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长林书店
  • 【原版】汪曾祺集:天鹅之死(精装)汪曾祺小说成名作 课外读物经典小说 现当代文学随笔 可搭人间草木人间游戏食事忆昔书籍

【原版】汪曾祺集:天鹅之死(精装)汪曾祺小说成名作 课外读物经典小说 现当代文学随笔 可搭人间草木人间游戏食事忆昔书籍

举报

978721412763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 ISBN:  9787214127631
  • 出版时间: 
  • 装帧:  平装

售价 19.61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2-28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543158642879
      商品描述: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7月1日)
       丛书名: 汪曾祺精选集
       精装: 34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214127631
       条形码: 9787214127631
       商品尺寸: 21.7 x 15.2 x 3.1 cm 
       商品重量: 522 g 
       品牌: 北京森林人图书有限公司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zui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zui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汪是一文狐,修炼老成精。
      ——贾平凹  
       
       

       

       
       
       

       
       
       
       
       

       
       天鹅之死 
      受戒/001 
      大淖记事/023 
      寂寞和温暖/045 
      七里茶坊/068 
      晚饭花/085 
      异秉/099 
      云致秋行状/112 
      故里三陈/140 
      昙花、鹤和鬼火/153 
      鉴赏家/163 
      天鹅之死/172 
      迟开的玫瑰或胡闹/179 
      小芳/190 
      捡烂纸的老头/201 
      护秋/204 
      生前友好/208 
      可有可无的人/210 
      鲍团长/215 
      黄开榜的一家/223 
      小姨娘/229 
      忧郁症/236 
      仁慧/243 
      露水/248 
      卖眼镜的宝应人/256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262 
      喜神/268 
      丑脸/271 
      兽医/273 
      水蛇腰/278 
      熟藕/281 
      莱生小爷/286 
      钓鱼巷/292 
      关老爷/298 
      小孃孃/304 
      合锦/310 
      百蝶图/315 
      礼俗大全/321 
      金冬心/329 
      捕快张三/337 
      鹿井丹泉/341  
       
       

       

       
       
       

       
       
       
       
       

