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海棠依旧书园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先秦两汉诗鉴赏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 唐诗鉴赏 宋诗鉴赏 辽金元诗鉴赏 明诗鉴赏 清诗鉴赏 现当代诗鉴赏(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套装8册合售 一版一印

举报

★ 当代诗学研究名家葛晓音、莫砺锋等集体打造。 ★ 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配有精美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 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编校精良。

  • 印次:    1
  • 印数:    3千册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印刷时间:  2022-09
  • 印次:  1
  • 印数:  3千册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售价 599.00

定价 ¥437.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2-11-07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商品描述: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赵敏俐精心注评的先秦两汉诗鉴赏读物,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倾情推荐。

      金句:

      先秦两汉诗歌有传承久远的历史,有蓄积丰富的文化内容。这是中华民族诗歌的奠基时代,也是后世诗歌典范确立的时代。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整体简介:

      ★ 当代诗学研究名家葛晓音、莫砺锋等集体打造。

      ★ 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配有精美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 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编校精良。

      “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邀请当代中国诗学研究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注评的一套诗歌鉴赏丛书,共八册。其中葛晓音注评的《唐诗鉴赏》、莫砺锋注评的《宋诗鉴赏》各200首,赵敏俐注评的《先秦两汉诗鉴赏》、钱志熙注评的《魏晋南北朝诗鉴赏》、张晶注评的《辽金元诗鉴赏》、左东岭注评的《明诗鉴赏》、蒋寅注评的《清诗鉴赏》、张福贵注评的《现当代诗鉴赏》各100首。丛书在编选体例上贯彻“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视野,将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在鉴赏上追求“道艺不二”的阐释策略,努力揭示每首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书中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阅读这套丛书不仅能够领略中国诗歌中的奇葩异卉,而且能够洞悟如何分析一首好诗的金针秘笈,从而走进中国诗歌的殿堂。

      《先秦两汉诗鉴赏》是《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中的一种,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敏俐编写。共选诗100首,包括远古歌谣、《诗经》、《楚辞》、汉代乐府诗、汉代文人诗、汉代无名诗六部分。全书选目经典,注释简明扼要,不做专门的学术考证。赏析要言不烦,除了侧重于一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评析之外,有时会增加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介绍,便于读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加深对这些诗篇的理解。本书是一部适合一般大众阅读的赏析佳作。
      赵敏俐,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出版《两汉诗歌研究》《先秦君子风范》《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周汉诗歌综论》《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中国诗歌通史》(主编)等学术著作。
      目录

