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采薇阁书店
  • 四川文脉丛书
  • 四川文脉丛书
  • 四川文脉丛书
  • 四川文脉丛书
  • 四川文脉丛书
  • 四川文脉丛书

四川文脉丛书

举报
  • 作者: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25000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1-12-24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国学古籍 > 文学
      商品描述:
      漢代的蜀學,如司馬相如、嚴遵、揚雄、王褒等人,都透露出偏于文學的傾向。唐宋以後,太白、東坡、升庵都以文名。歷來論者都以爲蜀文受到山水的滋養。近代學者汪辟疆説,﹃蜀中山水,青碧嵌空,奇秀在骨;靈芬所發,乃在高文﹄。生長蜀中者無論,﹃即寓公客游,如少陵、山谷、劍南諸家,其客蜀所作,亦頗與蜀山蜀水之青碧爲近。蓋山川與文章相發,寓于目者不可弭于胸,其理固不可誣也。﹄
      在中國古典思想的語境中,﹃文﹄具有某種本體論的意義。如孔子説﹃文不在兹﹄,又説﹃博學于文﹄。其所謂﹃文﹄幾乎可以視爲﹃道﹄或﹃理﹄的别名。孔子守文抱道的經典形象,爲後世的文學家樹立了典範。到西漢後期,文章可以不朽的觀念逐漸形成。方孝岳先生舉揚雄爲例,説他﹃一生榮利聲名,皆不屑意,但只默默地作文章。他實在是有樂于此,認爲這是一種了不得的事﹄。在揚雄的潛意識中,﹃「文」和「道」比起來,文的不朽性和感人之點遠勝于「道」。﹄(見《中國文學批評》)這種認識爲古典文學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蜀人作家群體中表現得尤其明顯。比如東坡與二程同時,但思想始終異趨,不能相合。明代楊升庵在《與周子籲書》中説:﹃文即道,道即文,非有二也。仰以觀于天文,即天道也。文可觀,道不可觀,觀文即觀道也。夫以天地之大也,一言以蔽之,曰文而已矣。﹄以類似的觀念爲基礎,發展出古代文學史上的﹃文統﹄説,見于唐宋古文運動以及近代桐城派的有關論述。這種表述如此普遍,可與﹃道統﹄説相提並論。四川古代作家群體以其傑出的作品及其思想傾向,成爲古代﹃文統﹄的重要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在經典解釋上,嚴遵、揚雄都重視《周易》《老子》。史稱嚴遵﹃專精《大易》,躭于《老》《莊》,常卜筮于市,日閲得百錢,則閉肆下帘,授《老》《莊》,著《指歸》,爲道書之宗。﹄揚雄博學,﹃以爲經莫大于《易》﹄,故擬《周易》作《太玄》,《太玄》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極富原創力的作品。《周易》《老子》都是中國古代文化上的原始經典,《周易》的神秘主義傾向以及《老子》博大寬容的思想品格經常被視爲後世蜀學的特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推三蘇。歷史學者錢穆曾概括三蘇學術的特點,以爲:﹃他們會和著莊、老、佛學和戰國策士,乃及賈誼、陸贄。長于就事論事,而卒無所指歸;長于和會融通,而卒無所宗主。他們推崇老、釋,但非隱淪;喜言經世,又不尊儒術。他們在學術上,似無準繩,好像僅恃聰明,憑常識,僅可稱之曰俗學,而卻是俗學中之無上高明者。他們是當時的策士,但這是在統一時代而又是儒學極盛期的策士,所以和戰國策士甚不同。他們是道士,但又熱心政治,乃是一種忠誠激發的道士,又與隱淪枯槁者不同。他們是儒門中之蘇、張,又是廟堂中之莊、老。非縱横,非清談,非禪學;而亦縱横、亦清談、亦禪學。實在不可以一格繩,而自成爲一格。﹄錢穆先生對三蘇學術的描述,或者不完全準確,但卻有索隱的價值。其中最重要的兩句話,應當是﹃長于和會融通,而卒無所宗主﹄。事實上,中國古代文化歷經數千年的衍變,而仍能與時俱進,没有徹底地淪爲骨董,或者正是因爲其長于融通,并不偏執固守。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高峰,同期的蜀學人才輩出。佛教傳統中湧現出馬祖道一、圭峰宗密、圓悟克勤等傑出的學者。在文學、史學領域,李白、三蘇、范祖禹、李燾、李心傳等人代表當時的最高成就。元、明以後,四川遠離政治中心,文化發展相對落後,當時風行全國的學術潮流,如明代心學、清代樸學,蜀人皆接觸不多,人物較少。晚清以來,風氣漸開,在新舊思潮的激蕩之下,産生了廖平、宋育仁、劉咸炘、吴虞、謝無量等衆多學者,爲中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中國古代有悠久的歷史文獻學傳統,這種傳統與鄉土意識結合,歷代很多學者都注意收集整理地方文獻。四川地方文獻的匯總編輯,從宋代以來,有《成都文類》《全蜀藝文志》《蜀中廣記》《函海》等優秀成果。編者等人長期從事古文獻的研究與整理工作,今輯蜀學歷史文獻多種,彙編爲《四川文脈叢書》。全編中除衆所周知的揚雄、李白、蘇軾等人的文獻,也收録部分曾經入蜀的人物的文集。這些人物,或避難于蜀,或宦游于蜀,對四川文化有很大的影響,其文集中也往往保存有四川歷史文化的珍貴記録。有一些著名的例子,如南宋紹興初年,浙江諸暨人馮時行出任丹棱令,其集中有《楊隱父墓表》,記録了大雅堂的建造者楊素的世系及其家族情况。又如清康熙年間,北京人張能鱗宦游于蜀,主持修復三蘇祠,集中有《復眉山三蘇祠記》記其事。如此者不勝枚舉,不可以其籍貫而有所疏外。
      本編文獻在選目上兼容並包,文獻類型有總集、别集以及部分專門著述,具體内容涉及文學、史學、宗教等領域。所收各書皆爲古代版刻中的精品,其中有多種宋、元時期的珍稀版本。總體而言,本編選目詳于古代,而于近世文獻則稍稍簡略,這一方面是因爲近世文獻較多,非一編所能容納;另外,近世文獻的發掘整理,目前已有很多相應的成果,讀者利用較爲方便。本編所收各書,不分體制,概以作者生卒年月爲次,而于蜀人土著及入蜀宦游者則稍稍分别。全編影印發行,相信對于四川歷史文化研究以及當代文化建設,將不無積極的助益。
      總目録
      第一册
      王諫議集 一卷 漢 王褒 撰 明 張溥 輯 明刻本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一
      揚子太玄經 十卷 漢 楊雄 撰 明天啓六年武林趙世楷讀書坊刻本七七
      第二册
      揚子法言 十三卷 附音義 
                            漢 揚雄 撰 晉 李軌 唐 柳宗元 宋 宋咸 吳祕 司馬光 注 
                            宋淳熙八年唐仲友台州公使庫刻本一

