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扬州广文图书有限公司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全宋词审稿笔记》(全一册)16开.精装.繁体竖排.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年9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总印数1~1000册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09-09
  • 印次:    1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作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09-09
  • 印次:  1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680.00

定价 ¥68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2-11-10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历史
      货号:
      K
      商品描述:
      友情提示:买书别看原定价,物价在飞涨,合适就买;别看厚薄、新旧,有用就买,双方自愿。物价不停涨,书价没理由不涨。此图书现售价高于原定价,敬请慎重考虑。如对书品、价格等觉得不如意或选择要求挑剔、苛刻者,请勿下订单。 

      特别提示:本书图片为实拍,图片清晰品相自定,我们所定书品仅供参考,付款后按实图发货。盼各位书友谨慎下单订购,共同爱护信誉、珍惜成交缘分。不能接受以上声明的书友敬请绕行,自尊者人尊之。 

      郑重声明:打击网络出版业侵权盗版,维护著作权法,不制假,不售假,假一罚十。此套书为扬州广陵书局实拍图片,未经本网授权,请勿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凡冒用、盗取修改本图片,一律由孔网负责追究其损失。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宋词》修订本的审稿笔记,为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次子王仲闻先生审核《全宋词》修订稿时与唐圭璋先生互相探讨的记录,其中包含了增订改编的许多重要原则问题及琐细具体意见,是了解这部断代词学巨著的修订过程及从事词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宋詞雖與唐詩齊名,却不爲正統學人所看重。在清初《全唐詩》問世並享譽學林後,宋詞依然保持其原始的流傳方式:或在文集外單行,如《東坡長短句》;或借選本傳播,如《絶妙好詞》;或賴詞籍彙編以存諸家之作,如《宋名家詞六十一種》。直至近人朱祖謀編《彊村叢書》收宋詞二百餘卷,仍難據以窺知宋詞全貌。宋詞無總集、無全編,學者憾之。詞學家唐圭璋先生有感於此,自一九三一年起,獨力創編《全宋詞》,綜合諸家所刻,搜求宋集附詞,彙列各種選集,增補遺佚互見,‘旁採筆記小説,金石方志,書畫題跋,花木譜録,應酬翰墨及《永樂大典》,統彙爲一編,鈎沉表微,以存一代之文獻。計所輯詞人已逾千家,篇章已逾兩萬’(引自《全宋詞緣起》)。編纂過程中得到夏承燾、趙萬里、王仲聞等友人協助其補遺、辨訛、校訂。於一九三七年完成初稿,一九四〇年在長沙正式出版發行。初版印行三百套,綫裝四函二十册,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讀者的歡迎。但初版《全宋詞》存在着明顯的缺欠:一是編排體例陳舊而不合理;二是漏收誤注者較多;三是文字錯訛、小傳失考尚待訂正;四是正文無標點斷句,使用不便;五是印本太少,流傳不廣。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葉,不僅各地古舊書店已無存貨,而且許多大型專業圖書館亦未見收藏。爲此唐圭璋先生用兩年多時間對《全宋詞》初版加以增補改編,並曾到北京圖書館復核若干善本。一九五九年六月,他將修訂稿轉交中華書局編輯部。唐先生又推薦其老友、曾參與初印本校訂的王仲聞先生再對全稿進行訂補復核。時逢王仲聞因歷史問題賦閒,遂受聘於中華書局担任《全宋詞》修訂稿的特約責任編輯。‘王先生没有辜負老友的囑託,傾其全部心力足足工作了四年,幾乎踏破了北京圖書館的門檻,舉凡有關的總集、别集、史籍、方志、類書、筆記、道藏、佛典,幾乎一網打盡,只要翻一下卷首所列的引用書目,任何人都會理解需要花費多少日以繼夜的辛勤。