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林奕华 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9-05 / 平装
售价 ¥ 5.00 1.9折
定价 ¥26.00
品相 九品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24-06-06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永远的香港人》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一部,林奕华眼中的香港芸芸众生,小男人、小女人、世故少年、犬儒学者、师奶之城、欲望都市……个中也有几位英雄挺身而出,孤独的光芒显衬得这座浮华的城市愈益苍白。
林奕华,横跨剧场、舞蹈、电影、教育等不同领域的香港多栖创作人、批评家。中学时在香港丽的电视与无线电视任编剧。毕业后与友人共同组建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五年旅居伦敦期间,自组“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一九九五年回港后致力推动舞台剧创作,编导作品超过四十部,并与不同媒体、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及团体合作。一九九九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近期舞台代表作有《张爱玲,请留言》、《十八相送十八个与爱人分手的故事》、《半生缘》、《包法利夫人们》、《水浒传》及《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等,除香港外,表演足迹踏遍伦敦、布鲁塞尔、巴黎、新加坡、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一九九四年凭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出任香港影展、柏林影展等多个海内外电影节评审委员。在数个香港电视与电台节目中担当主持或评论人。自一九九七年起至今担任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香港演艺学院人文学科讲师。其批评文章散见《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外滩画报》、《上海一周》、《明日风尚》、《号外》等各地报章杂志。
代序恨香港Ⅰ永远的香港人为什么我不是周星驰的fan?成为张艾嘉帮莫文蔚改名假王菲之名刘德华是下届香港特首,为什么不?为什么人人都想加入娱乐圈?情歌已死K歌时代新片开画的日子长剧永远的香港人仙蒂瑞拉的水晶鞋娼妓作为隐喻在水泥地上种花穿上符号香港圣人千年一次的作秀香港人喜欢的韦小宝最后一次庙会承认妒忌欣宜的没有几个《老港正传》:“被动”的香港香港是座孤儿院Ⅱ香港靓女多不多Re-inventingHongkongWomen这幅叫“死神与少女”的画,让我想起张柏芝摩登女性小姐还是太太我太强有事钟无艳情人节你快乐吗?IShop,ThereforeIam香港靓女多不多?丑女启示Powerissex水着为什么女人不愿意长大戏剧里的女人女人就是女优女人仔师奶与娇妻师奶兵团攻陷香港拯救性感女人不坏假如明天我变成女人香港女人的百年孤寂样板香港女Ⅲ从小香港人刘德华还是周星驰?大学生的八卦与功利谢霆锋启示录——给教育界当梅艳芳已成过去子女之爱知识分子的下场愚昧的“儿童”青年与权力“好学生”我不入大学,谁入大学罢考太好了进入十六岁等待香港十七岁学生族之适者与生存我不明白从小香港人Ⅳ好Intellectual凡人与狗,不得进入《号外》震荡——从八月《号外》的“中文运动”说起大学讲师知识分子文化人何苦为难文化人詹瑞文反转香港剧场界附录公开的情书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