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仰望善本的书摊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图文详情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举报
  • 作者: 
  • 出版人:    金陵书局刻本
  • 年代:    光绪六年 (庚辰1880)
  • 纸张:    竹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尺寸:    25 × 16 × 1.5 cm
  • 册数:    1册
  • 作者: 
  • 出版人:  金陵书局刻本
  • 年代:  光绪六年 (庚辰1880)
  • 纸张:  竹纸
  • 刻印方式:  木刻
  • 装帧:  线装
  • 尺寸:  25 × 16 × 1.5 cm
  • 册数:  1册

售价 3000.00

品相 八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3-02-01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七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好评率
    100%
    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
    电话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线装古籍 > 文学
      商品描述:
      拍品为“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有虫蛀,一页微伤几个字,封皮缺失,首页线脱落,代表性照片如图所示。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
      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元和姓纂》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因成书于唐代元和七年,故名。作者林宝,唐代史学家,当时就以精通谱牒姓氏之学著称,曾参与修撰《德宗实录》和《皇唐玉牒》。魏晋六朝至隋唐前期崇尚门第,谱牒之学大兴。此书详载族姓世系及人物,旁征博引,所用书籍资料包括古姓氏书、古代史籍以及唐代私家谱牒等,其中很多资料今天已经佚失,仅赖此书以传。所以《元和姓纂》是研究中古史不可或缺的古籍,岑仲勉先生称其:“有能继轨六朝,网罗百姓,书虽残缺,大致犹具者,于今唯唐林宝之《元和姓纂》,岿然尚存,非氏族学者所亟宜攻治之书乎?”(《元和姓纂四校记》自序)又说:“未读《元和姓纂》者,不能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校记》再序)这个评价是很准确的。如此重要的一部典籍,原书却失传已久,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补足部分内容,这就是现存的四库本。但这个版本错漏仍然很多,当代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结合了孙星衍、洪莹、罗振玉等人的校勘成果,编成《元和姓纂四校记》一书,是目前校勘《元和姓纂》最重要的学术成果。现代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也曾深入研究此书,他在《四库提要辨证》卷十六“元和姓纂”条说:“余于庚申岁(按:似应为壬申岁,下文有详说),曾取《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今姓氏遥华韵》、《古今姓氏书辨证》、《翰苑新书》以辑《姓纂》佚文,凡得四百五十余条。近见今人岑仲勉所校《姓纂》,其所引书与余同,唯未引《遥华韵》耳……余所为《元和姓纂校补》八卷,自谓用力颇勤,蝇头细字,行间几满。既无力雇钞胥别缮清本,又不能觅刻工付之枣木,将来不知何人以之覆酱瓿,抑或以蜡以蔽车顶,则数年心血付诸流水矣。”据此可知,余嘉锡先生曾有一颇成规模的“校补”,但由于没有付印出版,学界一直未能见到这一研究成果,现一般认为余著校补已经失传。二是刊刻精良。是清代著名官书局金陵官书局刊刻。金陵官书局是同治三年(1864年)由曾国藩组建。 金陵官书局是清末创办较早而又影响较大的官书局之一,所刻印的书籍,因其校雠皆四方饱学之士,且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加之底本多为善本,曾国藩又坚持"但求校雠之精审,不问成本之迟速"的原则,故刊本质量上乘,所刻各书当时人们皆视为善本。三是名家旧藏。“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潘飞声(1858年-1934年),字兰史,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广东经商,遂落籍于广东省番禺县。广东番禺人(今属广州市海珠区)。潘飞声原籍福建,其祖潘振承于乾隆年间迁粤经商有成,落籍番禺为十三行首富商总。其伯祖潘仕成,构“海山仙馆”于荔枝湾畔,其中所藏金石、古帖、古籍、古画号称“粤东第一”极富盛名,并且编辑丛书,对广东文献贡献甚钜,一门为名副其实的望族大姓。潘家以资财富厚、人才出众,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计潘家的子子孙孙先后刊刻传世的文集、诗集、专著达百余种,不少在中山图书馆、中山文献馆尚有原本可见,或地方志艺文录可查。见于黄任恒《番禺河南小志》列入史部、子集、集部类的书目简介亦有40余种。主要著述如:潘有为的《南雪巢诗抄》、《看篆楼印谱》和《古泉月录》,潘有度的《义松堂遗集》,潘有原的《常荫堂遗书》,潘正亨的《万松山房诗抄》,潘正衡的《黎斋诗草》,潘正常的《北游诗草》,潘正威的《怡怡堂诗草》,还有潘恕的《双桐圃文抄》、《双桐圃诗抄》及《梅花集古诗》,潘定桂的《三十六村草堂诗抄》等。后期至清末民初讲学欧洲的潘飞声,更有广及中外的专书《柏林游记》、《天外归槎录》、《香梅集》等著作,多达30余种。出生于这样家庭背景的潘飞声,幼承家学,又得名师指授,诗文並茂。其署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剑道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等;斋名翦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其长于诗词书画,多才多艺,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出身显赫,曾游历多地,得名家指点,工诗善文与刻印,善画梅花,精鉴别书画,极负才气。 