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李娟 、 韩鹏杰 、 张蓉 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7-09 / 平装
售价 ¥ 16.00 3.8折
定价 ¥42.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0-05-26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201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过去是未来的钥匙。创造性地承继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从五千年华夏文明中汲取有益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精义(201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写作的宗旨。
《易传》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书稿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入手,以或冷静、或深沉、或热烈、或隽永的笔触,勾画出儒道佛的精髓,传统哲学的智慧,政治文化的睿智,伦理道德的凝重,文学艺术的精粹,古典美学的魅力,科学技术的辉煌,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和未来展望,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景观和无穷魅力。独特的视角,新颖的体例,深邃的思考、洗练的文笔,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李娟、韩鹏杰、张蓉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精义》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既可供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使用,亦可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爱中国文化的广大读者阅读、欣赏。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文化精神的意旨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一)以人为本(二)儒道互补(三)持中贵和(四)实践理性三、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二)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三)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四)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第二章《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周易》概述(一)概述(二)思想二、《周易》与中国文化(一)易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二)易辞与中国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三)易数与中国文化中的诗性逻辑(四)易理与中国文化的哲学境界第三章 道家与中国传统文化一、道家思想产生的背景二、道家哲学(一)老子的哲学(二)庄子的哲学(三)老庄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三、道之艺术四、道之宗教(一)何谓道教(二)道教的发展历程(三)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儒学的发展历程(一)先秦儒学(二)汉唐经学(三)宋明理学(四)明清实学二、儒学的基本特质(一)天人合一(二)礼仁一体(三)内圣外王(四)致中和三、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思想 朗(二)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影响四、儒学与现代社会(一)儒学与社会稳定(二)儒学与民主政治(三)儒学与经济发展(四)儒学与精神文明第五章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佛教史略(一)释迦牟尼(二)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佛教初传(二)佛教盛行与法门宗派三、佛教与中国文化(一)佛教与中国哲学(二)佛教与中国文学艺术(三)禅与社会人生第六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含义(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含义二、中国传统政治文讹的本质特征(一)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质特征的争论(二)以“仁”与“礼”结合为本体的伦理政治观(三)伦理政治观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一)以王权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意识形态(二)以伦理道德为标准的政治价值评价(三)以“均平一太平”为内容的社会政治理想(四)以传统经学为框架的政治思维方式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给我们的启示(一)“大一统”的国家观念(二)“民惟邦本”的重民思想(三)报国报民的人生价值第七章 中国传统兵家文化一、兵家的起源及发展(一)从远古到西周的王者兵学(二)春秋战国兵学的发展和繁荣二、兵家的流派与代表(一)兵家的重要流派及代表(二)《孙子兵法》的兵权谋思想(三)《司马法》的仁义之兵三、兵家文化的影响及未来第八章 中国古典文学一、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一)先秦散文与《诗经》(二)楚辞汉赋(三)魏晋诗歌及南朝文论(四)唐诗宋词(五)元曲与明清小说二、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精神(一)关注人间的理性精神 朗(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三)中和的美学风格(四)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第九章 中国传统音乐一、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一)原始至先秦时期(二)秦汉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隋唐时期(五)宋、元、明、清时期二、传统音乐的构成(一)民间音乐(二)文人音乐(三)宫廷音乐(四)宗教音乐三、传统音乐的形态特征(一)线性思维的旋律(二)融于审美之中的节奏(三)以“三音组”为基础的五声调式(四)多元化的结构原则四、美学境界(一)中和(二)大音希声(三)空静、淡远(四)韵外之致(五)音乐性的美第十章 中国戏曲文化一、戏曲的孕育和产生(一)古代歌舞(二)滑稽戏(三)说唱艺术(四)勾栏瓦肆二、戏曲的定型和发展(一)元代杂剧和南戏(二)明清传奇(三)清代京剧三、中国戏曲的表演文化(一)表演上的程式性和综合性(二)舞台结构体制上的虚拟性和对时空的特殊处理(三)形象创造上的以形传神,善恶分明(四)非凡的表演基本功要求四、中国戏曲“以文擞化”的功能第十一章 中国绘画、雕塑与传统艺术一、中国传统艺术深厚的中华文化思想基础二、中国绘画及其特性(一)历史回顾(二)中国画的艺术特性三、中国雕塑及其艺术特性(一)历史回顾(二)中国雕塑的艺术特性第十二章 中国书法艺术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二、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意象(一)意象思维论的提出(二)中国书法的载体——汉字(三)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三、在东西方文化交会中保持中国书法文化的根性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和方法(一)古代主要科学思想与方法(二)古代主要技术思想和方法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一)天文学(二)农学(三)数学(四)地学冶金(五)医学(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三、明清之际中国科技发展及逐渐滞后的原因(一)明清之际中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和经济背景(二)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发展的趋势(三)明清之际中国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四)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受到制约及逐渐滞后的原因(五)中美同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反思第十四章 中国传统史学文化一、传统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二、中国传统史学的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三、中国传统史学之特点四、中国传统史学之文化内涵第十五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一、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文化(一)传统中国的“世界”观念(二)传统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三)两个世界、两种文化的冲撞二、近代以来的文化论争(一)中国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主要阶段(二)近代以来文化论争中的主要观点三、中国文化的展望(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讨论(二)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附录子道德经丑儒家经典节选寅孙子兵法卯 《诗经》二篇辰九歌·国殇巳前赤壁赋午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未 《红楼梦》节选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