      前言001

      古歌谣

      蜡辞001

      击壤歌002

      大地之歌004

      南风歌005

      越人歌007

      《诗经》

      关雎010

      卷耳013

      桃夭016

      芣苢017

      汉广019

      采蘋021

      摽有梅022

      野有死麕024

      燕燕025

      凯风027

      谷风029

      简兮033

      北风036

      静女037

      桑中039

      载驰041

      氓044

      伯兮048

      木瓜050

      君子于役052

      采葛053

      将仲子055

      叔于田056

      女曰鸡鸣058

      出其东门060

      溱洧061

      鸡鸣063

      陟岵065

      伐檀067

      绸缪069

      鸨羽071

      蒹葭073

      无衣075

      宛丘077

      月出078

      隰有苌楚080

      下泉081

      七月083

      鸱鸮091

      东山094

      鹿鸣098

      常棣101

      伐木104

      采薇107

      杕杜111

      十月之交114

      蓼莪120

      大东123

      北山129

      何草不黄132

      绵134

      生民139

      烝民145

      清庙151

      载芟153

      那156

      《楚辞》

      离骚(节选)159

      湘君173

      湘夫人178

      东君183

      山鬼186

      国殇189

      涉江192

      哀郢197

      橘颂204

      汉代乐府诗

      有所思208

      上邪210

      战城南212

      江南214

      乌生215

      陌上桑217

      长歌行222

      东门行223

      妇病行225

      孔雀东南飞227

      汉代文人诗

      大风歌244

      秋风辞245

      北方有佳人247

      悲愁歌248

      良时不再至250

      结发为夫妻252

      怨歌行254

      四愁诗256

      董娇娆261

      汉代无名氏五言古诗

      行行重行行263

      青青河畔草266

      今日良宴会267

      西北有高楼269

      涉江采芙蓉270

      冉冉孤生竹272

      东城高且长274

      上山采蘼芜276

      穆穆清风至278

      童童孤生柳279

      十五从军征281
      古歌谣

      中国诗歌传统源远流长,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文字,人类早期的歌唱并没有记录下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歌谣,都是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根据口传记忆,在很晚的时代才记录下来的。这些歌谣已经不是人类早期歌唱的原生形态,带有比较明显的后世文化印记,有的还有很强的传说色彩。但即便如此,它们仍然无比珍贵,从不同的角度,透露一些原始歌谣的信息,值得我们重视。此处选录五首,读者可以由此对上古诗歌面貌有初步了解。

      蜡辞〔1〕

      土反其宅〔2〕,水归其壑,昆虫勿作〔3〕,草木归其泽〔4〕。

       注释

      〔 1 〕选自《礼记·郊特牲》。蜡(zhà):一种在年终举行的有关农事的祭典。蜡辞:即蜡祭时的祝辞。这篇祝辞全用命令禁止的语言,它实际上是一首“咒语”式的歌谣。

      〔 2 〕反:通“返”。宅:住宅,土本来的地方。壑:河流。

      〔 3 〕昆虫:害虫。勿:不要。作:兴起。

      〔 4 〕草木:妨碍农作物生长的杂草和丛生的灌木之类。泽:聚水的洼地。

       鉴赏

      这首诗相传为远古时代伊耆氏部落在年终举行蜡祭时的祝辞,即在祭祀活动中所唱的歌谣。在远古时代,因为生产力低下和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灾害往往怀有恐惧和无可奈何的心理。于是他们在年终祭祀时向神灵祈求佑护,施发咒语,让土、水、昆虫、草木不再危害他们,表现了先民们幻想控制自然的强烈愿望和豪迈气概。

      击壤歌〔1〕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2〕!

       注释

      〔 1 〕这首歌见《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又屡见于王充《论衡》之《感虚》《艺增》《自然》《须颂》诸篇。《感虚》曰:“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艺增》又称此篇出于《论语》之《传》。《初学记》引:“史曰:尧时有老父者,击壤而嬉于路,言曰:‘我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礼记正义》引《尚书传》也称引此歌谣,可见此诗在汉代以前流传广远。文字各有一些不同,这是早期歌谣口头传唱的特点。击壤:古时一种游戏。王应麟《困学纪闻》二十引《风土记》曰:“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三寸,其形如履,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

      〔 2 〕帝何力于我哉:帝,指尧;何力于我,意谓我的生活不需要帝尧之力的帮助。

       鉴赏

      此歌创作时间已不可考,传说为尧时老人所作。尧本为传说中的上古圣王,他给人们带来了福祉。但是这首歌并不是对尧的歌颂,它所崇尚的是远古初民自然无为的生活,认为不需要尧之仁义礼让教化万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自然,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从这一角度来看,这首歌可能生成于战国时代,带有浓厚的道家意味。但全诗的前四句自然质朴,写出了远古初民古朴的生活状态,真实生动,概括力极强。它流传广泛,其来源也可能非常古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也成为中国人所怀念的远古社会生活理想,所崇尚的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唐诗鉴赏》是“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中的一种,是由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及国学院博士生导师葛晓音注评。书稿精选唐代名诗200首(包括部分词),选目经典,注释简明准确,赏析细腻贴切,真正发掘出了每首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征,语言丰富而流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赏析佳作。
      葛晓音,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及国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隋唐五代文学研究。出版过《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杜诗艺术与辨体》等重要著作。
      目录

