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X
中图网旗舰店
  • 泰戈尔笔下的印度

泰戈尔笔下的印度

举报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 作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    9787511728746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5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作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  9787511728746
  • 出版时间: 
  • 版次:  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5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售价 32.20 7.0折

定价 ¥46.00 

品相 全新

优惠 满包邮

优惠 满减券
    运费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延迟发货说明

    时间:
    说明:

    上书时间2024-03-20

    数量
    库存4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描打开成功后,点击右上角”...“进行转发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十一年老店
    店铺等级
    拍卖等级
    资质认证
    90天平均
    成功完成
    86.1% (754笔)
    好评率
    99.92%
    发货时间
    34.21小时
    • 商品详情
    • 店铺评价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 商品分类:
      文学
      货号:
      7111828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泰戈尔笔下的印度
      定价:46元
      作者:泰戈尔, 白开元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11728746
      字数:257000
      页码:2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泰戈尔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的散文创作与诗创作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教育是泰戈尔散文重大题材之一。泰戈尔有关教育的论述至今具有现实意义。白开元编译的《泰戈尔笔下的印度》是从泰戈尔的孟加拉语全集和英文文集选译的。此书有助于我国读者了解印度的过去,对当今印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内容提要
      泰戈尔在《泰戈尔笔下的印度》中勾勒了印度自古至今的浅显轨迹,探讨了印度古代经典的深厚内涵;展示了印度近代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以犀利的笔触分析重大社会问题;对印度的婚姻制度、社会弊病、风俗习惯、祭祀庆典,表达他的深刻见解。阅读他的诗性论述,不仅能了解印度民众别样的行为方式和风土人情,也能获得美的享受。本书由白开元编译。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印)泰戈尔 译者:白开元白开元,194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64年高中毕业,1965年被派往达卡学习孟加拉语。1969年回国,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工作至今。已出版《吉檀迦利》《泰戈尔十四行诗选》《泰戈尔爱情诗选》《泰戈尔儿童诗选》《泰戈尔散文选》《沉船》《泰戈尔小说选》《泰戈尔谈人生》《泰戈尔谈教育》《泰戈尔谈文学》《纳兹鲁尔伊斯拉姆诗歌选》等十余部译著。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
      序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也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泰戈尔于1861年5月7日诞生于加尔各答泰戈尔家族的祖宅朱拉萨迦。1941年7月30日在这幢红楼中与世长辞。他漫长的一生经历了印度空前激烈的动荡。    从1757年英国侵略者施展阴谋诡计,收买内奸,打败孟加拉邦藩王希拉兹杜拉,开始实行殖民统治,到泰戈尔诞生,印度人民饱受了104年的苦难。期间,印度人民多次揭竿而起,奋力反抗。1857年,士兵大起义席卷全国,震撼殖民统治大厦的柱石。20世纪初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各地掀起推翻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    泰戈尔是伟大的爱国者。在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日子里。泰戈尔与群众一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在集会上发表演讲。为鼓舞印度人民的斗志,泰戈尔创作了包括《印度巨人》《孟加拉母亲》《金色的孟加拉》《印度命运的主宰》在内的数十首爱国歌曲,表现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自由独立的憧憬。他号召印度人民超越种姓、教派。为掌握祖国的命运,为创造崭新美好的未来,团结奋斗。印度独立后,《印度命运的主宰》定为印度国歌。孟加拉国独立后,《金色的孟加拉》成为孟加拉国国歌。这两首歌曲将世世代代传唱下去,抒发印度、孟加拉国人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其后30余年,发生了英国殖民当局推行分裂孟加拉的罪恶计划、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殖民当局与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就未来印度建国问题召开圆桌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    泰戈尔撰写的《莫卧儿时代与英国人统治时代》《谁怕谁》等文章是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在这些文章中,他阐述了对国内重大事件的政治立场。他坚定地说:“我们是英国人统治的庶民,但我们的天性不是他们的奴隶。英国人把千百只眼睛瞪得血红,也不能流放我们的天性。”关于孟加拉分治,他说:“孟加拉分治之刀霍霍磨砺的声音,使整个孟加拉胆颤心惊。”他向孟加拉人大声疾呼:“用自己的力量,从内部创建我们的国家。”获悉殖民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甘地,把他投入大牢;甘地进行绝食,以示抗议后,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前往监狱,对甘地“以全体国民的名义”进行的“决死斗争”表示声援。    泰戈尔从他独特的角度审视群众运动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他赞赏甘地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但局囿于富裕的家庭环境,不赞成“以革命的方式改朝换代”。