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采薇阁书店
  •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举报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ISBN:  9787540256791
  • 出版时间: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售价 120000.00

定价 ¥120000.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1-01-12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国学古籍 > 历史
      商品描述:
      明代诸子学文献丛刊

      书号: 978-7-5402-5679-1
      主编:黄振萍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册数:124册   开本:16开  
      中图法分类号: B220.5-55

      出版説明

      有明一代,自西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稱帝,到西元1644年崇禎自縊,一共持續了二百七十六年。從世界歷史來看,這一時期正好對應于歐洲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一場在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背景下,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反對宗教神權統治,提倡個性解放的思想、文化運動。同時期的明朝,一方面,中央集權得到極大强化,程朱理學成爲正統思想,并以八股文開科取士;另一方面,隨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尤其是東南沿海商業、手工業的發達,又使得封建統治對商人及士大夫階層的約束逐步减弱。因此,明代雖然没有出現像歐洲文藝復興那樣的思想解放運動,但在中葉以後,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思想和文化啓蒙思潮。在思想上,不僅出現了批判理學末流『空寂寡默』的元氣實體論(以羅欽順、王廷相爲代表),更有反對程朱理學教條的陽明心學,其後的王艮、王畿、李贄倡『無善無惡』之説,『非聖無法』,對儒家綱常名教形成了極大的衝擊。在具體治學上,出現了『經世致用』或『明道致用』的實學思潮。楊慎認爲,學者不應祖述宋人語録,以宋人之是非爲是非,而要博覽群書,研習百家,廣求有用之學。李贄進一步指出:『不執一説,便可通行,不定死法,便可活世。』(《藏書·孟軻》),而且他本人還對道家、兵家、墨家等諸子學説進行了認真研究,著有《老子解》《莊子解》《孫子參同》《墨子批選》等。傅山還對堅持認爲『子不如經之尊』的儒者進行了嚴厲批判,説他們是『失心之士』,對于『雲雷震鼓』的諸子著述充耳不聞。(《霜紅龕集》卷一、卷三十八)正是在這些思潮的影響下,自漢代儒學一尊之後,沉寂千年之久的諸子學得到了復興。
      明代諸子學的復興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可以振興學術,拓展知識及其研究的範圍。正如班固所言,觀諸子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漢書·藝文志》)二是可以抵制以天理限制人之發展可能性的官方理學。對此,顧炎武説道:『當萬曆之末,士子好新説,以莊列百家之言竄入經義,甚者合佛老與吾儒爲一,自謂千載絶學。』(《亭林文集·富平李君墓誌銘》)這雖是批評之語,但也正好説明了明中葉以來諸子學的興盛及其對傳統思想的衝擊。
      有鑒于明代諸子學在中國學術史、思想史上的重要意義,我們編纂了這套《明代諸子文獻叢刊》。章太炎曾説:『所謂諸子學者,非專限于周秦,後代諸家,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爲主。』(《諸子學略説》)在編纂過程中,我們遵循了這一對諸子學的理解,所收文本以明人對先秦諸子學的校注、研究著作爲主,同時包括了對《新語》《新書》《太玄》《中論》《郁離子》等兩漢以來的重要子學著作的研究文獻。當然,由于編者學識有限,難免有不妥之處,還望方家批評指正。

      二〇一九年五月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册
      百家類纂(一) 明 沈津 輯 明隆慶元年刻本一
      第二册
      百家類纂(二) 明 沈津 輯 明隆慶元年刻本一
      第三册
      百家類纂(三) 明 沈津 輯 明隆慶元年刻本一
      第四册
      百家類纂(四) 明 沈津 輯 明隆慶元年刻本一
      第五册
      百家類纂(五) 明 沈津 輯 明隆慶元年刻本一
      第六册
      百家類纂(六) 明 沈津 輯 明隆慶元年刻本一
      第七册
      百家類纂(七) 明 沈津 輯 明隆慶元年刻本一
      第八册
      百家類纂(八) 明 沈津 輯 明隆慶元年刻本一
      第九册
      諸子彙函(一) 卷一—卷二 明 歸有光 輯 明 文震孟 參訂 明天啓五年刊本一
      第十册
      諸子彙函(二) 卷三—卷六 明 歸有光 輯 明 文震孟 參訂 明天啓五年刊本一
      第十一册
      諸子彙函(三) 卷七—卷十 明 歸有光 輯 明 文震孟 參訂 明天啓五年刊本一
      第十二册
      諸子彙函(四) 卷十一—卷十四 明 歸有光 輯 明 文震孟 參訂 明天啓五年刊本一
      第十三册
      諸子彙函(五) 卷十五—卷十七 明 歸有光 輯 明 文震孟 參訂 明天啓五年刊本一
      第十四册
      諸子彙函(六) 卷十八—卷二十 明 歸有光 輯 明 文震孟 參訂 明天啓五年刊本一
      第十五册
      諸子綱目類編(一) 卷一—卷四 明 李元珍 輯 明聚奎樓刻本一
      第十六册
      諸子綱目類編(二) 卷五—卷八 附昭代子快一卷 明 李元珍 輯 明聚奎樓刻本一

