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甘露殿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林君兴学碑记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 天津林先生墓志铭拓片(全文、有残缺破损)(3张合售(民国教育家林默青拓片,内有高凌雯撰、华世奎书,王守恂撰、赵元礼书、孟广慧篆),(图9为林君兴学碑记原碑图片,图10——11为资料参考图片)。代友出售,同城验货,请勿议价)

举报
  • 作者: 
  • 年代:    民国 (1912-1948)
  • 页数:    3页
  • 作者: 
  • 年代:  民国 (1912-1948)
  • 页数:  3页

售价 200000.00

品相 一品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2-05-02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名人墨迹 > 资料档案
      商品描述:
          
           教育家林墨青先生(1862——1933), 名兆翰,又字伯嘿,晚年号更生,天津人。生于清同 治元年(1862)正月十四日。父亲林逢春,字荣轩,从事盐业。母亲刘氏。庶母王氏和周氏。林墨青为嫡出长子.
           教育家林墨青先生,从清末光绪庚子后,热心兴学,以一书生,经严范孙先生的推荐和支持,历任直隶学务处参议,津郡学务总董、天津县劝学所总董、社会教育办事处总董、广智馆馆长和《星期报》社长等职,并曾于1909年(宣统元年)被派赴日本考察教育。经过30年的努力,在天津创办了多处公私立男女小学和各种职业学校、补习学校,造就出难计其敷的各项职业人材,门墙桃李,遍及海内外。又复开展天津社会教育,移风易俗,改良社会,井赞助地方公益慈善救济事业,久为津人所乐道。
          1928年。他同严范孙先生创办国文观摩社,经校长李少轩(荣培)、常家骐、王家棋等同学,进入该社为学员,参加每星期日上午在西北城角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举行的作文会试。在经历四年多的过程中,每届会试之日,他虽年近七旬,而步履轻健,精神未减,常是严肃地端坐在讲台上,戴着老花镜,专心致志地批阅课卷。其诲人不倦之精诚至今难忘。
           林墨青年18丧父,四年后嫡母刘氏又病逝。从此一身持家,奉侍两庶母,抚养两幼弟。读书课徒外,继承父业,历任天津盐商晋德茂店穆家,长源店杨家、吉恒丰店张家、永立昌店崔家、益德店正家、同德店严家等各盐店的职务。事虽繁杂,不以为劳,有暇即继续钻研学业,用以自课。他幼年读书范围很广,如《尔雅说文》、《玉篇广韵》以从方愿英的《人谱类记》、陈宏漠的《五种遗规》等,均曾涉猎,并深有研究。因此,他识字较多,为后来广泛学习经史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他施教的过程中,使许多后学受到了启迪。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林墨青25岁,考入天津县学为生员。县试总教官李兆珍(星冶),极赏识其文章,惊为奇才,把他的试卷拔置第一名。当时掌握天津县篆者为宫玉甫,疑李兆珍对林墨育或有私情,乃子县试完毕对李说:“试事经过顺平,院内有文昌祠,我们两人应该联名制匾为谢。”当即拟汀了两块匾文:一为“斯文在兹”,——为“神人共鉴”,让李兆珍选择。李窥知宫玉甫的用意,于是很直爽地回答说:“非用‘神人共鉴’,何以明心!”后来,林墨青经过院试,文章仍列第一,才解除了人们的疑惑。由此可见,林墨青从青少年时代,学识文章即出类拔萃,同时也说明李兆珍善于发现人材。林墨青不仅少有文名,且留心教育之学,从早期即以兴学育材为己任。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兴学思想日益有所发展。
      坚定兴学编辑。
          1894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1900年光绪庚子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攻破天津城时,居民争相外逃,林墨青独固执不肯离去,且拟自焚其住宅,以示殉国的决心,经他庶母王氏和周氏一再苦劝,乃打消此念。他对两位庶母,事如生母,故能接受劝解。侵占天津的外国兵,到处乱窜,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有某外国兵,窜入西门里神机库林墨青住宅(现在西门里中营小学胡同十六号),林不为所辱,该外国兵竟以手批其颊,林对此引为奇耻大辱。
      翌年(1901年),清廷与“八国联军”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林墨青外观国际大势,内察本国情形,忧心忡忡,难以自已。他认为,为挽救危亡,必须力谋雪耻强国之遭,雪耻奠急于强国,而强国又莫急于兴学。因当时中国老百姓,充满封建迷信思想,缺乏科学观念,必须开通民智,改良社会,摆脱愚昧的困境,为此,立志兴学之念乃益坚定。这时,从贵州学政卸任后的严范孙,正以戊戌变法免于党人之祸,闲居天津故里,积极提倡兴办学堂,与林墨青志同道合。林即辅佐严范孙兴学,亲任奔走之劳,一时宏规大起,天津公私立小学从此发轫。
