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史料:綦江物价涨得快《世界日报》城区香烟百货冷清清【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对开三、四版】!
举报
-
责任人/主编:
世界日报社
-
出版单位:
世界日报社
-
期号:
1948-11
-
语言:
中文
-
开本:
2开
-
出版时间:
1948-11
-
责任人/主编:
世界日报社
-
出版单位:
世界日报社
上书时间2019-11-16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品相据图自定,购买谨慎点击】!
-
商品描述:
-
● 【 魏仲云:“江流砥柱”临江门】 历史名城重庆是一座两江环绕,有着鲜明个性和特有气质风貌的山城:两水夹一山,沿江为池,凿岩为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城垣雄踞半岛之巅,居高临下,自成天险,天造地设,气势雄伟,自古为巴蜀形胜之地,军事防守之要塞。古重庆城包括临江门在内共开城门17座。自古就有“开九门,闭八门,九宫八卦十七门”之说。临江门属于开九门,保留通行的九门之一。 很初的临江门是个什么样子呢?即使健在的古稀老人,也说不清楚了。临江门拆除已77年,前人既没有留下图形照片,也没有描绘的资料可供查阅。我们只能从零星史料中,窥知其形状,遥想其昔日的雄姿。 临江门坐落在山城北部嘉陵江岸,隔江与江北刘家台相望,是重庆城面临嘉陵江三座城门中很大的一座城门(比干厮门和洪崖门的规模要大)。建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为守城将领戴鼎承建,迄今已有628年历史。 该城门和城垣系砖石结构,城门高十丈,城垣依山环绕,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史料载:“从江上遥望,城门邈在天际。城堞圜?,廓外千舟竞渡,蔚为壮观。”城门门额上书“江流砥柱”四个醒目威严大字。城楼有清末诗人吴恭亨撰写的楹联:好容易搜出诗来,写点江山景物。不得已推将天去,让它楼阁峥嵘。从古城门的题额和楹联,我们亦可遥想临江门的雄姿和秀丽风光。从城门俯瞰江北,肯定是览秀环翠,江上百舸争流,帆影点点,“干顷波汇东流,雄吞江涛入胸中”。昔日的临江门内外是山城人口密集、商业繁盛的水陆码头。过去的重庆交通主要靠两江水运,临江门既有舟楫之便,城门外地势开阔,城门距江干河床较远,17座古城门中只有临江门和南纪门城门外有此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地形给临江门商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河坝的开阔,来自嘉陵江沿岸和渠河、大宁河、保宁河流域的农副产品在此中转集散。除了正码头、大码头外,还有石灰码头、新码头、粪码头等。自明末清初以来,城门外空旷的岩坡上就逐渐形成街巷纵横、市井繁华的城郭市街。城门外有临江正街,城门内有临江横街、临江顺城街和瓮城等市井喧嚣的街道。城门进出的商旅行人络绎不绝;常年担粪桶的农民涌进涌出,城区大量的粪便从此运出到粪码头粪船上,转运向小河沿江农村。临江门城外人口密集、商贸繁盛是当时其他城门外街市无法相比的。●
●【冯庆豪:兵家必争的通远门】 通远门,位于城西七星岗街道的中山一路侧,古为渝城陆路通往成都等远地的专享大门,故称通远门。城门建于明洪武初,此门形势险要,位居重庆城优选的山脊之上,门前是陡峭的深沟和埋人的荒地,旁无左路可寻,依重庆半岛的地形看,恰处咽喉要道。通远门由条石砌成。据清张云轩《重庆府志全图》示:原为内外门组成的瓮城,即城外之城,又名月城。《武经总要前集?守城》:“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唯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旧时的外门北向,门额刻“通远门”三大字,城上有门楼等,惜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修公路时拆毁外门。故我们现在看到的城门是原刻“克壮千秋”四字的通远门正门,又因年代久远上述四字早已不存,近年复修通远门正门时,在正门上改刻“通远门”三字。正门西向,略存旧貌,双层拱形门洞,两门洞间隔有便于采光的天井。门上原有的重檐歇山顶门楼等不存,两侧尚见当时的残城墙百米许。城墙下的两隧道看似门,其实不是门,它是20世纪40年代修的汽车通道,名“和平隧道”。重庆的九开门中尤以通远门很险,三面悬崖,一面接陆,是陆地入城的很后一道军事屏障,其军事价值极高。它与水路的朝天门一前一后遥相呼应,数为兵家必争之地。史载张献忠就是从此门攻入重庆城的。清末,重庆蜀军政府成立,也与通远门相关。革命党人朱之洪奉杨沧白之命,出城迎接夏之时的革命军时,即是由通远门出去的,只不过是跳墙而出的。1911年11月22日,革命党人况春发,乘中午守城清兵吃饭之间人少之机,与留守的士兵周旋,相机将通远门城上大炮的保险针卸下,以配合夏军的到来。此时,朱之洪率领的体育学堂学生军,手持假炸弹鱼贯而至,逼退清兵,破锁开城。下午5时,夏之时率领的革命军数百人,手执“中华民国”“复汉灭满”大旗与三门火炮一道,列队入重庆城。当晚,重庆蜀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告成立。1927年3月31日,震惊中外的“三三一”惨案,也发生在通远门附近的打枪坝。●
孔网啦啦啦啦啦纺织女工火锅店第三课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
即将开播,去预约

直播中,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