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为接待国家领导专设——首钢红楼菜点——首钢红楼迎宾馆菜谱,红楼于1955年建成因用红砖砌筑而成,人们习惯称之为“红楼”,解放初期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设地点。刘庆主编, 首钢总公司办公厅联络接待处1993年出版 [C]
举报
-
作者:
刘庆主编,
-
出版社:
首钢总公司办公厅联络接待处
-
年代:
不详
-
作者:
刘庆主编,
-
出版社:
首钢总公司办公厅联络接待处
上书时间2020-01-0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红楼记忆:2014-07-21
2011年首钢举行停产仪式,宣布石景山厂区全面停产,这标志着首钢结束了91年的在京生产钢铁的历史,首钢进入了全新的转型发展阶段。 石景山东南坡峰峦环抱,绿茵叠翠中有一座红色建筑——首钢红楼迎宾馆,
一、红楼名称的由来及建筑特色
首钢红楼由白楼和红楼两部分组成。白楼始建于1940年初,是日本人为侵华日军建造的“女子寮”。1945年~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改为“高级职工俱乐部”。1949年解放后,曾作为首钢招待所使用。红楼于1955年建成因用红砖砌筑而成,人们习惯称之为“红楼”,解放初期成为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设地点。如今,白楼与红楼连为一体,环山而居,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坐西朝东,三层,砖混结构,水泥地面,玻璃窗。楼内有台阶式楼梯,南北甬道,每层14间。里面结构复杂,楼层参差相对。在建筑特色上,它抛弃了古代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房顶起脊的模式,采取了西洋近代建筑的盒子楼样式,既高大又平正稳定。由于是砖混结构,也延长了建筑寿命,且使室内空间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二、红楼见证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繁忙,但他们都十分关注、关心首钢的生产建设。朱德副主席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深知钢铁工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曾先后23次到石钢视察,这是首钢独有的光荣。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到首钢视察。1957年9月,周恩来总理到首钢视察,在老红楼二层会议室听取整风运动和生产基建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做了具体工作的指示;10月22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音乐话剧院艺术团来石钢访问演出,下午4时,艺术团员在参观2号高炉出铁时,部分人员被烫伤。周恩来闻讯后来到石钢慰问。
彭真、万里、黄华等来首钢考察时都下榻于白楼,并在老红楼一层小餐厅就餐。
文艺界著名艺术家贺敬之、梅兰芳、新凤霞等来首钢慰问演出以及体验生活也都住在红楼。
许多老首钢人还清楚地记得朱德来首钢剪彩时的情景:1958年5月28日下午,朱德轻车简从,只带着两位随从人员来到厂里。当时他已年届古稀,但精神很好。因为离开工典礼还有20多分钟,钢厂的领导请朱德先到白楼招待所稍事休息。朱德一坐下,就笑着对大家说:“要开工了,应该搞快点!这次‘八大’的精神,你们都知道了嘛,在北京搞个大的钢铁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上也有很大影响。”他像谈家常一样亲切的语气,立即感染了大家。
当石钢的领导陪同朱德来到开工典礼会场,并请他剪彩时,两千多名工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事后,许多工人纷纷表示,朱德在百忙之中赶来我们石钢剪彩,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我厂建设的关怀,使我们增添了力量!
从他来首钢视察时的言谈,石钢的广大干部、工人能够感到他那种希望祖国钢铁工业有更快发展的迫切心情,这不仅体现了朱德对首钢建设事业的关怀,更反映了他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密切关注。
1958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来首钢搞调研也住在红楼。
7月1日~5日,刘少奇夫妇连续4天下榻于红楼宾馆,并在老红楼二楼原会议室与厂领导座谈。
7月3日下午,刘少奇和王光美来到彩旗飘飘的炼钢车间工地,抄起铁锹就干了起来,一筐土装满了,接着装下一筐土。工地大喇叭广播了刘少奇和王光美来工地参加劳动的消息,工人们干得更欢了。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的刘少奇索性把中山服上装脱了,直到广播站喇叭传出收工的消息,刘少奇和王光美才和大家一起收了工。
三、见证了中苏友好
上世纪50年代援建首钢的10多位前苏联专家也是在红楼食宿的。建国初期,我国属于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与前苏联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苏联专家也曾给予我国建设以重要的帮助。自1949年开始到1960年底,首钢先后得到过10多位前苏联专家的帮助,采纳接受他们的重要建议561项。那时候,前苏联的专家大多是在红楼食宿的,比如组长赫鲁廖夫。
如今,红楼迎宾馆不仅是首钢总公司对外接待服务的重要窗口,代表着首钢的形象,同时还在对外营业。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住在红楼里有着不同的感受。现在的人们住进墙壁斑驳的红楼,是否偶尔也会陷入数十年前的某一个历史片段中呢?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