          林墨青感到,要为直隶省(今河北省)兴学,必先从天津倡导,更因为小学是培养人材的基础,故以兴办小学为急务。在庚子年天津城陷落后的九月间,林墨青即随同严范孙开办“冬寄学社”,旋又发起“严氏小社”,嗣与王竹林建议募捐创立“东一”、“东二”、“西一”、西二”,“北一”各学塾。既而又把这几处分散的学塾,利用会文书院地址,改办为民立第一两等小学堂,即后来的天津私立第一小学。又就问津书院地址,改办民立第二两等小学堂。这就是天津有民立小学堂之始,经费由绅富捐集。
      继此而兴办者,则为各官立小学堂。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夏,首先就西门里城隍庙。创办天津官立两等小学堂,经费由运署负责筹集,这是天津有官立小学堂之始。接续而成立的各官立小学堂,有河北大寺、行宫庙、慈惠寺、药王庙、直指庵、放生院、育德庵、西方庵、玉皇庙、圣慈庵、陈家沟、葛沽村等男小学,先后共达17处之多。从此以后,在天津城东、城西、城北等地全设立了官立小学。只是在城南方面,因为地势低洼多水,人烟稀少,故建学工作稍为推后。
      林墨青在天津创兴学堂的初期,只着眼于男子小学。后来,他感到学堂的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配合;而欲家庭教育好,又在乎有贤妻良母的辅导,才能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益。于是林墨青又积极兴办女子小学。先后创办的官立女子小学,有毗卢室、弥勒庵、菩提庵、白衣庵、白寺、皇姑庵、堤头村、狮子林、草厂庵、无量庵、谢公祠等十一处,并亲自担任这11处女子小学的总董。
      其他还设立了公立、民立、私立小学数十处,又改良私塾百余处。与此同时,如师范传习所、体操音乐传习班等,也次第创办,以加强师资的教学质量,一时兴学之风大盛。凡此无不由林墨青悉心规划,奔驰劝导,朝夕不遑,有他的血汗存乎其间。有一日,林墨青因为热心兴学,中暑而病。其恩师李兆珍闻讯,极为关切,特亲自偕同医生往视。李见林呻吟于床笫之间,犹手订兴学规章制度不辍。清末兴办学堂的成绩,很多人认为,足以为各行省之冠者,首推直隶,而足以为直隶之冠者,首推天津。具体到天津,主其事者为严范孙,而襄赞躬与其事者,则以林墨青出力最多。所以后来在天津流行着“学校林立”之说,这是一句双关语,意思是说蔚然兴起的天津各公私立小学,全是经林墨青之手建立起来的。
          林墨青看到在1900年前后的旧天津,也就是他有志于兴学的年代,虽然已形成为一华洋杂处的通都大邑,但天津人民入学受教育的,仅不过占十之四五,特别是妇女,在多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束缚下,除去极少数人,几乎全失去了读书受教育的机会。他针对这种情况,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与家庭教育配合,而且要与社会教育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收到相辅相成的效益。为此,他在创办男女小学之后,更致力于开展天律社会教育,兼筹并顾,形成他兴学的一部分。
      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是林墨青推动社会教育的基地。他所采取的办法是,就社会上的一般习惯,为妇人孺子日常目所习见、耳所习闻的一些事,进行宣传改革,潜移默化,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他在开展这项社会教育时,曾遇到种种障碍和困难,但是他抱有一种忘我的情,只要认为对社会有好处,他就引为这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甘冒当时诟谤怨愤,毅然为之,奋勇向前.如为了革除旧时代留下的妇女缠足和男子留发辫的陋习,林墨青发起组织“天足会”和“剪发会”。前者是为了保护妇女身体正常发育,倡导人们生了女孩不要缠足,生了男孩不要娶缠足女为媳,后者是在辛女革命后,劝导男于们剪掉自己头上蓄留的发辫。曾为此组织了一些宣传人员,身怀利剪,分布城厢各冲要街口,宣传中国人留发辫是清王朝人关后留下的陋习,而且很不卫生,应该及时剪掉。往来的行人,有的接受劝导,当场剪掉了自己的小辫子,有的犹疑观望,悄悄溜走,有的还有敌对情绪。林墨青不避嫌怨,耐心坚持劝导工作。林墨青认为,为了开通民智,改良社会风尚,必须做好宣传工作。他所利用的宣传阵地是:宣讲所、《星期报》和广智馆。
