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圣凯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9-12 / 平装
售价 ¥ 19.00 7.6折
定价 ¥25.00
品相 九五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2-09-1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晋唐弥陀净土的思想与信仰
《晋唐弥陀净土的思想与信仰》既不是一部系统的净土宗通史,也不是一部净土宗的断代史或净土宗教理史,而是关于中国早期净土信仰和净土宗若干专题的研究成果集编。全书五章,第一章以梁慧皎《高僧传》记载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公元1—5世纪初中国佛教早期净土信仰和修行的代表人物、修持方式、经典及特色、影响等进行介绍评述;第二章围绕净土经典中包含的心性思想进行阐释,认为中国净土教的思想基础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的心性思想,是能够吸引禅宗、天台、华严等宗派与它接近和会通的内在原因;第三章是全书的重点,对唐代以倡导口称念佛著称的善导的弥陀净土念佛和忏悔的思想、著作等作了系统深入的考察和阐释,而对善导忏悔思想的阐释很具特色;其他各章是对唐代承远、慈愍慧日、法照等人的净土思想和修行进行介绍,其中对承远生平事迹和思想的详细考证,对国内外对法照净土著作及思想的研究的介绍等,皆具有深入独到之处。总之,这是一部对中国早期净土信仰和净土宗做出比较深入细致研究的好书,无论从引证资料、论述角度、得出结论及提出的问题等皆有创新之处。
圣凯,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苍南县,1990年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平兴寺出家。在中国佛学院、南京大学修学佛法12年,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忏法、唯识、如来藏、净土、南北朝佛教学派等思想的研究及讲授,发表相关学术专著五本、论文数十万字。
爱好文学,将诗意的语言与佛法的智慧融为一体,与社会大众广结法缘。
序第一章东晋南北朝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态——以《高僧传》为中心第一节《高僧传》中信仰弥陀净土的实例第二节东晋南北朝弥陀净土信仰者修行法门的探讨一禅观与“念佛”二慧远与般舟三昧三持戒、诵经、礼忏等诸法门第三节东晋南北朝弥陀净土信仰的经典依据第四节早期弥陀净土信仰在汉地的流行区域第五节结语第二章晋唐弥陀净土教的心性说第一节《般舟三昧经》、《观无量寿经》的心性说一《般舟三昧经》的心性说二《观无量寿经》的心性说第二节隋唐佛教对“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不同解释第三节净土经典的心性说与唯心净土第四节结语第三章善导的忏悔思想与礼赞仪第一节末法思想与根机论的影响一净土经典中的末法思想二昙鸾的末法思想三道绰的末法思想及根机论四善导的根机论第二节善导忏悔思想的特色一善导著作中“忏悔”的用法二忏悔与修观三忏悔与灭罪四忏悔与称名念佛五忏悔的形态六忏悔的种类第三节善导的礼赞仪一佛教礼赞文的形成二唐代的讲经仪轨三六朝以来礼忏仪的流行第四节善导的礼赞仪一《法事赞》的礼赞仪二《往生礼赞》的礼赞仪三《观念法门》的礼赞仪四《般舟赞》的礼赞仪第五节结语第四章善导与天台忏法第一节智■与善导在五悔思想上的不同展开第二节善导的礼赞仪与天台忏法一《法事赞》与《法华三昧忏仪》二《观念法门》与四种三昧三《般舟赞》与常行三昧第三节结语第五章承远的生平与净土思想第一节承远的生平一师从“唐禅师”出家二于玉泉寺剃发三南岳受戒修学——以南岳佛教为中心四慈愍三藏座下修习净土五南岳弥陀寺的弘法与圆寂第二节承远周边的诸宗融合思想一净众禅派的思想二惠真的思想三慈愍三藏的教学第三节结语第六章法照净土教的源流与特色第一节国际佛学界对法照的研究情况一日本、欧美国家的研究情况二中国对法照的研究情况第二节法照净土思想的特色一劝凡夫生净土论二净土生因论三诸宗融通论第三节结语附录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一从现实时空理解净土二以人间净土为基础的净土观三万善同归的念佛观四结语参考文献后记一后记二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