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爱心文艺书屋
  • 论荷兰绘画
  • 论荷兰绘画
图文详情
  • 论荷兰绘画
  • 论荷兰绘画

论荷兰绘画

举报

本书是克洛岱尔关于荷兰绘画及荷兰画家的艺术随笔,作家以其广博的学识对“黄金时代”画作中的经典和维米尔、伦勃朗等大师侃侃而谈,把他受益于东方哲学的领悟运用到对艺术品的赏析中,在描绘中融入感悟和评论,视野广博,行文优雅,充满了神秘色彩。本书充分反映了克洛岱尔的文风,作家在客观研究与对艺术家创作的反思之间进行了罕见的概括,并且寄寓了个人特殊的宗教情怀。

  • 作者: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BN:    9787553401058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0页
  • 字数:    80千字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0页
  • 字数:  80千字

售价 59.00

定价 ¥30.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7-30

    数量
    库存2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七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9.66% (31笔)
    好评率
    100%
    发货时间
    23.38小时
    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艺术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1.法国著名作家及诗人克洛岱尔以东方哲学感悟,诗意勾勒荷兰、妙论荷兰绘画的经典之作。2.详细点评维米尔、伦勃朗、马斯等荷兰“黄金时代”大师的经典画作,配图40余幅,一图一悟,妙趣横生。3.知名译者罗新璋老师倾力翻译,文笔典雅,严谨精确。
      作者简介

      保尔·克洛岱尔( Paul Claudel, 1868—1955 ),法国诗人、剧作家。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戏剧的代表人物。早年受到兰波的影响,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从1890 年起,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外交生涯。1895年到1909年,先后任驻上海、福州等地的领事。1947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55年,在巴黎去世。主要作品:戏剧《金头》、《城市》、《少女薇奥兰》、《交换》、《正午的分界》、《给圣母马利亚报信》、《缎子鞋》等,以及诗歌《流亡诗》、《认识东方》、《五大颂歌》,随笔集《以眼倾听》等。 译者:罗新璋,法语翻译家、译审、作家。1936年生于上海,北大西语系毕业。曾在外文局《中国文学》杂志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8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译著有《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红与黑》、《栗树下的晚餐》及《不朽作家福楼拜》等。所译《红与黑》被公认为重译外国文学名著的优秀译本,并且在台湾出版。编有《翻译论集》与《古文大略》。其发表的多篇关于翻译理论的文章,受到业界重视。
      目录

      目 录

      序 言 / 001
      作者小传 / 001

      荷兰绘画导论 / 001
      附记:四月的荷兰 / 075
      随记几则 / 089
      扬•斯特恩 / 089
      尼古拉斯•马斯 / 092
      荷兰绘画三幅 / 094
      伦勃朗油画三幅 / 100
      约尔丹斯 / 106
      艺术之路 / 111
      病人的梦 / 127
      出版说明 / 145
      序言

      克洛岱尔,法国诗人兼作家。自定中文名为高禄德,取其音近,与义也相当,高禄厚德,一帆风顺,历任外交官四十余年。他晚年回忆道:“从我费劲自己生出来,家里没给我任何财产、地位,一应官职,都是靠自己会考高中,在异国他乡长年苦熬得来。”
      保尔·克洛岱尔,1868年生于法国东北部一小城,14岁时举家迁至巴黎,中学毕业后,进政治学院。22岁,参加外交部会考,得名第一,从此平步青云,走上职业外交家道路。1893年2月被任命为驻纽约副领事,同年12月升为波士顿领事馆主管。1895年任驻上海候补领事,其间去福州签订兵工厂协议,赴汉口商谈京汉铁路筑路事宜。1898年任福州领事,1907年转赴天津,直至1909年离任。1911年后,先后出使法兰克福、罗马、里约热内卢、哥本哈根,1921—1927年任驻日大使,为生平最辉煌时期。1927年后,任驻华盛顿大使,1933年调至布鲁塞尔,1935年退休,蛰居法国东南部多菲内地区布朗盖古堡,本书中《荷兰绘画导论》等文,即写于此终老之地。1946年荣进法兰西学院,高度肯定其在文化学术界的崇高地位。1955年去世。
      克洛岱尔自称是“天主教诗人”,意即“以天主教徒之心,照观一切”。而“天主教”一词的词源意思,照克洛岱尔解释,即为“普世”;而“所任职务,尤能允我在普天下到处都看看”。与外交家职责并行竞进的,是他诗人的职志。于外交事务,拜会接见,他都一丝不苟,恪尽厥职,从不会为诗兴突起而逃离片刻。他自称黎明即起,把一天最初几小时奉献给写作,而著述之多居然让人读不过来。诗歌有《五大颂歌》、《下界之弥撒》、《圣徒诗叶》、《康培塔三重唱》等。他与罗曼·罗兰(1866—1944年)同时,而在法国,声誉远在罗曼·罗兰之上。其剧作有《金头》、《城市》、《少女薇奥兰》、《人质》、《硬面包》、《屈原之父》、《缎子鞋》、《给圣母马利亚报信》等。文论集有《立场与建议》、《形象与比喻》、《剑与镜》、《艺术之路》等。毕生著作达70余种,尚不计及多种通讯集。
      克洛岱尔中年时期在中国和日本任职20多年,熟悉并喜爱东方文化。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就不会写出以中国为背景的剧本《第七天休息日》和散文诗集《认识东方》。他学过中文,练过书法,出有一本《字配诗一百首》,以毛笔写一二汉字,据字面意思,驰骋想象,写出日本俳句式的法文短诗。又据戈蒂埃之女与清末山西“举人”丁敦龄合译之《白玉诗书》,克洛岱尔将其中十七首,摄取原诗诗意,润色重译。钱钟书先生有甚高评价:“译者驱使本国文字,其功夫或非作者驱使原文所能及,故译笔正无妨出原著头地。克洛岱尔之译丁敦龄诗是矣。”
      后记

      本书是法国作家保尔·克洛岱尔关于荷兰绘画的艺术随笔集,于1933年至1935年开始撰写,1946年,收入文集《以眼倾听》正式出版,内容主要是对荷兰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其中掺杂了作者个人的宗教体验,以及对东方文化的丰富联想。
      作者在书中阐述的观点,未必符合我国的国情和舆论导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审慎地去加以甄别,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内容。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