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

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

九品

¥58.00

2024-06-14售出
展开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版权页有一笔划线(见实图),其他处自然旧,外观有小磨
商品描述:
[本书简介]
豆瓣评分:8.2
作者: 晋永权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副标题: 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
原作名: Red Fiag Studio Debates on China's Photography 1956-1959
出版年: 2014-2
页数: 302
定价: 54.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5508986

本书立足我国1956-1959年新闻摄影史上的问题与争端,全面再现我国摄影史上的奇异景观,展现了当年珍贵照片的拍摄始末、老照片的加工与合成、大跃进中的摄影争辩以及老一辈摄影家的历史命运等,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对我国那一段时期新闻摄影思想变化的全记录。

[本书书评]
“好一棚大煌火”
    单位里新来了一位摄影师,一九五五年生,留学日本专习摄影十余年,对以“大跃进”为典型的中国新闻摄影的种种让人哑然的疴疾,他的思维与我不同,俨然一部国运编年史,述自甲午海战,煞尾于蒋经国赴上海铁腕整治通货膨胀,最后得出结论:在那“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特殊岁月,摄影的“飞天式”或“畅想式”倾向皆来自长久以来深受压抑的社会心态,他不否认当时的“想象力纵欲”,漫漫隆冬后,在呼唤新春的元宵节,闹出一两起火灾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换个角度看,熊熊烈焰不正是昂扬欢悦的民情的一种外化嘛。正德九年,正月灯节,干清宫因玩灯失火,火势燎天,明武宗朱厚照竟不慌乱,拊掌戏笑道:“好一棚大煌火。”失火竟成了助兴的佳酿。

  然而,上面的表述,存在着不难为人察觉的硬伤。一则,轻估了摄影的媒介性,在本雅明所谓的“机械复制时代”,照片经“裂变”所爆发的能量无疑千百倍于火势的蔓延,尽管二者都具有快速传播的特质。照相机的“撒谎”原罪,增加了这一貌似中立的信息载体的危险性。对缺乏足够影像知识的接收者,真实无疑是“逼真”、“纤毫毕现”的同义语词,对相机的迷信远超过对它的怀疑。在相机与暗房为少数群体拥有、群众视摄影记者们为国家干部、新政权亟须宣传巩固的年代,对摄影的误读与篡改将更为严重,从遥远的伏尔加河顺流直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方针在政治和艺术两方面为这类照片的“井喷”颁发了最权威的许可证,照片又深入、直接、全面地“改造”着那一时代和生活其间的人们,且影响到今日。“一旦真实性的标准不再适用于艺术生产,整个艺术的功能也就天翻地覆。艺术的功能不再奠基于仪礼,从此以后,是奠基于另一项实践:政治。”(本雅明)

  失火缘自火种的失控,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新闻摄影的症结则归因于“控制”:“新闻报道跟着书记走”、“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的特产、农业新闻摄影的准则是“抱一抱、笑一笑”、工业摄影模式则是“人加机器”。照片中是否需要体现“人”的元素,曾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湖南衡阳地方记者胡立中先时代一步提出“把人拍好”的观念,但这里“人”的概念却被谨慎地界定为“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人和人性都遭到了束缚。“空间的道德秩序”成为摄影人必须恪守的三从四德:拍北京就拍天安门,拍天安门得拍正门和***像,“如果拍摄天安门广场时仅仅拍摄行人的破鞋,就不道德了”(黄灿然语)。1958年布列松中国之行,被指责为“像熟练的侦探一样”、“快速抓取表面的、个别的、偶然的东西”,“极尽歪曲诽谤的能事”,因为他没有记录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精神。相机成为了“大独白” 的高音喇叭。回顾摄影史,摄影曾因其复制现实和自我繁殖的本能而被尊为“民主的工具”,备受推崇。

  需要交代一下,1956- 1959年间,中国摄影界反对“客里空”(指捕风捉影、虚假浮夸的新闻记者),讨论“组织加工”与“摆布”的正当性,保卫“新闻真实”与“本质”,批判摄影的“画意”。就技术论,媒体追捧的“笔底生花”照片与被唾弃“郎静山之流”是一致的,凭借照片剪辑和底片叠印。发人深省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新闻摄影真实性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正当“大跃进”运动风生水起之时,在此背景下,针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必然流于表决心、喊口号的讨论,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彼时摄影艺术的停滞,及1990年代中国纪实摄影横空出世的革命性。那段特殊岁月里的摄影遗痕在现代的数码感光元件上依然有所呈现,甚至浓墨重彩,这或许不单单是一种惯性在作祟。

  作为“被驯服的工具”,摄影并非单纯无辜的受害者。缺少了摄影的推波助澜,“大跃进”运动是否仍然积重难返?然而,这样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摄影文化的重视度、宽容度与使用方式是衡量一个国家具备何种程度的现代性的标志,而非简单的有目的的利用。“说谎的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反思性的图像证史。今天,图片作为最主要信息消费载体,相机的持有已不再是某个特殊群体的认同标识,相机走向普罗大众,几乎人人都拥有着一台操作便捷、画质优异的相机,这无疑是一种话语权的解放。然而,相机是否已经彻底从豢养的笼舍里得到了释放,它有没有恢复记忆,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原初使命,即为时代留影,为历史提供佐证并塑造历史?技术总能在恰当的时刻协助思想越狱,这样的观点未免过于乐观。

  1968 年6月5日,罗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黑色瞬间被在场的一位摄影师记录下来。当时一位女士朝着摄影师歇斯底里地大喊,不要拍,不要拍,摄影师却一把推开了她,“太太,这是历史。”这位女士姓甚名谁,我们无从稽考,也许她是玛莎、罗茜、维吉尼亚,或许别的什么,这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在那个节骨眼上,了不起的摄影师“一把推开”了这横加阻拦的女人,有时候,我们推开的是别人,有时候,推开的却是自己,更常见的情况是,我们没有发现那个女人,但她的确存在于镜头之前。

本文刊登于《南方都市报》2009年04月19日 艺术.GB26版 请勿私自转载

-东德书局
用心为您描述每件宝贝
只有精品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收起详情
查看更多
天柱刘少斌 徐州藉中国书协会员 中国现代学术 中国教育伦理思想发展史钱焕琦 蘇州挂轴山水 东周列国连环画红2012年版 书法家车夫 津门书画院 余萍客 康殷启功 周科君 书法家启元 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手册 讲述哲学的古籍 人体艺术图书 人体艺术书籍 怀履光的中国壁画 说岳全传图书 句容县人民政府印 连环画杨宗英闯阵收飞刀 华芳紫砂壶 天龙戏四凤 人民文学杂志吴冠中封面插图 前尘梦影录 麦绥莱勒 举一反三四川重庆专用套装 妇女能顶半边天文革 溥心畬书画集长流 文革忠字公字陶瓷 1929年上海闵行路照片 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六六镇小说 金刀杨令公 程洪古罗马演绎 公主烟标 大学魂周 景山学校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百姓收藏图鉴 儿童成语绘画 陈君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