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正版现货 书脊有墨点 里面全新书没有使用过痕迹
葛莉苓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21-06 / 其他
售价 ¥ 17.40 3.0折
定价 ¥58.00
品相 八五品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10-17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语文生命构建: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省“十三五”名师丛书
10年来,莉苓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探索思考,积极尝试,及时反思总结。不管是微型课程设计,还是一次语文学习活动设计,都精心规划,小心实践,并及时将自己的探索记录下来,分析总结。历经几年,这些探索及实践经验总结可以汇编成册,较好地阐明莉苓自己当前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代表了她当前的业务进展。 作为一线教师,她日复一日为课堂、为学生而奋战。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她对语文课的探索是脚踏实地的,纸上的生命和生活中鲜活的灵魂通过莉苓老师与学生一道演绎,绘声绘色,充满着生命活力。她通过自己多年的课堂研究,清楚地意识到,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通过富有教育价值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过程,展现师生生命活力,并重塑更加精彩的精神生命。 读完莉苓老师的新著,读者应该能真切感受到她平常上课的那份用心。
葛莉苓,福建省“十二五”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建省“十三五”中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福州第四中学高级教师,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并参与“高中语文古诗文有效教学研究”“多学科式课程统整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研究”“高中古诗文的文韵教学”等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在《福建教育》《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等教育学术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 作为教师,主张语文教学要“学用共构,成长生命”,既要遵循语文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又应尊重语文学习的情境化、生活化与综合性、自主性的要求,以生命滋养生命,以活力创造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生命的骨架和血肉,建立起自己的“观察-处理-表达”的语言系统,使语文真正从纸上跃入自己的生活和灵魂。
第一篇 研究与反思 学用共构,成长生命 ——我的语文教育观 本立而道生 ——阅读主旨与阅读教学有效性关系之探究 贯通古今情,情动而辞发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基于直觉体验的高中古诗深度教学探索 ——以《短歌行》教学为例 让小说站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小说教学设计的原则 体感庄子的“冷热”探求语文之德 ——《无端崖之辞》教学反思 花草传情,化育生命 ——花草意象及美育意义探析 时代豪情与雄健生命之呈现 ——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想到的 由“形”到“意”的生命张力 ——由“孤鹜”意象所想到的 深度背诵进学养,读写结合促成长 ——对语文学习中记诵作用的思考 从按要求写作到生命个体的表达 ——新时期考场作文之思考 以人为本,贵在立诚 ——重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第二篇 教学设计的探索 让生命滋养生命:教学设计新追求 案例一 《师说》教学思考及教学设计 从为文之道到生命之道 ——《师说》教学思考 《师说》教学设计 案例二 《雷雨》教学思考及教学设计 给生命以出路 ——《雷雨》教学思考 《雷雨》教学设计 案例三 《湘夫人》教学思考及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生命主体再创造 ——《湘夫人》教学思考 《湘夫人》教学设计 案例四 《在桥边》教学思考及教学设计 生命的尊严,岂可被数字羁绊 ——《在桥边》教学思考 《在桥边》教学设计 第三篇 课堂教学的探索 策略与方法:寻求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案例一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教学评析及教学感想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故都的秋》教学评析 …… 第四篇课堂之外的探索 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