      前言001

       

      王绩

      野望001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04

      卢照邻

      长安古意007

      骆宾王

      在狱咏蝉013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016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021

      渡汉江023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025

      陈子昂

      感遇(其二)028

      张九龄

      感遇(其七)031

      王湾

      次北固山下作034

      贺知章

      回乡偶书(其一)037

      咏柳038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041

      夜归鹿门歌043

      临洞庭045

      早寒江上有怀048

      过故人庄050

      与诸子登岘山052

      春晓054

      王维

      渭川田家056

      新晴野望058

      山居秋暝060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062

      终南山065

      汉江临泛067

      终南别业069

      使至塞上072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074

      积雨辋川庄作076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079

      辋川集·鹿柴080

      相思08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083

      送元二使安西085

      崔颢

      长干曲四首(选二)087

      黄鹤楼089

      常建

      题破山寺禅院092

      李颀

      古从军行095

      送魏万之京097

      祖咏

      终南望馀雪100

      朱斌

      登鹳雀楼102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其一)104

      王翰

      凉州词二首(其一)107

      王昌龄

      出塞110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112

      闺怨114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115

      西鄙人

      哥舒歌118

      高适

      燕歌行121

      别董大二首(其一)125

      营州歌126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9

      逢入京使132

      李白

      关山月135

      子夜吴歌四首(其三)138

      长干行二首(其一)140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143

      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146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49

      行路难三首(其一)151

      将进酒154

      蜀道难156

      梦游天姥吟留别161

      送友人166

      夜泊牛渚怀古168

      听蜀僧濬弹琴170

      静夜思173

      玉阶怨174

      独坐敬亭山176

      望天门山178

      早发白帝城18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81

      杜甫

      望岳184

      前出塞九首(其六)186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88

      赠卫八处士195

      石壕吏197

      兵车行19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3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206

      月夜210

      春望212

      春夜喜雨214

      旅夜书怀215

      登岳阳楼217

      蜀相21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21

      登楼223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226

      登高229

      八阵图231

      绝句四首(其三)233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236

      长沙过贾谊宅238

      吴中赠别严士元24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43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245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247

      滁州西涧250

      调笑令(胡马)251

      钱起

      归雁254

      戎昱

      早梅256

      张继

      枫桥夜泊258

      韩翃

      寒食261

      刘方平

      夜月264

      春怨265

      张志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268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270

      夜上受降城闻笛272

      宫怨274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277

      卢纶

      晚次鄂州280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282

      于良史

      春山夜月284

      张籍

      秋思287

      王建

      新嫁娘词三首(其三)290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291

      马逢

      宫词294

      孟郊

      游子吟296

      洛桥晚望298

      韩愈

      山石30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0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307

      柳宗元

      渔翁310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312

      江雪314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31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8

      金陵五题(选二)322

      李贺

      李凭箜篌引326

      梦天330

      李绅

      古风二首(其二)334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33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338

      白居易

      卖炭翁341

      长恨歌344

      琵琶行354

      赋得古原草送别361

      钱塘湖春行364

      问刘十九366

      忆江南(江南好)367

      金昌绪

      春怨370

      张祜

      宫词二首(其一)372

      刘皂

      旅次朔方374

      贾岛

      题李疑幽居377

      朱庆馀

      闺意献张籍水部380

      杜牧

      赤壁383

      泊秦淮385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387

      江南春绝句388

      寄扬州韩绰判官390

      山行392

      许浑

      行次潼关驿395

      咸阳西门城楼晚眺397

      李商隐

      无题400

      无题二首(其一)402

      隋宫405

      乐游原408

      贾生409

      常娥411

      夜雨寄北413

      温庭筠

      商山早行415

      苏武庙417

      瑶瑟怨42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422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424