      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別國方言解 十三卷 漢 揚雄 撰 晉 郭璞注 
                                                                       宋慶元六年潯陽郡齋刻本三五七
      第三册
      揚侍郎集 一卷 漢 楊雄 撰 明 張溥 輯 明刻本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一
      司馬文園集 二卷 漢 司馬相如 撰 明 張溥 輯 明刻本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一四七
      司馬長卿集 一卷 漢 司馬相如 撰 清刻本二三三
      蜀丞相諸葛亮文集 存卷四至六 三國蜀 諸葛亮撰 明正德十二年閻欽刻本二八七
      第四册
      諸葛武侯全書(一)序至卷十三 明 王士騏 輯 明崇禎十一年吳天挺刻本一
      第五册
      諸葛武侯全書(二)卷十四至卷二十 明 王士騏 輯 明崇禎十一年吳天挺刻本一
      諸葛丞相集(一)序至卷一 三國蜀 諸葛亮 撰 清 朱璘 輯 
                                清康熙三十七年萬卷堂刻本三一五
      第六册
      諸葛丞相集(二)卷二至卷四 三國蜀 諸葛亮 撰 清 朱璘 輯 
                                清康熙三十七年萬卷堂刻本一
      第七册
      三國志(一)序至卷七 晉 陳壽 撰 劉宋 裴松之 注 宋刻本一
      第八册
      三國志(二)卷八至卷十五 晉 陳壽 撰 劉宋 裴松之 注 宋刻本一
      第九册
      三國志(三)十六卷至卷二十六 晉 陳壽 撰 劉宋 裴松之 注 宋刻本一
      第十册
      三國志(四)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八 晉 陳壽 撰 劉宋 裴松之 注 宋刻本一
      第十一册
      三國志(五)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三 晉 陳壽 撰 劉宋 裴松之 注 宋刻本一
      第十二册
      三國志(六)卷五十四至卷六十五 晉 陳壽 撰 劉宋 裴松之 注 宋刻本一
      第十三册
      益都耆舊傳 一卷 晉 陳壽 撰 明 陶宗儀 編 
                                 清順治三年李際期宛委山堂刻說郛本一
      華陽國志 十二卷 晉 常璩 撰 明嘉靖四十二年張佳胤刻本七
      常璩蜀李書 一卷 清 湯球 輯 清光緒廣雅書局刻廣雅叢書本五八七
      第十四册
      陳伯玉文集 十卷 附錄一卷 唐 陳子昂 撰 明弘治四年楊澄刻本一
      第十五册
      子昂集 十卷 附錄一卷 唐 陳子昂 撰 明嘉靖四十四年王廷刻本一
      李太白文集(一)卷一至卷四 唐 李白 撰 宋蜀刻本三九五
      第十六册
      李太白文集(二)卷五至卷三十 唐 李白 撰 宋蜀刻本一
      第十七册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一)序—卷九 唐 李白 撰 宋 楊齊賢 集注 元 蕭士贇 補注 
                                              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明修本一