      第十七册
      彙選子集奇賞 七卷 明 陳仁錫 輯 明崇禎刻本一
      第十八册
      新編類意集解諸子瓊林前集(一) 卷一—卷十二 元 蘇應龍 編 元末刊本一
      第十九册
      新編類意集解諸子瓊林前集(二) 卷十三—卷二十四 後集十六卷 元 蘇應龍 編 元末刊本一
      第二十册
      子史類語(一) 卷一—卷三 明 魯重民 編 明刊本一
      第二十一册
      子史類語(二) 卷四—卷十一 明 魯重民 編 明刊本一
      第二十二册
      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一) 卷一—卷三 明 鍾惺 編 明天啓五年青藜館刊本一
      第二十三册
      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二) 卷四—卷六 明 鍾惺 編 明天啓五年青藜館刊本一
      第二十四册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一) 卷一—卷四 首一卷 
                              明 焦竑 編 明 翁正春 評 明 朱之蕃 訓点 明萬曆四十四年寶善堂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二) 卷五—卷八 明 焦竑 編 明 翁正春 評 明 朱之蕃 訓点 
                                                          明萬曆四十四年寶善堂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三) 卷九—卷十二 明 焦竑 編 明 翁正春 評 明 朱之蕃 訓点 
                                                          明萬曆四十四年寶善堂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四) 卷十三—卷十六 
                              明 焦竑 編 明 翁正春 評 明 朱之蕃 訓点 明萬曆四十四年寶善堂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五) 卷十七—卷二十 
                              明 焦竑 編 明 翁正春 評 明 朱之蕃 訓点 明萬曆四十四年寶善堂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十二子 十二卷 附二卷 明 方疑 編 明末刊本一
      第三十册
      六子全書(一) 明 顧春 編 明嘉靖十二年吴郡顧氏世德堂刊本一
      第三十一册
      六子全書(二) 明 顧春 編 明嘉靖十二年吴郡顧氏世德堂刊本一
      第三十二册
      六子全書(三) 明 顧春 編 明嘉靖十二年吴郡顧氏世德堂刊本一
      第三十三册
      六子全書(四) 明 顧春 編 明嘉靖十二年吴郡顧氏世德堂刊本一
      第三十四册
      六子全書(五) 明 顧春 編 明嘉靖十二年吴郡顧氏世德堂刊本一
      第三十五册
      六子全書(六) 明 顧春 編 明嘉靖十二年吴郡顧氏世德堂刊本一
      第三十六册
      新刋六子全文註釋摘錦 六卷 明 蘇濬 述選 明萬曆二年刻本一
      第三十七册
      道宗六書(一) 明 李栻 輯刻 明萬曆二年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道宗六書(二) 明 李栻 輯刻 明萬曆二年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道宗六書(三) 明 李栻 輯刻 明萬曆二年刻本一

