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张晓凌 著; 李国安 编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2012-04 / 平装
售价 ¥ 6.00 1.3折
定价 ¥45.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06-15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国际证券法律与实务系列专著:美国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创新的结构性融资方式。
在护持金融创新的商事担保与证券法律制度推动下,资产证券化所特有的风险移转、流动性创造与信用再造功能得以全力施展。张晓凌所著的《美国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以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为理论分析框架,在概览交易结构、详述担保法与破产法前置框架的基础上,提炼出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操作机理。《美国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除前言、结语外,共分为五章。
前言部分揭示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印象、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源与演进脉络、《国际证券法律与实务系列专著:美国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首先论述传统型与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交易结构和交易流程,指出从法学视角所阐释和构建的传统型证券化制度应在于如何有效规制基础资产“分割”,合成型证券化制度应在于如何经由信用衍生交易有效移转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在综述特殊目的实体组织形式与证券化产品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证券化法律机理的两条“主线”,从而为以下各章的分述作必要的铺垫。
第二章首先探讨功能主义交易定性进路下支持证券化交易的资产转让规则与担保权益“完善”规则,继而论证破产法中基础资产转让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以及破产法的抵销担保制度与ISDA主协议框架下信用支持合约对终止净额担保制度的衔接问题。第三章在对比司法标准与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研判
“真实出售”与信用风险转移的法律规则。第四章从资本充足监管的基本原理出发,详尽阐析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交易的资本充足监管规则。第五章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实践进行实证考察,并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化法律框架的具体设想。
结语部分对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法律机理进行总结,提出规范与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操作的六大要素,主张资产证券化的分散风险功效并不因次贷危机的“归罪”而泯灭。
李国安,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国际法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秘书长、《国际经济法学刊》编委会副主任兼编辑部主任、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法学会银行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国际货币金融法、WTO与金融服务贸易法等。编著出版《国际货币金融法学》、《国际融资担保的创新与借鉴》、《WTO服务贸易多边规则》、《金融服务国际化法律问题研究》等专著与教材十余部;在《比较法学》(日本)、《现代法学》、《法商研究》、《世界经济》及《厦门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及商务部、证监会委托研究项目等课题十余项;获得省、市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十余项
张晓凌,男,高级经济师,厦门大学法学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金融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证券发行、并购重组、股票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跨市场监管等。现任招商证券董事会办公室高级经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香港特许秘书公会特聘演讲师。先后在《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经济法学刊》、《中国证券报》等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学术专著3部,主持、参与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沪深证券交易所多项重大科研课题项目。
内容摘要Abstraet缩略语表导论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印象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源与演进的基本脉络三、金融危机与次贷资产证券化的关联四、本书的基本框架五、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主要贡献第一章资产证券化的类型、结构与机理第一节传统型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交易框架一、传统型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二、传统型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流程第二节合成型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交易框架一、合成型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交易二、ISDA的“信用事件”规范述要三、ISDA的“单一合约方法”、信用支持安排与净额结算规则四、合成型证券化的交易流程第三节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一、过手证券的交易结构二、资产担保债券的交易结构三、转付证券的交易结构四、CDO的交易结构与案例解读第四节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规范综述一、证券化实践中SPV的组织形式二、资产证券化产品法律关系的解读三、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两条“主线”第二章商事担保法和破产法下的证券化法律框架第一节UCC第九章对证券化担保交易制度的发展一、UCC第九章的一般完善规则二、UCC第九章的优先权规则三、证券化产品收益被混合时的完善规则四、附禁止转让限制的基础资产可转让规则五、附消极担保承诺限制的基础资产可转让规则第二节破产法下证券化交易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一、破产法的“自动冻结”所引致的法律风险及救济二、破产法的重整程序对证券化基础资产引致的法律风险及应对三、破产法的“优惠性转让”规则所引致的法律风险与应对四、州法和破产法的“欺诈性转让”规则所引致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五、实质性合并对基础资产转让所引致的法律风险与应对六、ISDA主协议框架下信用支持合约在破产法中的法律效力第三章“真实出售”与信用风险移转——司法标准与会计准则的考量第一节“真实出售”的考量一、“真实出售”的法理逻辑二、SPV的“稳固性”——“远离破产”的制度架构三、“真实出售”的司法标准第二节会计准则下信用风险移转与“真实出售”一、“安然事件”中美国会计准则的“失灵”与改进二、风险与收益分析法对基础资产移转的定性三、金融合成分析法对资产移转的定性第四章银行业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监管框架第一节银行业资本充足监管的基本原理与巴塞尔体制的准法律渊源性质一、金融学视角下银行业资本充足监管的基本原理二、巴塞尔体制的准法律渊源性质三、“巴塞尔体制”下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监管的基本规则第二节银行业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监管规则一、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与资本充足监管二、美国法中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监管规则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监管规则第五章我国继受与借鉴美国证券化交易架构的实证研究与启示第一节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述评一、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的历史脉络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与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方案分析第二节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传统型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二、我国现行资产证券化法律规制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思路三、我国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