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论 1
1.1问题及意义 1
1.2已有的步行系统研究 3
1.2.1国外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经验与历程 3
1.2.2国内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经验与理论研究 6
1.3相关概念与组成 8
1.3.1城市步行空间的概念 8
1.3.2步行空间的组成 10
1.3.3步行空间内在要素:表面物质形态、内在经济文化 11
1.4基本理论与方法 12
1.4.1系统思想的引入 12
1.4.2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5
1.5小结 17
2步行空间设计要素 18
2.1步行空间设计原则与策略 18
2.1.1步行系统环境设计原则 19
2.1.2步行系统空间规划 23
2.1.3开发前的评定、预测 24
2.1.4居民意愿调查 25
2.2步行主体行为特征的认知 26
2.2.1步行的个体行为习惯特征 26
2.2.2步行行为的基本交通特征 27
2.2.3空间环境意象的完整创造 32
2.3步行区域选址与规模的确定 34
2.3.1步行系统的选址 34
2.3.2步行系统的合理规模 36
2.4步行空间的景观环境设计 39
2.4.1空间的构成要素 40
2.4.2空间序列与尺度 41
2.4.3建筑体量的控制 42
2.4.4绿地与建筑小品、环境设施 44
2.4.5城市照明 46
2.5步行空间的交通系统规划 47
2.5.1步行区周围的交通规划 47
2.5.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49
2.5.3步行道宽度以及广场面积的确定 51
2.6步行空间的管理与运营 54
3典型步行空间设计 58
3.1步行环境规划与设计 58
3.1.1步行环境规划 58
3.1.2步行环境详细设计要点 60
3.2广场 62
3.2.1广场类型 62
3.2.2广场形态 63
3.2.3交通规划 64
3.2.4广场设计要点 65
3.3商业步行街 66
3.3.1商业步行街的类型 66
3.3.3商业步行街设计要点 68
3.4居住区步行空间 72
3.4.1日常服务设施布局 72
3.4.2土地混合使用 72
3.4.3节点空间 73
3.4.4物质环境设计要点 73
3.5公园 75
3.5.1人群步行活动特征分析 75
3.5.2公园设计要点 76
3.6本章小结 78
4立体化步行系统远景设计探讨 79
4.1立体化步行空间产生的背景 79
4.2立体步行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81
4.3立体步行交通系统的组成 82
4.3.1与地铁相结合的地下步行交通体系 82
4.3.2空中步行系统 83
4.4小结 87
5步行系统的评价因素 88
5.1构建城市步行空间的评价标准的意义 88
5.2城市步行系统评价标准制定依据 89
5.3步行系统评价 89
5.3.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90
5.3.2不可度量因素的评价 90
5.3.3可度量因素的评价 90
5.4城市步行系统综合评价指标 94
5.5本章小结 96
6实施案例研究 97
6.1广州花城广场与海心沙 97
6.2上海新天地与田子坊 101
6.3黄埔历史街区 105
6.4香港元创坊(PMQ) 109
6.5成都宽窄巷子 113
6.6中山岐江公园 115
6.7广州万科四季花城 117
7结论 119
附录设计规范总结 122
1道路设计 122
2广场 129
3步行街(区) 132
4公共绿地 135
5室外活动和运动场地 140
6环境 141
7防灾 142
8街道家具及其他 142
9无障碍设计 144
速查表 147
参考文献 148
尾声 154
图片目录
图1-1Perry的邻里单位模型(左)、新城市主义的邻里单位模型(右) 5
图1-2观前街入口 6
图1-3观前街休息广场 6
图1-4苏州观前街 6
图2-1巴西利亚规划 22
图2-2巴西利亚现状 22
图2-3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元素 40
图3-1室外环境趣味化 60
图3-2室内环境室外化 60
图3-3室外绿化引入室内 61
图3-4室内外环境交融 61
图3-5天安门广场 63
图3-6罗马帝国广场 64
图3-7圣马可广场 64
图3-8国内商业步行街 67
图3-9合肥万达广场 67
图3-10日本福冈水城 67
图3-11西安钟鼓楼广场 68
图3-12中国香港启晴村步行街天顶设计 71
图3-13社区利用地下停车库屋顶设计立体花园 74
图3-14使用原始材质 77
图3-15突出空间边缘 77
图4-1柯布西耶的巴黎改造规划中心鸟瞰 80
图4-2柯布西耶的巴黎改造规划平面图 80
图4-3柯布西埃主持印度昌迪加尔市中心设计 80
图4-4柯布西埃主持印度昌迪加尔市规划 80
图4-5辛辛那提市立体化步行规划 84
图4-6明尼阿波罗市立体化步行规划示意 85
图6-1珠江新城核心区 97
图6-2核心区规划竞赛 99
图6-3核心区夜景示意 99
图6-4公共设施分布 99
图6-5入口广场 100
图6-6下沉广场 100
图6-7海心沙 100
图6-8广东省博物馆 100
图6-9新天地规划与原来地块旧建筑的关系 102
图6-10田子坊图底关系 102
图6-11新天地入口 104
图6-12绿化及座椅 104
图6-13流动售货点 104
图6-14新建筑设计 104
图6-15田子坊街景一 105
图6-16田子坊街景二 105
图6-17田子坊街景三 105
图6-18黄埔村区位 106
图6-19黄埔村现状主要街巷与历史建筑 106
图6-20黄埔村保护规划 107
图6-21重要步行空间规划 108
图6-22黄埔村鸟瞰 108
图6-23原有现状街道立面 108
图6-24改造后街道立面 108
图6-25居民自建引导 109
图6-26香港元创坊区位 110
图6-27香港元创坊内庭院街景 111
图6-28香港元创坊中部加建天台花园 111
图6-29香港元创坊平面布局 111
图6-30天台花园 112
图6-31加建电梯 112
图6-32香港元创坊入口处鸟瞰 112
图6-33香港元创坊模型 112
图6-34休息座椅 112
图6-35满城及宽窄巷子在清成都的区位 113
图6-36宽窄巷子模型 113
图6-37宽窄巷子区域范围 114
图6-38街景一 115
图6-39街景二 115
图6-40街景三 115
图6-41室内天井 115
图6-42改造船厂 116
图6-43办公室 116
图6-44湖景 116
图6-45亲水步道 116
图6-46广州万科四季花城总平面 117
图6-47步行线路与景点规划 117
图6-48社区内外管理分区规划 118
图6-49内部步行空间 118
表格目录
表1-1欧美城市设置步行街后人流增长 2
表1-2欧美城市设置步行街后商品销售增长 2
表1-3系统特征 14
表2-1上海居民出行构成 28
表2-2上海不同交通方式不同出行目的构成比 30
表2-3美国出行时间距离调查表 31
表2-4济南出行时间分布频率 37
表2-5纽约日间各区步行人流百分比变化 38
表3-1各类城市广场功能及设计要求 62
表1城市主、次干路规划人行天桥或地道的条件 125
表2广场绿地、人行道、公共活动区和主要出入口的照度标准值 131
表3软质地表的排水坡度(%) 135
表4园路宽度(m) 136
表5公园公共活动区域的照度标准值 138
表6运动场长轴允许偏角 140
表7各种场地设计坡度 141
表8环境噪声限值(dB) 141
表9不同街道家具的最小净宽(m) 143
表10不同坡度度的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最低限定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