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廖子光 (HenryC.K.Liu)、 廖子光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售价 ¥ 1.00
品相 九品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1-06-2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中国出路:全球债务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
本书收录整理了廖子光先生在亚洲时报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按危机的根源、美国救市政策的缺陷、美国的对华政策及中国的策略等主题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美国的做法,以及中国应如何做。
廖子光(HenryC,K,Liu,亦被译作亨利,C,K,刘),1938年出生于香港,受教于美国哈佛大学,专业是建筑和城市设计。后来先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期间对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转行从事金融实业,并开始深入研究金融理论和国际关系。曾任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公司的投资顾问,现为美国纽约廖氏投资集团董事长,是成功的金融实业家,也是美元霸权理论的奠基人,在金融和国际关系等领域著述颇丰。
译序廖子光来华学术讲座内容述要第一部分致命病毒:美国和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第一章银行解除管制催生信贷滥用一、银行在非银行债务市场得不到尊重二、道琼斯指数与利率三、格林斯潘欺骗性的政策声明四、二元市场五、利润不均衡分享的危险六、流动性紧缩仅仅是初期症状七、信贷衍生品过剩八、对冲买卖带来的风险偏好九、投资者信心下降十、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贴现窗口的担保品十一、《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十二、企业集团的兴衰十三、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尝试十四、沃尔克反对废除十五、格林斯潘支持废除十六、摩根大通的膨胀十七、《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十八、废除导致当前的信贷危机第二章非银行金融系统的崛起一、流动性紧缩只是症状二、美国证交会:投资者的保护人三、体系性的欺诈问题四、债务驱动市场五、银行与资产负债表外的投资渠道六、担保品管理的兴衰七、银行在安然欺诈案中的角色八、上诉法院使银行摆脱困境九、美国证交会对银行的审查十、银行指责审计人员十一、2007年历史再次重演十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宽容十三、安达信的倒闭十四、发行渠道分散化第三章美联储的新权威一、利率变动与美元走向二、美联储的新权威三、利率与选举四、利率难题就是“否定”的代名词五、选举时间表六、沃尔克的“放血”试验七、货币列车同时相向驶开八、用一种过度调整纠正另一种过度调整九、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的画面十、收入平等的骗局十一、哈罗德一多马增长模型十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海市蜃楼十三、美国国债俘获外国中央银行十四、结构金融使利率渐进主义失效十五、格林斯潘的科学借口十六、债券市场崩溃十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十八、经济学中的政治十九、新权威第四章美联储操纵国际金融一、美联储的外汇操作二、进口附加费三、《广场协定》四、明目张胆的规避程序五、威慑性的外流六、政策协调七、货币贬值八、投机者获利九、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冲突十、中国加入了出口游戏第五章美联储无力解决其自造的危机一、美联储及其政策工具二、美联储试图以恶性通胀之代价来挽救市场三、美联储可以创造货币,但不能创造财富四、联邦政府是“最后借款人五、格林斯潘认识到美联储难以“妙手回春”六、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带来企业债务危机七、高杠杆效应的危险八、穷人过度储蓄的全球谎言九、中央银行支持对全球穷人“剪羊毛十、地方政府与金融巨头十一、格林斯潘谴责第三世界,而不是美联储十二、格林斯潘迟到的滞胀警示十三、金融资本主义的资本危机第六章致命病毒:经济泡沫化中的债务证券化一、生产过剩规律二、困惑的公众三、维克塞尔的想法已经过时四、1987年的教训五、混淆货币与财富六、泡沫中的泡沫七、债务证券化模糊了债权与股权的区别八、1994年的教训九、1998年的更多教训十、流动性可能迅速消失十一、2003年的教训十二、总收益互换十三、并购:定时炸弹十四、生产价格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之差十五、中央银行扭曲国内价格十六、收入就是一切第七章上涨的油价与下跌的美元一、石油一桶100美元的问题二、十大新经济事实三、石油经济学四、油价与货币政策五、廉价石油问题第二部分饮鸩止渴:美国解救政策的巨大局限第八章“太大不能倒”导致道德风险第九章央行的无能与市场流动性第十章零件率陷阱第十一章国有化不是易走的出路第十二章破产的货币主义第三部分转嫁危机:危机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第四部分正当其时:中国脱离美元霸权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