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冯袢武 著; 蒋月 编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2012-09 / 平装
售价 ¥ 25.00 4.5折
定价 ¥55.00
品相 九品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3-02-19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社会法专题研究论丛:反就业歧视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制度建构是以社会价值共识的生成为前提的。在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建构需要一个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文化环境。反就业歧视法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民众反就业歧视权利意识的觉醒,有助于我国社会反就业歧视价值共识的生成。因此,加强对反就业歧视法(法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为我国早日建立较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做好理论铺垫,是当代法学研究者,特别是劳动法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社会法专题研究论丛:反就业歧视法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作为一种改变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的一种尝试,力图对国内外反就业歧视法学研究的现状,就业歧视的界定与分类,反就业歧视的争论与立法演进,反就业歧视法的渊源、性质和原则,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与法律责任等基础理论问题有所突破和创新。
冯祥武,1972年生,湖南永州人。中共汕头市委党校法学副教授,兼职律师和兼职仲裁员。199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厦门大学法学(民商法)博士学位。因自幼家境贫寒,故能恪守“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良训。经历了一个从放鸭、放牛娃到一个法律职业人,从乡村小学教师到法学副教授,从中等师范毕业到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艰难人生历程。
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写一些于中国民主法治进程有所助益的文章。先后在《光明日报》、《河北法学》、《北方法学》、《东方法学》、《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甘肃政法学院学报》、《重庆社会科学》、《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主持并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三项。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引言一、选题的背景(一)理论背景(二)现实背景二、选题的意义(一)是履行反就业歧视国际法义务的需要(二)是生成反就业歧视社会价值共识的需要(三)是提升反就业歧视法学研究水平的需要三、术语的界定(一)就业歧视(二)反就业歧视法(三)基础理论问题四、内容和方法(一)研究的内容(二)研究的方法五、创新与不足(一)研究的创新之处(二)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的研究文献(一)国外研究文献简介(二)国外研究文献的评析二、国内的研究文献(一)国内研究文献简介(二)国内研究文献的评析第二章就业歧视的界定与分类第一节就业歧视的界定一、歧视的法律内涵(一)歧视源于偏见(二)歧视的定义(三)歧视的特征(四)歧视的类型二、就业歧视的概念与认定(一)就业歧视的词条(二)就业歧视的概念(三)就业歧视的认定三、就业歧视与用工自主权的区别(一)反就业歧视法对用工自主权的限制(二)反就业歧视与用工自主权的平衡(三)涉嫌就业歧视的用工单位的抗辩理由第二节就业歧视的分类一、经济学对就业歧视的分类(一)影响经济学对就业歧视分类的理论(二)劳动力市场歧视与非劳动力市场歧视(三)政府歧视、雇主歧视、雇员歧视、顾客歧视(四)劳动报酬歧视、就业招聘歧视、职业或工作歧视、人力资本投资歧视(五)劳动力市场前歧视和劳动力市场后歧视二、法学对就业歧视的分类(一)反就业歧视法对就业歧视的分类(二)直接歧视与间接歧视(三)制度性歧视与市场性歧视(四)先赋条件的歧视与自获条件的歧视(五)就业歧视的其他特别分类第三章反就业歧视的争论与立法演进第四章反就业歧视法的渊源、性质与原则第五章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与法律责任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