      第十八册
      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二)卷十至卷二十五 唐 李白 撰 宋 楊齊賢 集注 元 
                                              蕭士贇 補注 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明修本一
      第十九册
      唐翰林李白詩類編 十二卷 唐 李白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册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 一卷 唐 馬祖道一 明萬曆三十五年刻四家語錄本一
      注華嚴法界觀門 一卷 唐 宗密 注 明嘉興藏本二七
      大方廣圓覺經大疏(一)三卷 唐 宗密 注 明嘉興藏本七九
      第二十一册
      大方廣圓覺經大疏(二)三卷 唐 宗密 注 明嘉興藏本一
      禪源諸詮集都序 二卷 唐 宗密 注 明刻本二一三
      咸平集(一)序至卷七 宋 田錫 撰 明祁氏淡生堂抄本二九三
      第二十二册
      咸平集(二)卷八至卷三十 宋 田錫 撰 明祁氏淡生堂抄本一
      第二十三册
      蘇學士文集 十六卷 宋 蘇舜欽 撰 清 宋犖 輯 
                                 清康熙三十七年徐惇孝徐惇複白華書屋寫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一)序至卷十七 石室先生年譜一卷 
                          宋 文同 撰 宋 家誠之 編年譜 明 李應魁 纂附録 明 毛晉等 同參 
                          明萬曆三十八年吳一標刻崇禎四年毛晉重修本一
      第二十五册
      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二)卷十八至卷四十 拾遺二卷 附録一卷 
                          宋 文同 撰 宋 家誠之 編年譜 明 李應魁 纂附録 明 毛晉等 同參 
                          明萬曆三十八年吳一標刻崇禎四年毛晉重修本一
      第二十六册
      淨德集(一)序至卷十八卷 缺卷五 宋 呂陶 撰 
                      清乾隆武英殿木活字印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一
      第二十七册
      淨德集(二)卷十九至卷三十八 宋 呂陶 撰 
                      清乾隆武英殿木活字印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一

      第二十八册
      增補蘇批孟子 二卷 年谱一卷 宋 蘇洵 撰 清嘉慶十七年序三讓堂刻本一
      蘇老泉先生全集(一)卷一至卷七 宋 蘇洵 撰 明刻本二五五
      第二十九册
      蘇老泉先生全集(二)卷八至卷十六 宋 蘇洵 撰 明刻本一
      重編嘉祐集(一)序至卷四 宋 蘇洵 撰 明崇禎十一年黃燦黃煒賁堂刻本二六七
      第三十册
      重編嘉祐集(二)卷五至卷二十 附錄一卷 宋 蘇洵 撰 
                                明崇禎十一年黃燦黃煒賁堂刻本一