      第四十册
      中立四子集(一) 明 朱東光 輯 明 張登雲 參補 明萬曆刻本一
      第四十一册
      中立四子集(二) 明 朱東光 輯 明 張登雲 參補 明萬曆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中立四子集(三) 明 朱東光 輯 明 張登雲 參補 明萬曆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中立四子集(四) 明 朱東光 輯 明 張登雲 參補 明萬曆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三子音義 二十卷 明 閔齊伋 評校 明閔齊伋朱墨套印本一
      第四十五册
      管晏春秋百家評林 四卷 明 陶望齡 校閲 明 翁正春 參訂 明 朱之蕃 遴輯 明萬曆朱之蕃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管韓合纂 四卷 明 張榜 編 明 朱士泰 校訂 明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四十七册
      道德經 二卷 考异一卷 宋 蘇轍 注 明 凌以棟 批點 明凌氏自刊朱墨套印本一
      太上老子道德經 六卷 明 何道全 注 明刻本三五三 
      第四十八册
      老子解 二篇 明 徐學謨 申用嘉 撰 明萬曆十八年刊本一
      老子通 二卷 明 沈一貫 著 明萬曆二十七年刊本三三七 
      第四十九册
      老子翼 三卷 明 焦竑 選 明 王元貞 校訂 明萬曆十六年刊本一
      第五十册
      老子元翼 四卷 明 焦竑 輯 清 郭乾泗 重校 清乾隆五年三多齋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莊子 十卷 明 許宗魯 撰 明嘉靖六年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莊子通(一) 卷一—卷五 读莊概辨一卷 明 沈一貫 撰 明萬曆刊本一
      第五十三册
      莊子通(二) 卷六—卷十 明 沈一貫 撰 明萬曆刊本一
      第五十四册
      莊子通義(一) 卷一—卷五 明 朱得之 撰 明 丁坊 重梓 明嘉靖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莊子通義(二) 卷六—卷十 明 朱得之 撰 明 丁坊 重梓 明嘉靖刻本一
      第五十六册
      莊子翼(一) 卷一—卷四 明 焦竑 編 明 王元貞 校 明萬曆戊刻本一
      第五十七册
      莊子翼(二) 卷五—卷八 明 焦竑 編 明 王元貞 校 明萬曆戊刻本一
      第五十八册
      南華經(一) 卷一—卷九 晋 郭象 注 宋 林希逸 口義 劉辰翁 點校 明 王世貞 陳仁錫等 批 
               明萬曆凌氏刊五色套印本一
      第五十九册
      南華經(二) 卷十—卷十六 晋 郭象 注 宋 林希逸 口義 劉辰翁 點校 明 王世貞 陳仁錫等 批 
                明萬曆凌氏刊五色套印本一
      第六十册
      南華發覆(一) 卷一—卷五 明 釋性 撰 明 方應祥 校 明刊本一
      第六十一册
      南華發覆(二) 卷六—卷八 明 釋性 撰 明 方應祥 校 明刊本一

      第六十二册
      南華經内篇集註 七卷 首一卷 明 潘基慶 輯 明刻本一
      第六十三册
      南華真經副墨(一) 卷一—卷四 讀南華真經雜説一卷 明 陸西星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六十四册
      南華真經副墨(二) 卷五—卷八 明 陸西星 撰 明萬曆刻本一
      第六十五册
      南華真經評註 十卷 晋 郭象 輯 明 歸有光 批 明 文震孟 訂 明天啓四年刊本一
      第六十六册
      南華真經合註吹影(一) 卷一—卷十五 清 胡文蔚 補訂 清刻本一
      第六十七册
      南華真經合註吹影(二) 卷十六—卷三十一 清 胡文蔚 補訂 清刻本一

      第六十八册
      南華真經合註吹影(三) 卷三十二—卷三十三 清 胡文蔚 補訂 清刻本一
      南華真經旁注(一) 卷一—卷二 晋 向秀 注 明 方虛名 輯 明末刻本八五
      第六十九册
      南華真經旁注(二) 卷三—卷五 晋 向秀 注 明 方虛名 輯 明末刻本一
      第七十册
      鍥南華真經三註大全(一) 卷一—卷六 明 陳懿典 輯 余紹崖 梓 
                                  明萬曆二十一年閩書林余氏自新齋刊本一
      第七十一册
      鍥南華真經三註大全(二) 卷七—卷十四 明 陳懿典 輯 余紹崖 梓 
                                  明萬曆二十一年閩書林余氏自新齋刊本一
      第七十二册
      鍥南華真經三註大全(三) 卷十五—卷二十一 明 陳懿典 輯 余紹崖 梓 
                                  明萬曆二十一年閩書林余氏自新齋刊本一
      第七十三册
      關尹子 二卷 宋 陳顕微 注 明 朱蔚然 校訂 明刊本一
      關尹子文始真經 不分卷 周 尹喜 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董氏秋聲閣刻本二二九 
      荀子(一) 卷一—卷六 唐 楊倞 注 明末刻本三一三
      第七十四册
      荀子(二) 卷七—卷二十 唐 楊倞 注 明末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亢倉子 不分卷 周 庚桑楚 撰 明 楊慎 評注 明 張懋寀 校梓 明刊本一
      文子 十二卷 唐 朱弁 注 明 孫礦 評 明刊本五五 
      第七十六册
      鄧子 不分卷 周 鄧析 選 明 楊慎 注 明天啓五年張氏横秋閣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鬼谷子 三卷 周 鬼谷子 選 漢 劉向 注 明 李言恭 校訂 明刊本二五 
      鶡冠子 三卷 宋 陸佃 解 明 王宇 評 汪明際 朱養純 參評 朱養和 訂 明天啓五年朱氏花齋刻本一六一 

