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中国历史 ()渡边英幸|责编:陆诗濛|主编:刘东|译者:吴昊阳
举报
none
-
作者:
()渡边英幸|责编:陆诗濛|主编:刘东|译者:吴昊阳
-
出版社:
江苏人民
-
ISBN:
9787214290335
-
出版时间:
2024-02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页数:
359页
-
作者:
()渡边英幸|责编:陆诗濛|主编:刘东|译者:吴昊阳
-
出版社:
江苏人民
-
ISBN:
9787214290335
-
出版时间:
2024-02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售价
¥
40.20
5.2折
定价
¥78.00
品相
全新品相描述
上书时间2025-03-2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商品描述:
-
主编:
本书主要通过先秦时期的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探索先秦时期以黄河、长江流域为舞台的中心意识的多样及当时的关系的多层,揭示古代中华观念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明确中华观念在中国先秦思想史和政治史中的地位。全书论证严谨、史料丰富、翻译精良。
目录:
序章何谓”中华”1
节本书的写作目的1
第二节前近代的”中华”观念6
第三节华夷思想的逻辑与位相13
第四节黄河流域的环境与20
第五节课题安排28
章先秦时期的华夷言论39
序言39
节西周史料中的”夷狄”认识和”中华”观念40
第二节春秋史料中”夷狄”的层累53
第三节《左传》的”中华”言论67
第四节《公羊传》《谷梁传》的”中华”言论74
第五节春秋史料中华夷认识的层累80
第六节战国史料的华夷言论83
结语91
第二章春秋时期的”戎”93
序言93
节春秋时期的”戎””狄”问题93
第二节山戎与北戎100
……
内容简介:
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将中华这一概念的形成视为始于先秦并在后世不断发展的含义和语言的层累,讨论中华概念构建的过程,分析构建中华概念的基础以及不同中华观念间的差异与联系。揭示先秦时期汉语中的“中华”、“夷狄”、华夷思想雏形的形成经过及其蕴含的层累差异和动态联系,进而讨论处于诞生期的中华观念和华夷思想的各个层面,重新定位其在先秦历的地位。
作者简介:
渡边英幸 1974年生,曾任本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讲师、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现任本爱知教育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 吴昊阳 庆应义塾大学东洋史硕士,青年译者,现供职于广州市增城区某中学,任历史和语教师。主要译著有古代中国的宇宙论汉字陶瓷宦官历史的基因:英国花粉症与人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