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加入购物车
图书条目标准图
周太山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7-05 / 其他
售价 ¥ 50.00 6.4折
定价 ¥78.00
品相 全新
延迟发货说明
上书时间2018-04-11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
由周太山*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历史地考察了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历史过程,概括并论述了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系统地阐发了李达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地位、作用、主体、客体、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的思想,比较全面地揭示了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一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民主革命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 (一)直接经验 (二)间接经验 三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萌芽时期(1917—1920年) (二)形成时期(1920一1923年) (三)发展时期(1923—1949年) (四)深化时期(1949一1966年) 第二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阶级性 (一)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思想的阶级性 (二)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和客体思想的阶级性 (三)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地位和作用思想的阶级性 (四)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性原则思想的阶级性 二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科学性 (一)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思想的科学性 (二)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思想的科学性 (三)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思想的科学性 三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批判性 四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实践性 第三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地位和作用思想 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地位思想 (一)在社会革命中,“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 (二)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于社会进步上,于阶级斗争上,均占居重要地位” (三)在中国的社会革命中,宣传是与直接行动相辅而行的手段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德智体三位一体的教育方针中居于最根本地位 二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用思想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培育共产主义新人 (三)促进科学发展 (四)三大作用紧密联系 第四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和客体思想 一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条件 二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体思想 (一)无产阶级 (二)农民阶级 (三)士兵 (四)知识分子 (五)妇女 (六)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七)爱国的仁人志士 第五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思想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内容 (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要求 二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心内容的根据 (三)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思想 一 灌输原则 (一)灌输概念蕴含着需与输的辩证统一 (二)灌输过程包含着他人灌输和自我灌输的辩证统一 (三)灌输本质蕴含着主体性和客体性的辩证统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据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三 党性原则 (一)党性原则的含义 (二)党性原则的根据 (三)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四 百家争鸣原则 (一)百家争鸣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二)百家争鸣原则的根据 (三)百家争鸣原则的基本要求 五 正面教育与同谬误做斗争相结合的原则 (一)正面教育 (二)同谬误做斗争 (三)正面教育与同谬误做斗争相结合 六 因材施教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 (二)因材施教原则的根据 (三)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思想 一 “在实践中去学习” (一)“在实践中去学习”的方法的根据 (二)“在实践中去学习”的方法的基本要求 二 “总结经验” (一)“总结经验”的方法的根据 (二)“总结经验”的方法的基本要求 三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方法的根据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方法的基本要求 四 “作有系统的理解的钻研” (一)“作有系统的理解的钻研”的方法的必要性 (二)示例:对《实践论》和《矛盾论》“作有系统的理解的钻研” 五 “抓住中心环节” (一)“抓住中心环节”的方法的根据 (二)“抓住中心环节”的方法的基本要求 六 “深入浅出” (一)“深入浅出”的方法的含义 (二)“深入浅出”的方法的根据 (三)“深入浅出”的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 为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启示 (一)关于针对性 (二)关于实效性 (三)关于吸引力 (四)关于感染力 二 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 (二)要坚持“百家争鸣”,加强学科交流 (三)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三 为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启发 (一)要大力利用新媒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新媒体阵地 (二)要敢于“亮剑”,敢于批判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 (三)要进行透彻说理 四 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 (一)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 (二)有助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配送说明
...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
开播时间:09月02日 10:30