      第七十七册
      孫子參同 五卷 明 李贄 编著 翻刻明萬曆四十八年閔于忱松筠館刻朱墨套印本一
      第七十八册
      孫子合符全集 二卷 明 鄭元極 著 明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新刊校正京本孫武子兵法本義 二卷 明 鄭霊 著 明嘉靖金陵李氏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八七 
      趙註孫子(一) 卷一 明 趙本学 長山貫 著 文久三年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二九七
      第七十九册
      趙註孫子(二) 卷二—卷五 明 趙本学 長山貫 著 文久三年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八十册
      孫武子 十三篇 講意二卷 明 楊魁 著 明嘉靖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呉子 二卷 周 呉起 選 明 劉寅 注 明天啓六年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七九 
      第八十一册
      武經開宗(一) 卷一—卷六 明 黄献臣 著 明刊本一
      第八十二册
      武經開宗(二) 卷七—卷十 明 黄献臣 著 明刊本一
      第八十三册
      武經直解(一) 卷一—卷四 明 劉寅 選 明 張居正 補訂 明 翁鴻業 校訂 明刊本一
      第八十四册
      武經直解(二) 卷五—卷八 明 劉寅 選 明 張居正 補訂 明 翁鴻業 校訂 明刊本一
      第八十五册
      武經直解(三) 卷九—卷十二 明 劉寅 選 明 張居正 補訂 明 翁鴻業 校訂 明刊本一
      第八十六册
      商子 五卷 秦 商鞅 選 明 程榮 校 明和三年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管子(一) 卷一—卷十 唐 房玄齢 注 明萬暦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〇五
      第八十七册
      管子(二) 卷十一—卷二十四 唐 房玄齢 注 明萬暦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八十八册
      管子(一) 卷一—卷十一 周 管仲 撰 明 凌汝亨 輯評 明萬曆四十八年凌氏朱墨套印本一
      第八十九册
      管子(二) 卷十二—卷二十四 周 管仲 撰 明 凌汝亨 輯評 明萬曆四十八年凌氏朱墨套印本一
      第九十册
      管子(一) 卷一—卷十 唐 房玄齢 注 明 劉績 補訂 明 朱長春 通演 寶暦五年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九十一册
      管子(二) 卷十一—卷二十四 唐 房玄齢 注 明 劉績 補訂 明 朱長春 通演 寶暦五年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九十二册
      管子 二十四卷 周 管仲 撰 明嘉靖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九十三册
      管子榷(一) 卷一—卷六 明 朱長春 著 明萬暦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九十四册
      管子榷(二) 卷七—卷十二 明 朱長春 著 明萬暦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九十五册
      管子榷(三) 卷十三—卷二十四 明 朱長春 著 明萬暦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九十六册
      晏子春秋 二卷 周 晏嬰 選 明 周子義 編 明萬暦五年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晏子春秋 六卷 周 晏嬰 撰 明 凌稚隆 評校 明吴興凌澄初朱墨套印本一八一 
      第九十七册
      呂氏春秋(一) 卷一—卷十三 秦 呂不韋 選 漢 高誘 注 明 黄甫竜 沈兆廷 校訂 明刊本一
      第九十八册
      呂氏春秋(二) 卷十四—卷二十六 秦 呂不韋 選 漢 高誘 注 明 黄甫竜 沈兆廷 校訂 明刊本一