王先生的勞動,補充了唐先生所不及見到或無法見到的不少材料,並且以他山之石的精神,和唐先生共同修訂了原稿中的若干考據結論。應當實事求是地説,新版《全宋詞》較之舊版的優勝之處,是唐、王兩位先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沈玉成《自稱‘宋朝人’的王仲聞先生》,載《回憶中華書局》下編,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對此事唐圭璋先生亦有充滿感激的記述:‘《全宋詞》弟亦無力整理,去年交與北京中華書局,編輯部託王仲聞整理,費盡他九牛二虎之力,徹底修訂,修改小傳(本來只是沿襲朱、厲之書),增補佚詞,删去錯誤,校對原書,重排目次,改分卷數,在在需時。現聞已大致就緒,不過出書恐又在明年矣。’(一九六○年九月一日唐圭璋致龍榆生函,見《近代詞人手札墨蹟》,臺灣中研院文哲所,二○○五年)王仲聞本人也曾向友人透露:‘近爲《全宋詞》補詞一千六百首,改正補充小傳三四百人,舉出錯誤不下三四千處。’(一九六○年六月三日王仲聞致夏承燾函,見《天風閣學詞日記》,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一九六五年六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宋詞》新本,面目焕然一新,其内容和體例比初版綫裝本有了脱胎换骨的改變。新本的優勝處表現在諸多方面:(一)以某些較好的底本取代了從前的底本;(二)增補詞人二百四十餘家,詞作一千四百餘首(不計殘篇),彙輯有宋一代詞作更加翔實完備;(三)删去可以考得的唐五代、金元明詞人和作品,斷限有標準,資料純粹無僞;(四)重新考訂詞人行實,改寫小傳;(五)調整原來的編排方式;(六)增加了若干附録;(七)正文統一加新式標點。(參見《全宋詞·編訂説明》及《凡例》)書後有《全宋詞作者索引》,便於檢索。中華書局版《全宋詞》被學者譽爲近半個世紀以來編纂得最好的斷代文學總集之一。《全宋詞》修訂的成功,得力於唐圭璋、王仲聞的精誠合作,特别是王仲聞先生全力以赴,無私地將自己多年從事詞學研究的心得和成果融入到《全宋詞》修訂稿中,他的奉献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編輯加工。爲此唐圭璋先生曾主動提出新版《全宋詞》應由唐、王二人共同署名,並在與中華書局簽訂《全宋詞》出書合同時,在‘編著者’欄内‘唐圭璋編’四字後,親筆添加上了‘王仲聞訂補’五字。但因王先生當時的所謂‘歷史問題’尚未定論,共同署名遂成泡影,唐先生在世時多次對此表示遺憾。在清理中華書局編輯部歷史文書檔案時,我們幸運地發現了塵封多年的極其珍貴的《全宋詞》修訂本審稿筆記。自一九五九年秋王仲聞應聘審核《全宋詞》修訂稿開始,他就不斷地就該書增訂改編的重要原則問題及瑣細具體意見,連續發專函與唐圭璋先生商討,督促唐先生復核查實資料出處,糾謬補漏。每封函件皆爲綜合性提問,少者三五項,多者數百條,大約是審稿時遇有疑點,隨手記下,隨時函問。唐先生則在提問之原件上,直接用紅筆批覆,交待查證結果,表明個人觀點。王先生指謬不留情面,唐先生作答亦開誠相見。有時雙方對同一位詞人、同一篇詞作、同一部詞學典籍見仁見智,反覆討論,直待取得共識後再斟酌定稿。有時唐先生批示‘手頭無書’、‘不記所出’等,則由王先生在北京代查代補,再將查閲結果寄給唐先生,徵得唐先生認可後插補到《全宋詞》修訂稿中。這份審讀筆記凝聚着兩位詞學前輩推心置腹的勞瘁,他們當年的對話,無論王先生的問難,還是唐先生的批復,皆關乎史料的精確與體例的統一,不少問答猶如妙趣横生、精彩紛呈的詞學札記,引人入勝。兩位專家扎實的功底、認真的態度、嚴謹的學風,令人景仰。特别是王仲聞先生以‘戴罪之身’擔任特約責任編輯,對《全宋詞》倍加珍惜,視若己出,四年間孜孜以求,復核參稽,加工定稿,已成爲學林佳話。這份審稿筆記的大多數内容,尤其是結論大都已融入新版《全宋詞》,但其所以然者,大量的文獻舉證、商討論辯,均保留其中,對詞學研究自有其本身的價值,亦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可以稍稍彌補王仲聞先生《讀詞識小》已經不知所在的遺憾。也可藉此引領讀者瞭解新版《全宋詞》修訂之細節、成書之經過、改編之繁難、定稿之艱辛。因時代久遠、原始文檔多未標明撰寫年月、兩位先生及當年編輯部負責人均已辭世,在無法逐一辨明各份函件先後順序的情况下,我們只能暫按其内容稍加詮次,影印出版。原件無章節細目,爲便於讀者查尋,我們增編了目録標題,以期兼具主題索引之用。編排整理不當之處,請方家指正。本書由王仲聞先生之孫、復旦大學王亮先生協助整理,書末附沈玉成先生《自稱‘宋朝人’的王仲聞先生》、徐俊先生《王仲聞——一位不應被忘卻的學者》並王亮先生所編《王仲聞先生生平著述簡表》,以爲世人瞭解其行實、學術、交遊之助。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