他对在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中难免出现的焚烧英国布、抵制英国货的“过激行为”持否定态度。他坚持接受西方文明的言论并无过错,但在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泰戈尔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反殖民统治斗争的艰难历程,揭示妨碍群众运动取得胜利的两大问题,即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和印度社会的种姓隔离。    泰戈尔呼吁各个政党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不同政见,加强党派团结。他形象地指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坐在一个祖国母亲的两个膝盖上,分享同一份慈爱”的两个儿子。但他预感到两大教派的团结破裂的严重性,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喻为“两轮马车的两只车轮”,“朝相反的方向转动,驾车行驶,必然翻车。”为了避免分裂,使“印度这两大群体拧成一股绳”,他呼吁最大的政党——国大党及其领导人甘地“采取谨慎、克制、宽容的态度”,对新成立的以真纳为主席的穆斯林联盟“作出必要的让步。”遗憾的是,他的宝贵意见未被当时的政党领导人采纳,“悬垂在印度头上的一把分裂的巨剑”,1947年垂落下来,血淋淋地切割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由于种种历史原因,1971年,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国家。泰戈尔在天有灵,看到在他世时的印度分裂为三个国家,想必也会感到万分悲伤。    泰戈尔在希拉伊达哈经管祖传田庄期间,深入社会现实,广泛接触贫民。孟加拉农民的极端贫困和生存环境的恶劣,震颤了泰戈尔的心。之后。他人生旅程的方向转变了。他把创建合作社和兴办教育视为改变国家和群众命运的是两条重要途径。    泰戈尔认为愚昧无知是民族灾难的根由,铲除这个根由必须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的素质,从1901年开始,泰戈尔在圣蒂尼克坦实施他的教育计划。经过20余年的艰苦努力,泰戈尔把开初只有五六名学生的小学逐步扩建成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泰戈尔创建学校,排除殖民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为印度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呕心沥血发展民族教育的执著精神令人敬佩。    泰戈尔在希拉伊达哈目睹佃农的贫穷,心中萌生了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念头。他认为在利欲横流的凡世,应该唤醒与他人合群、在群体中活跃的人的本性。只要属于社会的人互相配合,社会中人人就能分享共同创造的丰硕成果。基于这种认识,泰戈尔早于圣雄甘地20年提出了建立合作社的构想,在斯里尼克坦进行集体农业发展的最初试验。泰戈尔的宏伟计划是在斯里尼克坦为印度树立几座模范村,继而在全国推广合作社制度,彻底消除贫困。尽管历史无情地宣告,泰戈尔那种不触动土地私有制的改良主义实验,未能取得期望的效果,合作社的种子未能在各地开花结果,但他希望国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至今不乏现实意义。    泰戈尔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许多政治观点源于印度古代典籍。    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古圣梵典《吠陀》、《奥义书》汇聚了印度古人对自我对宇宙的质朴认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泰戈尔从小跟父亲学习《奥义书》,信奉梵教,奉创造大神“梵天”为唯一真神。他在《古印度的“一”》、《奥义书中的梵天》、《有形祭祀与无形祭祀》等文章中,力图以“梵我合一”的哲学思想诠释各种自然现象,探讨人世痛苦的根源,揭示生死的内涵。    泰戈尔认为,神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神融于我,与我不可分离:神不单与我合一,也化于万象,于是万象之中亦有我。神不仅无处不在.而且无时不在,因而“我”也超越时空,生生不息,“我”来自亿万年前,延续到亿万年之后。泰戈尔宣扬的神,不光与“我”和自然合一,也在万民之中。对于民众来说,相信神即相信自己。欲挣脱厄运,不必脱离尘世,不必对偶像顶礼膜拜。    泰戈尔阐述的这种泛神论,无疑属于唯心主义范畴。但泰戈尔强调人的作用,强调人即神,膜拜神不如唤醒自身中沉睡的力量,这与把人的命运完全托付给上帝的宿命论相比,仍具有进步意义。此外,泰戈尔关于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生与死,瞬息与永恒的哲理思考和表述,也不乏辩证因素。它鼓励人们从狭小的世俗樊笼中解脱出来,开阔视野,豁达胸襟,淡泊名利,以脱俗的目光看待纷乱世事,确能给人有益的启迪。    阅读泰戈尔在这些文章中的诗性论述,不仅能了解古代圣典对印度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理解印度群众别样的思维方式和奇特的祭祀活动,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此外,泰戈尔还以犀利的笔触剖析印度的婚姻制度、社会弊病、风俗习惯和祭祀庆典,表达他的真知灼见,给人以深刻启示。他以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诗的韵律,生动描写了印度名胜古迹,自然景观,通过寥寥几笔营造宏大奇丽的意象,呈现绚丽而阔大的印度形象,能激发读者对神奇印度的向往。    印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2014年9月17日至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双方确立了今后加快建立伙伴关系的大方向,达成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共识和具体合作项目。2015年5月14日至16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双方签署了24份合作文件,涵盖教育、航天、影视、海洋、地震等方面的科学合作。两国领导人的成功互访在中国掀起了“印度热”,渴望全面了解印度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了。    本书是从泰戈尔的孟加拉语全集和英文文集选译的。希望此书有助于我国读者了解印度的过去,对当今印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中央编译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书与《泰戈尔笔下的人生》、《泰戈尔笔下的教育》、《泰戈尔笔下的文学》得以顺利出版,邓彤女士极为认真仔细地编校译文,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谨表示真挚的感谢。    白开元    2015年9目14日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本店分类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