      第三十一册
      東坡集(一)序至卷十九 缺(卷五至卷六 卷十一至卷十二 卷十五至卷十八) 
                      宋 蘇軾 撰 宋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東坡集(一)卷二十至卷四十 缺(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三 卷二十八至卷二十九 
                      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 宋 蘇軾 撰 宋刻本一
      第三十三册
      蘇文忠公集(一)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蘇文忠公集(二)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三十五册
      蘇文忠公集(三)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三十六册
      蘇文忠公集(四)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三十七册
      蘇文忠公集(五)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蘇文忠公集(六)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蘇文忠公集(七)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四十册
      蘇文忠公集(八)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四十一册
      蘇文忠公集(九)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蘇文忠公集(十)一一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蘇文忠公集(十一)一一一卷 年譜一卷 宋 蘇軾 撰 
                                明嘉靖十三年江西布政司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大易疏解 九卷 宋 蘇軾 撰 明崇祯九年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東坡先生易傳 九卷 宋 蘇軾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畢氏刻兩蘇經解本一
      第四十六册
      東坡先生書傳 二十卷 宋 蘇軾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畢氏刻兩蘇經解本一
      第四十七册
      類編增廣潁濱先生大全文集(一)存一三七卷 宋 蘇轍 撰 
                                                                 南宋乾道麻沙刻本一
      第四十八册
      類編增廣潁濱先生大全文集(二)存一三七卷 宋 蘇轍 撰 
                                                                 南宋乾道麻沙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類編增廣潁濱先生大全文集(三)存一三七卷 宋 蘇轍 撰 
                                                                 南宋乾道麻沙刻本一
      第五十册
      詩集傳(一)卷一至卷十六 宋 蘇轍 撰 宋淳熙七年蘇詡筠州公使庫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詩集傳(二)卷十七至卷二十 宋 蘇轍 撰 宋淳熙七年蘇詡筠州公使庫刻本一
      潁浜先生春秋集解 十二卷 宋 蘇轍 撰 明 董可威等 校 明刻本一九七
      第五十二册
      論語拾遺 一卷 宋 蘇轍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畢氏刻本一
      孟子解 一卷 宋 蘇轍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畢氏刻本二一
      道德經注 四卷 闕卷二 宋 蘇轍 撰 元至元刻本四七
      佛果園悟禪師碧巖錄(一)序至卷七 宋 圓悟克勤 撰 
                                                   日本濃州瑞龍禪寺據元杭州嵎中張氏翻刻本一四三
      第五十三册
      佛果園悟禪師碧巖錄(二)卷八至卷十 宋 圓悟克勤 撰 
                                                   日本濃州瑞龍禪寺據元杭州嵎中張氏翻刻本一
      佛果園悟真覺禪師心要 二卷 宋 圓悟克勤 撰 宋 嗣法子文 編 宋刻本 
                                                         補配一八五
      斜川集 六卷 附錄二卷 宋 蘇過 撰 清乾隆五十三年武進趙氏有生齋刻本四六七
      第五十四册
      跨鼇集(一)卷一至卷十七 宋 李新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五十五册
      跨鼇集(二)卷十八至卷三十 宋 李新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五十六册
      唐先生文集 二十卷 宋 唐庚 撰 宋刻本一
      第五十七册
      雙溪集 九卷 宋 蘇籀 撰 舊抄本一
      雲溪集 十二卷 宋 郭印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二七九
      第五十八册
      方舟集(一)卷一至卷十四 宋 李石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五十九册
      方舟集(二)卷十五至卷二十四 宋 李石 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第六十册
      東齋記事 五卷 補遺一卷 宋 范鎮 撰 清抄本一
      趙文肅公文集(一)序至卷七 明 趙貞吉 撰 
                                     明萬曆二十九年王藩臣蕭如松刻本一三五
      第六十一册
      趙文肅公文集(二)卷八至卷十六 明 趙貞吉 撰 
                                     明萬曆二十九年王藩臣蕭如松刻本一
      第六十二册
      趙文肅公文集(三)卷十七至卷二十三 明 趙貞吉 撰 
                                     明萬曆二十九年王藩臣蕭如松刻本一

      第六十三册
      太史范公文集(一)卷一至卷二十五 宋 范祖禹 撰 清抄本一
      第六十四册
      太史范公文集(二)卷二十六至卷四十六 宋 范祖禹 撰 清抄本一
      第六十五册
      太史范公文集(三)卷四十七至卷五十五 宋 范祖禹 撰 清抄本一
      唐鑑 十二卷 宋 范祖禹 撰 宋刻本一九七
      第六十六册
      春秋臣傳 三十卷 宋 王当 撰 清康熙間通志堂刻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六十七册
      東都事略(一)卷一至卷三十四 宋 王偁 撰 宋紹熙年間四川眉山程舍人宅刻本一
      第六十八册
      東都事略(二)卷三十五至卷七十一 宋 王偁 撰 宋紹熙年間四川眉山程舍人宅刻本一
      第六十九册
      東都事略(三)卷七十二至卷一〇七 宋 王偁 撰 宋紹熙年間四川眉山程舍人宅刻本一
      第七十册
      東都事略(四)卷一〇八至卷一三〇 宋 王偁 撰 宋紹熙年間四川眉山程舍人宅刻本一
      李侍郎經進六朝通鑒博議 十卷 宋 李燾 撰 清抄本三三七
      第七十一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一)序至卷十 目錄二卷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七十二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二)卷十一至卷二十五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七十三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三)卷二十六至卷四十二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七十四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四)卷四十三至卷五十四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五)卷五十五至卷六十六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七十六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六)卷六十七至卷七十九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七十七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七)卷八十至卷九十三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七十八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八)卷九十四至卷一〇六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七十九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九)卷一〇七至卷一一九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八十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十)卷一二〇至卷一三二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八十一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十一)卷一三三至卷一四三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八十二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十二)卷一四四至卷一五六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八十三册
      續資治通鑒長編(十三)卷一五七至卷一七〇 宋 李燾 撰 
                                         清光緒七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