      首先在天津城厢附近,成立过四个宣讲所,天齐庙(东马路)、西马路、地藏庵(河东粮店街东)、甘露寺(北大关)等四处,简称“天、西、地、甘”。每晚派人在那里宣讲,包括读报纸、讲故事、宣传好人好事,灌输科学知识。各宣传所还附设阅报所,组织半日小学和武士会。半日小学‘专收容贫寒子弟入学,不收学费,并代备书籍,侧重写算课程,以便尽快地为穷家子弟培养谋生能力。武士会是群众练习武术的组织。由这也可以说明,林墨青在兴学中是包括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随着1915年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的成立,林墨青出任该处总董,创办一份(星期报》,作为宣传社会教育的舆论阵地.这份《星期报》,由韩补庵主编,另有编辑、记者王斗瞻、戴蕴辉等。每逢星期日出版一次,用四开毛边纸印刷,按照书页形式排印,裁开装订成册,如同一本书,便于保存。其编辑宗旨,以“培养旧有道德,增进普通知识,筹划平民生计,矫正不良风气”为主,凡社会教育范围以外的事项,概不登载。文体是白话与文言兼用。初名社会教育《星期报》,编印了688号。1929年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撤消,《星期报》从689号(广字第一号)起改由天津广智馆继续出版。林墨青生前,经常写文章,发表在《星期报》上,表扬好人好事,抨击社会不良现象。
      天津广智馆(发起于1921年,建成于1925年),是林墨青晚年最后开办的一项社会教育事业,也是他念念不忘的一项未竟的工作。它是仿照济南广智院创建的,因规模较小,故名之曰馆。该馆展出的内容,有天津土特产品、工农生产程序、科学常识图解、风俗习惯介绍等等,包括照片、图表、模型和实物,类似一个小型博览馆。当年,它在对广泛启发增进人们的智慧方面是起到促进作用的。
      以上所述,是林墨青致力于天津社会教育工作中突出的几件事,其他在改良年画、改良戏曲、组织崇俭会以及维护天津文庙建筑和祀典各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林墨青在天津兴学于庚子大乱后,当时学舍难以寻找,乃大力倡导废庙兴学(以庙宇为学舍,毁掉庙内所供奉的神像全部或一部)。各小学的名称,就各以所在的庙宇名称为名。所需用的学款,除由士绅筹集,主要以各庙的地租和公地租的收入为大宗,因此不免触动各庙宇的经济。旧时天津各庙宇的经济来源,除去居士和香客们的供奉,全仰赖庙产和香火的收入。废庙兴学之后,逐渐打破了各庙宇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影响了僧道尼等生活,不免遭到这些“出家人”的忌恨,甚至予以种种诋毁,林墨青乃成为众矢之的.更因为在清末庚子年代,天津居民的思想保守,狃于旧习,普遍存在着迷信鬼神的观念。在废庙兴学中,许多人不愿做拆庙毁神的举动,恐怕受到“报应”。林墨青针对这种情况,常是不惜精力,亲自带领瓦木工们,拆毁各庙神龛和塑像,不免引起落后群众啧有烦言。当时民智未开,在小学成立之初,废弃了旧书,改用新课本,还感觉不习惯,有的家长存在观望态度,不让子弟们上“洋学堂”。特别是家庭妇女们,一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于让自己女孩于上学堂,更是裹足不前。凡此种种问题,均为当年废庙兴学中的障碍。但是,首当其冲的林墨青,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冲破层层阻力,知难而进。他以惊人的毅力,多方动员,百般劝导,终于使天津的兴学工作,获得突飞猛进的成果,为天津的小学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庚子义和团运动后,正是袁世凯继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时严范孙第一次在津过隐居乡里生活。1904年严范孙再度出山,代胡月舫总理直囊学校司(后改学务处);翌年,清廷设立学部,严范孙被命署理学部右侍郎,1906年改为左侍郎。林墨青是在这种有利于天津兴学的情况下,开展他的兴学工作的。袁世凯对林墨青的热心兴学,深为嘉许,曾为之专折上奏,奖以内阁中书衔。辛亥革命,民国建立,袁世凯窃据大总统之后,又特召林墨青入京,将俾领全国社会教育事务,林力辞未就,仅允兼任京师模范讲演所名誉会长。并上改良学制书,条陈社会教育事项,长达数千言,均属切中时弊、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为袁世凯所称许。
      林墨青在兴办天津小学和开展社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还受到严范孙的称颂。严在写给林墨青的诗中,有“津痒半是旧祠庵,开创经营兴味酣’之句,井自注云:“津邑设学,君实创始,最初16处,皆君一手规划,商借祠宇,用力尤多。”由此说明了林墨青在废庙兴学中,用心之苦,成绩之大”
      1922年旧历正月十四林墨青60诞辰时,其恩师李兆珍犹健在,特写七律一首奉祝:“相知三十五年前,文字交深有夙缘。随得子陵敷化雨,数来甲纪正周天。上元佳节先期占,内翰荣名昔日迁.劝学愿君长益寿,满城桃李共争妍.”叙述两人相交过程及林墨青辅佐严范孙兴学所取得的成果,跃然于诗句之中。
          林墨青于1933年4月17日逝世,终年七十有一。他一生兴学,热心社会教育,几十年如一日。乡人公议,勒碑留念。由高凌雯撰《林君兴学碑记》,华世奎书丹,醵资者有其好友张少元、周岐山等,1934年镌成,嵌于广智馆(解放初期改为第二博物馆)壁间,以资永远纪念。该碑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以上文字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