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东德书局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保正版|僧侣与哲学家

举报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在喜玛拉雅的心灵对谈,法国热销30万册,华人读者寻觅稀有珍书

  • 作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67524989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15-11
  • 印次:    9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240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9787567524989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印刷时间:  2015-11
  • 印次:  9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240千字

售价 88.00

定价 ¥39.00 

品相 九品品相描述

上书时间2021-12-04

此商品已售罄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哲学心理学
    品相描述:九品
    书页极轻微污渍,整体自然旧,无明显瑕疵
    商品描述:
    [本书简介]
    豆瓣评分:8.8
    作者:  [法]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马修•理查德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赖声川
    出版年: 2014-09-01
    页数: 344页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最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本书书评]
    1972年,26岁的马修·理查德取得了细胞遗传学的博士学位。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是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法兰索瓦·雅各布,授予他学位的则是由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创建的巴斯德研究所。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位极具潜力的生物学家能在未来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但此时的马修却在为另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知识和才华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性的完美?
    “一位伟大的诗人可能是一个混蛋,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可能对自己很不满,一位艺术家可能充满着自恋的骄傲”。如果才华和技巧都不能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对学问的钻研还有什么意义?抱着这个疑问,马修选择了一条令人意想不到的道路。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他离开了故乡巴黎,只身走入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区。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科学界,佛学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 
    24年后的1996年,曾经的年轻生物学家已成为深具智慧的藏传佛教僧侣。这一年的5月,他和父亲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法国著名哲学家及政治评论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相聚在加德满都的山上,进行了一场关于“佛法与西方”的对谈。
    佛学究竟是什么?是一种哲学还是一个宗教?它如何解释生命的意义?
    不同于大部分充满宗教术语和布道感情的佛学书籍,父子所受过的严格学术训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把佛学对象化,以严密的逻辑和刨根问底地追问探究佛学的真谛。
    作为发问者,父亲把对话的主题设定为“生与死”、“物质与意识”、“信仰与迷信”、“空性与虚无”等最基本也最难以回答的哲学命题;而作为生物化学博士,儿子在回答时也常常引用新近的科学研究成果。
    “对谈”这一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两种阅读此书的可能性。已经皈依的信徒可以假设,若是自己身处儿子的立场,将要如何回答来自哲学界的提问。而那些对佛教不甚了解甚至心存怀疑的读者,则可以跟随父亲的思路,以演绎逻辑的方式接近祛神秘化的佛教。
    随着对话的展开,读者会发现,对于同一问题,西方哲学、科学定律和佛教教义给出的解释常常惊人地一致,但也会碰到无法跨越的界限。
    秉持启蒙思想的精神,父亲坚持只有抛开主观经验的独立证据才能作为推理的依据;
    儿子却相信,“客观”并非必不可少,只要某种主观经历——例如内心绝对空灵时的极乐状态,或者转世喇嘛指认出了生前的仆人——是真正被体验过的,它就可以被视为真正的证据。
    这正是父子的根本分歧所在。只有相信“自我”不过是一种幻象,“空”才会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但这两者都是无法被验证的(虽然可以被一部分人体验)。
    因此,在父亲看来,佛教面对精神救赎的方式“不是客观知识的基础,而是根据一个对它有帮助的假定”。

    -东德书局
    用心为您描述每件宝贝
    只有精品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