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本书着重于对孔子与古典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所蕴涵的治国为政智慧展开相关研究, 并从理论上作系统的思想诠释和义理阐发。本书致力于澄清和纠正现代学者的一些偏见, 重新厘定和系统阐释孔子和古典儒家政治哲学思想与治国为政智慧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旨趣。本书主要运用了比较方法, 从中西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比较以及先秦诸子各家思想比较的视角, 对孔子和古典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治国为政智慧进行系统论述和深度阐释, 以使今人能够更好地重新认识和评价其价值与意义。
内容摘要
导言
本书将主要对孔子与古典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所蕴含的治国为政智慧展开相关研究,并从理论上作系统的思想诠释和义理阐发。如所周知,当人们思考和探究中国政治哲学的思想传统及其治国为政的政治智慧时,会很自然地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之学,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因为那是中国哲学智慧的源头活水,而且是最具有创造性、最富有多样和丰富之意义内涵的思想泉源。借用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的说法,吾人实应对诸子百家所代表的思想传统或中国哲学智慧的源头活水具备“一种充分的领会的美德”,而且,绝不可将这一美德“混淆于任何形式的保守主义好古癖”①,事实毋宁是,对这一思想传统或源头活水的充分领会正是我们自身文化自觉与文明自信的可靠根基。而其中,首先需要吾人应给予认真对待和充分领会的,便是孔子所代表的思想传统及其政治哲学与治国为政智裁,因为诸子百家之学的蔚然兴起正源自孔子兴办私学教育事业或从事私人讲学活动的伟大创举。为了更好地理解孔子政治哲学与治国为政智慧的思想特色与独有贡献,我们有必要首先在导言部分阐明究竞何课“哲学”,所谓“智慧”又究竞意味着什么,并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中国政治哲学智慧的思维特征与基本旨趣作一些提纲挈领的初步探讨和揭示。
一、哲学与智慧
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事实上并不像它初看上去那样容易回答,因为“哲学”一词就像其他由西方传人的概念一样,天然地带有其西方特有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内涵,特别是考虑到“哲学”一词古今含义的变化,如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到作为一种学科意义上的哲学,已足以让我们很难简单地给出这一词语的确切定义。更何况自古以来中国思想及其思维方式的独有特征,不可能完全符合“哲学”这一西方概念的理论形态含义。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有可能富有意义地借用或参照(而不是简单比附套用)西方的“哲学”概念,,尤其是在“哲学”一词之原初古义的含义上,来探究和论述中国思想的哲学向度及其思维特征问题。
美国学者詹姆斯・克里斯蒂安尝言:“哲学’一词来自两个希腊单词:philein(‘爱’)和 sophia(‘智慧’),这意味着一个哲学家是(或应该是)一个‘爱智慧者’ 。在无数的哲学定义中,这仍是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定义之一。””那么,哲学的智慧或哲学家所爱的智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呢?对于自然哲学家而言,所谓智慧不是指一般性或实用性的聪明才智,而是指对世界起源、自然法则或宇宙奥秘所作的本源性、哲学性的理性探究和形上思考。而对于苏格拉底式的哲学家而言,所谓智慧乃是一种自知无知或不自大的智慧,作为哲……
精彩内容
本书着重于对孔子与古典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所蕴涵的治国为政智慧展开相关研究,并从理论上作系统的思想诠释和义理阐发。本书致力于澄清和纠正现代学者的一些偏见,重新厘定和系统阐释孔子和古典儒家政治哲学思想与治国为政智慧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旨趣。本书主要运用了比较方法,从中西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比较以及先秦诸子各家思想比较的视角,对孔子和古典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治国为政智慧进行系统论述和深度阐释,以使今人能够更好地重新认识和评价其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