      更漏子(玉炉香)427

      望江南(梳洗罢)429

      陈陶

      陇西行四首(其二)431

      钱珝

      未展芭蕉434

      韦庄

      台城436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438

      高蟾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440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443

      张泌

      寄人445

      秦韬玉

      贫女447

      陆龟蒙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450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453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455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457

      无名氏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459

      忆秦娥(箫声咽)461

      皇甫松

      梦江南(兰烬落)463

      牛希济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465

      李珣

      南乡子(乘彩舫)467

      冯延巳

      谒金门(风乍起)469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471

      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473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475

      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477

      长相思 (云一)479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481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482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484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487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488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490

      野望〔1〕

       

      东皋薄暮望〔2〕,徙倚欲何依〔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4〕。

       

      注释

      〔 1 〕本篇见韩理洲校点《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卷二。

      〔 2 〕东皋:今山西河津市东皋村。皋,水边地。作者还家后游北山东皋,著书自号“东皋子”。

      〔 3 〕徙倚:徘徊。依:依托。

      〔 4 〕采薇:一说用《诗经·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及《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一说,用商朝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武王伐纣时,归隐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之事。薇,野菜名,即野豌豆,嫩苗可食。

       

      鉴赏

      王绩出身于北朝的文化世家,长兄王度和二兄王凝都长于著述,三兄王通为隋代大儒。其本人也博学多才,遍览群书,一生曾三仕三隐。身处隋唐易代之际,他的思想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能够风云际会,实现经世之志;一方面又感到盛衰无常,人事虚妄。加上他在隋唐两朝都处于“才高位下”(《自作墓志铭》)的境地,王氏兄弟也都被抑而不用,内心颇感失落。于是最终选择在家乡隐居,成为唐代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野望》是他的名作。

      诗中展现了他在家乡隐居生活中常见的景色:薄暮时分,站在东皋眺望山野,各处树林都披上了秋色,座座山岭惟见落日的斜晖。牧人赶着小牛犊走在返回的路上,猎人也骑着马带着射获的飞禽归来。秋色和落晖渲染出一片安宁的黄昏情调,也在提醒人们岁暮日落之时应当各寻归宿,却反衬出诗人彷徨不定的身影。东皋是诗人熟悉的家乡,秋山暮色也是他天天面对的景象,然而诗人不但无所依倚,而且说相顾之人都不相识,只能空自唱着“采薇”的长歌抒发愁怀。这是为何呢?这就要联系结尾的“采薇”来看了。关于此诗对这一典故的用法,向来有两解。一种认为是怀念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如是,则寄托了诗人不满新朝的易代之感。但从王绩全部作品来看,并没有多少对隋朝的怀旧之情,何况他还曾在唐初武德、贞观中两次应征入仕和赴选。另一解认为是用《诗经》中《草虫》“采薇”的诗句。相比之下,此说更切合王绩当时的心态。因为从《召南·草虫》看,“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抒发的是见不到君子的悲伤。《小雅·采薇》中,前两章都是以“采薇采薇”兴起戍人“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的忧伤。因此这两首诗中的岁暮不归之忧和不见君子之悲,才是《野望》中深藏的心事。“无相识”指相顾者中没有理解诗人的君子,而秋色和落晖正是“岁亦莫(暮)止”的景象,仿佛在提醒诗人盛时已过,生命将近迟暮。这种人生无所倚着的苦闷和怅惘,自然使诗人发出了“徙倚将何依”的感叹。已经身在家乡,却还觉得没有归宿,那就说明他虽有隐居之实,却并没有让自己的心真正安顿下来,这就是王绩毕生的矛盾所在。

      此诗除了首二句平仄不调外,其馀均符合五律的粘对规则。能通过抒写薄暮野望的心情,将自己隐居生活的典型环境和精神状态浓缩其中,使高度概括的意境达到为诗人传神写照的程度,在王绩时代的近体诗中可称罕见。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