      第九十九册
      韓非子(一) 卷一—卷十 周 韓非 著 明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一〇〇册
      韓非子(二) 卷十一—卷二十 周 韓非 著 明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第一〇一册
      韓子(一) 卷一—卷十一 周 韓非 著 明 趙如源 校 明天啓五年刻本一
      第一〇二册
      韓子(二) 卷十二—卷二十六 周 韓非 著 明 趙如源 校 明天啓五年刻本一
      第一〇三册
      韓非子評林(一) 卷一—卷十 周 韓非 著 明刻本一
      第一〇四册
      韓非子評林(二) 卷十一—卷二十 周 韓非 著 明刻本一
      第一〇五册
      韓子迂評 二十卷 元 无名氏 撰 明末刻本一
      第一〇六册
      淮南鴻烈解 二十八卷 漢 許慎 輯 明 茅一桂 校訂 明萬暦九年葉近山刊本一
      第一〇七册
      淮南鴻烈解(一) 卷一—卷十一 漢 劉安 撰 明 茅坤 明 茅一桂 輯評 明刊朱墨套印本一
      第一〇八册
      淮南鴻烈解(二) 卷十二—卷二十一 漢 劉安 撰 明 茅坤 明 茅一桂 輯評 明刊朱墨套印本一
      第一〇九册
      淮南鴻烈解(一) 卷一—卷十一 漢 劉安 撰 漢 高誘 注 明 張烒如 集評 明崇禎姚江張氏刻本一
      第一一〇册
      淮南鴻烈解(二) 卷十二—卷二十一 漢 劉安 撰 漢 高誘 注 明 張烒如 集評 明崇禎姚江張氏刻本一
      第一一一册
      淮南鴻烈解輯略 不分卷 明 張榜 輯 明刻本一
      揚子太玄經(一) 卷一—卷二 漢 揚雄 選 明 王道焜 明 朱欽明 校訂 明天啓六年刊本二七七
      第一一二册
      揚子太玄經(二) 卷三—卷十 漢 揚雄 選 明 王道焜 明 朱欽明 校訂 明天啓六年刊本一
      第一一三册
      集註太玄經 六卷 漢 揚雄 選 宋 司馬光 注 明正徳刊本一
      第一一四册
      申鑒 五卷 漢 荀悦 選 明 黄省曾 注 程榮 校訂 天明六年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風俗通義 十卷 漢 應劭 撰 明天啓六年郎壁金堂策檻刊本一二七 
      第一一五册
      鹽鉄論(一) 卷一—卷六 漢 桓寬 撰 明 張之象 注 明嘉靖刻本一
      第一一六册
      鹽鉄論(二) 卷七—卷十二 漢 桓寬 撰 明 張之象 注 明嘉靖刻本一
      第一一七册
      新語 二卷 漢 陸賈 選 明 程榮 校 明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新書 十卷 漢 賈誼 撰 明刻本七七 
      第一一八册
      忠經 不分卷 漢 馬融 選 漢 鄭玄 注 明 程榮 校訂 明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
      忠經集註詳解 一卷 漢 馬融 撰 漢 鄭玄 注 明 余昌年 訂 明刻本五五 
      忠經集註 一卷 漢 馬融 撰 明 李春培 輯 明刻本八五 
      忠經宗註 一卷 漢 馬融 撰 漢 鄭玄 注 明刻本一〇九 
      中論 二卷 漢 徐幹 選 明 程榮 校訂 明昌平坂学問所刊本一五三 
      第一一九册
      新鋟抱朴子 四卷 晋 葛洪 選 明 慎懋官 校訂 明萬暦十二年刊本一
      第一二〇册
      劉子 二卷 北齊 劉晝 撰 明萬曆刻本一
      劉子 二卷 北齊 劉晝 選 唐 袁孝政 注 明 孫礦 評 明刊本一五一 
      郁離子 二卷 明 劉基 選 鄭能 校訂 明萬暦十八年鄭能刊本三七三 

      第一二一册
      新刻批點金罍子(一) 上篇 卷一—卷十 明 陳降 著 明 陶望齡 編 明 李維楨 批點 明刻本一
      第一二二册
      新刻批點金罍子(二) 上篇 卷十一—卷二十 明 陳降 著 明 陶望齡 編 明 李維楨 批點 明刻本一
      第一二三册
      新刻批點金罍子(三) 中篇 卷一—卷十一 明 陳降 著 明 陶望齡 編 明 李維楨 批點 明刻本一
      第一二四册
      新刻批點金罍子(四) 中篇 卷十二 下篇 卷一—卷十二 明 陳降 著 明 陶望齡 編 明 李維楨 批點 
                            明刻本一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