
      第十七章 认识的反映、思维的建构与实践反思
      第十八章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附录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成、确立和演变
      附录二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形成、特征和缺陷
      附录三  胡塞尔:从先验自我转向生活世界
      附录四  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
      附录五  杨耕的哲学人生:生命与使命同行  采访者:陈香
      附录六  杨耕:让马克思哲学“活”在当代   张亮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第四版后记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