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柴铎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4-09 / 平装
售价 ¥ 68.00
品相 全新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9-27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土地储备驱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多元价值实现的创新模式研究
本书结合新时期土地储备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新挑战与新使命,对具有代表性的土地储备转型案例中核心目标要素、权益实现关系与公共价值进行分析,得出三种价值实现路径与模式创新,分别为以“资产重组+权益分享”为核心的自然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收储实现路径、以“综合收储+成本分摊”为核心的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产品价值收储实现路径、以“储保结合+效益互促”为核心的自然资源资产社会文化价值收储实现路径。
柴铎,博士,汉族,1985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所,2012~2013年国家公派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联合培养;2014年至今任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政策、土地规划与利用保护;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前言
第一章土地储备的内涵、发展历程与创新趋势
第一节土地储备的概念内涵辨析
第二节不同国家土地储备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比较
一、荷兰的土地收储模式
二、瑞典的土地收储模式
三、法国的土地收储模式
第三节我国土地储备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探索阶段(1996-2001年)
二、建立阶段(2002-2007年)
三、发展阶段(2008-2013年)
四、完善阶段(2014-2018年)
五、创新阶段(2019年至今)
第二章“两统一”背景下土地储备转型发展的形势与导向
第一节土地储备转型发展的形势与要求:“三提高与两矛盾”
一、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储备工作难度和收储成本
二、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了土地储备的功能定位
三、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阶段转换提高了土地储备风险管理难度
四、土地储备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与收储成本上升矛盾凸显
五、保障土地收入与降低用地成本的矛盾并存
第二节土地储备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
……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