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高晓虹 著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2009-06 / 平装
售价 ¥ 228.00
品相 九品品相描述
优惠 满包邮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5-01-2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
《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以北京大学王福堂先生的北京话记音(手稿)为准,对北京话入声字问题进行更为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书中除了书面文献材料的运用,还利用一部分其他方言的材料,与北京话进行比较。全书共分九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今北京话的入声字、元明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清代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及文读音的形成等。
高晓虹,2000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2001年到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方言学、历史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曾发表《北京话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北京话庄组字分化现象试析》、《官话方言阳声韵知系字读音分合类型及其演变关系》等学术论文。
第一章绪论1.1问题的缘起1.2前人研究综述1.3本书的研究材料和角度1.3.1研究材料1.3.2研究角度1.3.3历史层次的形成过程及原因1.4文白异读和历史层次1.4.1文白异读1.4.2历史层次第二章今北京话的入声字2.1入声字的声调2.1.1全浊入2.1.2次浊入2.1.3清入字2.1.4小结2.2入声字的韵母2.3入声字的文白异读2.4小结第三章元明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3.1元代韵书中的入声字3.1.1《中原音韵》3.1.2《蒙古字韵》3.1.3《中原雅音》3.1.4小结3.2明代《合并字学集韵》中的入声字3.2.1入声字的声调3.2.2入声字的韵母3.2.3入声字的文白异读第四章清代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4.1清代韵书中的入声字4.1.1《李氏音鉴》4.1.2《音韵逢源》4.1.3《语言自迩集》4.1.4小结4.2民国时期韵书中的入声字4.2.1《京音字汇》4.2.2《京音入声字谱》4.2.3《增注(中华新韵)》4.2.4小结第五章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5.1元代以来入声字的归调变化5.1.1全浊入5.1.2次浊入5.1.3清入字5.2元代以来入声字韵母的变化5.3元代以来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变化5.3.1韵母5.3.2声母5.3.3声调5.4北京话入声字的发展阶段第六章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及文读音的形成6.1北京话入声字的历史层次6.2北京话入声字文读音的形成6.2.1通合三入声字的文读6.2.2宕江摄入声字的文读6.2.3深臻开三庄组、曾摄一等、曾开三庄组、梗开二入声字的韵母文读6.2.4清入字的声调文读6.2.5深臻曾开三庄组、梗开二知系入声字的声母文读6.2.6小结第七章周边方言的入声字:河北方言与东北官话7.1河北方言的入声字7.1.1河北方言入声字读音概况7.1.2河北无入声方言的文白异读7.1.3小结7.2东北官话的入声字7.2.1哈尔滨方言的入声字7.2.2长春方言的入声字7.2.3小结7.3从入声字看北京话与河北方言、东北官话的关系7.3.1三者入声字的声调、韵母和文白异读的比较7.3.2北京话与河北方言、东北官话的关系第八章北京话入声字研究的新进展8.1对北京话清入字共时变异的考察8.2对北京周围方言入声字读音的研究8.3对北京话、北京官话入声字读音的历时考察8.4对北京话清入字归调层次的考察8.5对北京话入声字读音形成因素的考察8.6与本书观点不同的研究第九章入派三声与传统音变理论适用范围的局限参考文献附录一《合并字学集韵》入声字表附录二《音韵逢源》入声字表附录三《语言自迩集》入声字表后记
展开全部
图2
图3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