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有破损 没有笔记划线
西莉亚·布朗奇菲尔德 著; 郭建安 译 / 法律出版社 / 2006-05 / 平装
售价 ¥ 3.00 1.4折
定价 ¥22.00
品相 八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2-14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刑罚的故事
本书纵述了整个西方刑罚200多年以来的历史,尤其是监狱的演变,并用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犯罪状况相互联系,讲述异常地清楚明确。每一小节的叙述都有非常合适的配图作为辅助,让人身临其境,若睹其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语言非常优美,读起来如散文一般,而又不失准确,让人在愉悦的阅读中感受知识和学理,与房龙的作品十分神似。
译者一直参与我国监狱体制改革的论证工作,深感给向地汲取西主监狱制度演进中的经验与教训,比横向地发掘其现行制度的可取之处还要重要得多。
发表后,许多非专业的读者对这篇文章也非常有兴趣阅读,这要归功于原作者的精彩和浅出的讲述,学术也可以走出象牙塔尖的,所有人都渴望了解更我的知识,前提是——他们看起来很愉快!
第一章刑罚就是死刑死刑几乎适用于每一种犯罪生命是廉价的新法兰西的11种法定死刑执行方式处决是一场露天剧像该隐和亚伯一样古老的故事谋杀——一件私事当众羞辱监禁是罕见的第一批矫正机构女囚与刽子手流放,死刑的一种替代措施漂浮的地狱:囚船18世纪的看守所改革的开始在鞭打之下体罚维持的社会风纪第二章一种新的刑罚:监禁感化院:既是改造又是惩罚忏悔的谴责:“独居”犯罪是一种疾病,隔离是疗法300人中疯了50人罩着黑面具的罪犯一种对“血腥法典”的人道替代措施:感化院中的苦役爱尔兰制:假释的开端一个新主题:罪犯是病人监狱——最后的手段感化院建筑体现了现代哲学金斯敦感化院的早期“最可怕的镇压”第三章感化院里的日常生活50年的苦难犯有杀人罪判15年苦役理发员剪掉了他的红头发最后一次有人称呼他的名字他感受不到一点热度他因为说话连续受到惩罚12年的隔离监禁他变成一个“可信者”年轻罪犯要求越来越多的特殊待遇暴乱之后情形改变囚犯们的万灵药:抽烟纪律的象征:铃声单调的循环:“粗造的伙食”第四章看守与囚犯第五章囚犯第六章犯罪与社区译者的话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