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通信系统概论1
1.1 通信系统的模型1
1.1.1 通信系统的组成1
1.1.2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2
1.2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4
1.2.1 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4
1.2.2 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4
1.3 传输信道6
1.3.1 无记忆信道6
1.3.2 恒参信道8
1.3.3 变参信道10
1.4 信息的度量与信道容量11
1.4.1 信息的度量11
1.4.2 信道容量14
习题17
第2章 随机信号和噪声19
2.1 随机过程基本概念19
2.1.1 随机过程的定义19
2.1.2 随机过程的概率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20
2.1.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函数21
2.1.4 随机过程分类25
2.2 广义平稳过程及各态遍历性26
2.2.1 广义平稳过程相关函数的性质26
2.2.2 时间平均及各态遍历性29
2.3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30
2.3.1 功率谱密度的定义31
2.3.2 功率谱密度与自相关函数的关系32
2.3.3 功率谱密度的性质33
2.3.4 互功率谱密度及其性质34
2.4 线性系统对随机信号的响应35
2.4.1 输出过程统计特性35
2.4.2 输出输入过程相互关系36
2.4.3 线性组合网络36
2.5 高斯过程和白噪声过程37
2.5.1 高斯过程37
2.5.2 白噪声过程39
2.6 离散时间随机信号43
2.6.1 相关函数和协方差函数43
2.6.2 相关函数(序列)的Z变换以及功率谱45
2.6.3 随机序列通过线性系统46
2.7 窄带随机过程47
2.7.1 平稳窄带过程的正交表示47
2.7.2 窄带高斯过程的包络和相位表示51
2.8 正弦信号加窄带噪声的包络和相位53
2.8.1 包络A(t)的分布54
2.8.2 相位ψ(t)的分布55
习题56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64
3.1 幅度调制64
3.1.1 双边带调制65
3.1.2 振幅调制67
3.1.3 单边带调制70
3.1.4 残留边带调制73
3.2 幅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74
3.2.1 基带系统74
3.2.2 DSB系统的抗噪声性能76
3.2.3 SSB系统的抗噪声性能77
3.2.4 A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78
3.3 角度调制81
3.3.1 角度调制的一般概念81
3.3.2 频率调制82
3.3.3 FM信号的产生和解调85
3.3.4 相位调制88
3.4 角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9
3.4.1 角度调制系统的输出信噪比90
3.4.2 角度调制系统的门限效应93
3.5 加重技术 94
3.6 频分多路复用96
习题98
第4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02
4.1 模拟信号的取样102
4.1.1 取样定理102
4.1.2 带通信号的取样103
4.2 模拟信号的量化104
4.2.1 量化原理104
4.2.2 均匀量化105
4.2.3 非均匀量化107
4.3 编码110
4.3.1 A87.6/13折线压缩律111
4.3.2 码元的排列112
4.4 PCM通信系统115
4.4.1 PCM通信系统的组成115
4.4.2 PCM信号的带宽116
4.4.3 PCM系统的噪声116
4.4.4 PCM时分复用118
4.5 增量调制120
4.5.1 DM的原理120
4.5.2 DM的量化噪声122
4.5.3 改进型DM123
4.6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125
4.6.1 DPCM编码原理125
4.6.2 预测器127
4.6.3 自适应量化128
4.6.4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130
习题131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和时域均衡134
5.1 基带传输码型134
5.1.1 基本码型134
5.1.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135
5.1.3 基带码型变换137
5.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符号间干扰140
5.2.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140
5.2.2 符号间干扰分析140
5.3 无ISI的带限信号设计——奈奎斯特第一准则141
5.3.1 最小带宽142
5.3.2 升余弦频谱143
5.4 部分响应信号145
5.4.1 双二进制信号系统145
5.4.2 修正双二进制信号系统147
5.4.3 部分响应系统149
5.5 时域均衡及其最佳准则151
5.5.1 时域均衡原理152
5.5.2 两种最佳准则154
5.6 横向均衡器的结构155
5.6.1 前向均衡器155
5.6.2 反馈均衡器155
5.6.3 前向和反馈组合均衡器156
5.6.4 判决反馈均衡器156
5.6.5 前向与判决反馈结合的均衡器157
5.7 眼图157
习题159
第6章 匹配滤波器162
6.1 最大信噪比准则——匹配滤波器162
6.1.1 信噪比的表达163
6.1.2 MF的导出163
6.2 匹配滤波器的性质164
6.3 时间相关函数167
6.3.1 MF等效于相关器167
6.3.2 相关积分的定义及性质167
6.3.3 相关系数169
6.4 匹配滤波器的计算170
6.5 有色噪声条件下的匹配滤波器174
6.6 匹配滤波器的实现175
6.6.1 动态滤波器175
6.6.2 用横向滤波器实现177
6.6.3 MF的近似实现178
习题180
第7章 最佳接收183
7.1 判决理论183
7.1.1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183
7.1.2 似然比检验184
7.1.3 单次观测信号检测184
7.1.4 多次观测186
7.1.5 多元信号检测187
7.2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188
7.2.1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相关接收机模型188
7.2.2 数字通信接收机的性能190
7.2.3 相关接收的实现194
7.3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194
7.3.1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结构195
7.3.2 正交接收机的等效实现197
7.4 准最佳接收198
习题201
第8章 数字信号带通传输204
8.1 二进制幅度键控204
8.1.1 2ASK信号的产生及其功率谱205
8.1.2 2ASK信号解调207
8.2 二进制频移键控210
8.2.1 2FSK信号的产生及其功率谱210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