       受 戒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小者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有到杭州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在本县的寺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嘚—”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舅舅按照约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带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领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点,给明子穿上。明子穿了这件和尚短衫,下身还是在家穿的紫花裤子,赤脚穿了一双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个头,就随舅舅走了。
        他上学时起了个学名,叫明海。舅舅说,不用改了。于是“明海”就从学名变成了法名。
        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剥一个莲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舱里,船就开了。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
        “哗—许!哗—许!”
        ……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写了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背后,是韦驮。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供着三世佛。佛像连龛才四尺来高。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对联:
        一花一世界
        三藐三菩提
        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
        小和尚的日子清闲得很。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庵里的地铺的都是箩底方砖,好扫得很。给弥勒佛、韦驮烧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烧一炷香、磕三个头、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敲三声磬。这庵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然后,等当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来,教他念经。
        教念经也跟教书一样,师父面前一本经,徒弟面前一本经,师父唱一句,徒弟跟着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边唱,一边还用手在桌上拍板。一板一眼,拍得很响,就跟教唱戏一样。是跟教唱戏一样,完全一样哎。连用的名词都一样。舅舅说,念经:一要板眼准,二要合工尺。说:当一个好和尚,得有条好嗓子。说:民国二十年闹大水,运河倒了堤,zui后在清水潭合龙,因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台大焰口,十三大师—十三个正座和尚,各大庙的方丈都来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谁当这个首座?推来推去,还是石桥—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萨一样,这就不用说了;那一声“开香赞”,围看的上千人立时鸦雀无声。说:嗓子要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要练丹田气!说: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和尚里也有状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贪玩!舅舅这一番大法要说得明海和尚实在是五体投地,于是就一板一眼地跟着舅舅唱起来:
        “炉香乍爇—”
        “炉香乍爇—”
        “法界蒙薰—”
        “法界蒙薰—”
        “诸佛现金身……”
        “诸佛现金身……”
        ……
        等明海学完了早经,—他晚上临睡前还要学一段,叫做晚经,—荸荠庵的师父们就都陆续起床了。
        这庵里人口简单,一共六个人。连明海在内,五个和尚。
        有一个老和尚,六十几了,是舅舅的师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称之为老和尚或老师父,明海叫他师爷爷。这是个很枯寂的人,一天关在房里,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也看不见他念佛,只是那么一声不响地坐着。他是吃斋的,过年时除外。
        下面就是师兄弟三个,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称他们为大师父、二师父;有的称之为山师父、海师父。只有仁渡,没有叫他“渡师父”的,因为听起来不像话,大都直呼之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为他还年轻,才二十多岁。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的职务。他屋里摆的是一张账桌,桌子上放的是账簿和算盘。账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经账,一本是租账,一本是债账。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钱,—要不,当和尚干什么?常做的法事是放焰口。正规的焰口是十个人。一个正座,一个敲鼓的,两边一边四个。人少了,八个,一边三个,也凑合了。荸荠庵只有四个和尚,要放整焰口就得和别的庙里合伙。这样的时候也有过,通常只是放半台焰口。一个正座,一个敲鼓,另外一边一个。一来找别的庙里合伙费事;二来这一带放得起整焰口的人家也不多。有的时候,谁家死了人,就只请两个,甚至一个和尚咕噜咕噜念一通经,敲打几声法器就算完事。很多人家的经钱不是当时就给,往往要等秋后才还。这就得记账。另外,和尚放焰口的辛苦钱不是一样的。就像唱戏一样,有份子。正座第一份。因为他要领唱,而且还要独唱。当中有一大段“叹骷髅”,别的和尚都放下法器休息,只有首座一个人有板有眼地曼声吟唱。第二份是敲鼓的。你以为这容易呀?哼,单是一开头的“发擂”,手上没功夫就敲不出迟疾顿挫!其余的,就一样了。这也得记上:某月某日、谁家焰口半台,谁正座,谁敲鼓……省得到年底结账时赌咒骂娘。……这庵里有几十亩庙产,租给人种,到时候要收租。庵里还放债。租、债一向倒很少亏欠,因为租佃借钱的人怕菩萨不高兴。这三本账就够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烛灯火、油盐“福食”,这也得随时记记账呀。除了账簿之外,山师父的方丈的墙上还挂着一块水牌,上漆四个红字:“勤笔免思”。
        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师娘。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地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账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时,总有人爱在他后面看歪头胡。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他还会放“花焰口”。有的人家,亲戚中多风流子弟,在不是很哀伤的佛事—如做冥寿时,就会提出放花焰口。所谓“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调,拉丝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点唱。仁渡一个人可以唱一夜不重头。仁渡前几年一直在外面,近二年才常住在庵里。据说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个。他平常可是很规矩,看到姑娘媳妇总是老老实实的,连一句玩笑话都不说,一句小调山歌都不唱。有一回,在打谷场上乘凉的时候,一伙人把他围起来,非叫他唱两个不可。他却情不过,说:“好,唱一个。不唱家乡的。家乡的你们都熟,唱个安徽的。”
        姐和小郎打大麦,
        一转子讲得听不得。
        听不得就听不得,
        打完了大麦打小麦。
        唱完了,大家还嫌不够,他就又唱了一个:
        姐儿生得漂漂的,
        两个奶子翘翘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
        心里有点跳跳的。
        ……
       

       
       
       

       
       
       
       
       

       汪曾祺的小说没有苦心经营的玄奥题旨,总是透露着zui自然平淡的灵气。
      这本小说集收录了汪曾祺的成名作和许多极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文字看似平淡,读来却有一种幽远意境,随处透露着一种传统和谐的“文人”情调。
      本书收录了《受戒》《天鹅之死》等名篇以及汪曾祺在90年代创作的很多经典作品。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师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三十余部。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被贾平凹誉为“文狐”。也被人们高度赞誉为中国zui后一位士大夫,唯一一位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散文大师。
        他擅长于从日常生活琐事入手,随笔写来,仿佛是即兴偶感,但却能从中揭示人情的的温暖和朴直。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端午的鸭蛋》等。  
       
       

       

       
       
       

       
       
       
       
       

       
       一路走来,笑语仍在回荡……
      荒芜岁月里一个儒者抒写的爱的文学
      1.汪曾祺被誉为中国zui后一位士大夫, 一位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散文大师。在散文和短篇小说方面具有突出的成就。
      2.本书选取了汪曾祺小说的成名作,以及他在各个阶段创作的zui为出名也 代表性的作品。非常经典,可读性很强。
      3.本书精装版,设计精美,适合阅读收藏。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