清末民初南社成员,与高天梅、俞锷、傅屯艮并称”南社四剑“。 潘飞声擅临池泼墨,长于书法,善行书,苍秀遒劲,善画折枝花卉。梅花朴实挺拔。潘飞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8月应德国聘请,执教柏林大学汉文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客居海外4年,结交了一些国际友人,并游历西欧诸国,外国的文明及进步,使其眼界大开。著有《西海纪行卷》《天外归槎录》2卷、《柏林竹枝词》等,均以日记形式,详记其出国及返国的经历,都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1891年离开柏林回国,住在广州河南龙溪的花语楼。1894年甲午海战后,提倡变法图强。同年秋赴香港,任《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倡导中华文化,居港逾13载。撰社论、为文写诗,仗义执言,极度关心国家兴亡。吴仲《续诗人徵略后篇》云:“(潘飞声)遇涉华人事,力与西政府争,名著海外。戊申抵制日货事起,港官欲放兰史出境外,以箝各报之口,商家愤争,卒得无事。”可见潘氏在社会上甚具声望,支持颇多。凭一支雄笔鸣于海外,天下知音呼应日多。民主革命至土大革命时期,1906年江南文风大盛,精英荟萃,同年夏离香港返广州。1907年到上海定居,加入南社,与丘逢甲、居巢、居廉、吴昌硕、黄芦、黄宾虹等,无不成具至交,从而大大开阔了思想境界。积极参与南社活动,吟咏甚多,与诗社中的高天梅、俞剑华、傅屯良被誉为“南社四剑”之一,故以“说剑堂”为诗词集名。并在南得实业家周庆云的集结下与吴昌硕、况惠风、喻长霖、赵叔孺、夏剑丞、沈醉愚等在上海成立淞社。又参加希社、沤社、鸥隐社及题襟金石书画会等。与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潜心金石书画和国粹研究。诗笔雄丽,时有奇气,所作《罗浮山纪游》诸诗,甚得梁启超和陈衍称赏。陈璞在《花语词》序中称:“岭表词坛,洵堪独秀。”是重要的文化名流与活动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移居沪西小枫林桥,诗酒仍不辍。于吟咏之余,雅爱收藏书画金石。所居之室,纤尘不染,悬以丹青翰墨,陈以图书典籍,日夕仰观,称之“卧游”,自谓人生一乐。常与粤籍才人黄遵宪、吴趼人、邱菽园、邱逢甲等交游。晚年家境清贫,在上海以卖文鬻字为生,亦不向人告贷 ,对非其人所赠,更坚拒不纳。友人柳亚子、胡寄尘见其坚贞,为其订润曰:“老兰先生,诗文耆宿,江湖寓公,志节清高,卖文为活,同人代订求书者‘酒例’”,并于末后附所著之书价目。叶恭绰为其诗文集写的《序言》中说:“三子皆食力于粤,唯一妾从。虽贫甚丰,写下不少眷怀故土,思念家乡的诗歌。”著述甚丰,获“六十年间万首诗”之誉。1934年春因酒精中毒气郁在上海逝世,终年76岁。潘飞声的主要著作有《西海纪行卷》《天外归槎录》。两卷均以日记形式,详记其出国及返国的经历。《说剑堂诗集》《说剑堂词集》《在山泉诗话》《两窗杂录》《说剑堂全集》《饮琼浆室词》《春明词》《饮琼浆室骈文钞》《翦淞阁随笔》等近20种,其中《两窗杂录》是手抄本,现存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四是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南雪巢为潘有为的堂室名,潘有为,字卓臣,号毅堂, 广东番禺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翁方纲弟子。官内阁中书,以不事权贵,十余年不迁。父丧归后不复出。所居名“南雪巢”,又“桔绿橙黄山馆”。家有戏班,收藏书画鼎彝甚富。诗有声名。有《南雪巢诗》。万松山房为潘正亨堂室名,潘振承(1714~1788年,“承”一作成),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今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潘厝人)外国人因称之为潘启官(闽南语发音:Puankhequa)。潘启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生在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栖栅社,即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潘厝社),于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卒在广州。潘振承早年家贫,习商贾。青年自闽入粤,从事海外贸易。曾往吕宋三次,贩卖丝茶。后在粤为十三行陈姓行商司事,深受信任,被委以全权。陈姓行商获利归里,潘振承遂开设同文行,承充行商。由于诚信经营、眼界开阔、经营有方、敢为人先,积累了雄厚的财富足可敌国,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潘飞声(1858—1934)为潘振承第6代子孙。双桐圃为潘恕堂室名,清番禺 (今广州) 人。字鸿轩。贡生。工山水画,善诗词。著有《双桐圃诗文钞》、《灯影诗余》。黎斋为潘恕父亲潘鈞石堂室名,三十六村草堂此书为为潘恕弟弟潘骏坡堂室名。此印为潘氏家族收藏章。本书为是我国古代谱牒之学的一部专著,“近代岭南六大家””南社四剑“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潘飞声旧藏清光绪六年(1880)金陵书局刻本《元和姓纂》存首册3卷一厚册,有潘飞声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两枚藏书章,名人名著,名家旧藏,刊刻精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资料参考:
      何处问良宵
      潘飞声出自:重叠金·题小桥花史月下吹箫图
      轻衫小扇人如玉。箫声吹堕秋云绿。何处问良宵。烟波廿四桥。
      桥头秋露冷。脉脉芳心警。待按玉珑璁。知卿是小红。
      https://www.sohu.com/a/278316650_821486潘飞声的自用印一箱五屉内计110方,出自“颉颃楼”曾仲鸣、方君璧夫妇旧藏,“颉颃楼”以藏近代书画名迹负有盛名。此批印章亦独得“四绝”:即名家自用印、诸印坛高手名刻、又出著名藏家之手,兼及见证诸多历史,堪称是“可遇而不可求”得者。该组作品深得藏家追捧,在16年嘉德秋季多轮竞拍之后,最终以655.5万元成交,位居专场之冠。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